上,其间要越过无数条峡谷,•过无数道山梁,战胜意想不到的困难。
因材料都是正太战役的“战利品”,电线五花八门,既有Í线,又有铝线,既有粗线,又有细线。电气科长陈宝诚、技术干部商钧从6月16日开始,带领20名架线工人,携手并肩作战,半年的时间始终在野外作业,风餐露宿,战胜一个个困难,化解一个个矛盾。接线中,Í线和铝线接在一起,容易氧化,商钧提出在Í线和铝线接头处,采用电杆弧度接线方法:电线不足就把7股铝线劈开用4股,其余3股再并入一股,延长27华里的线路;又灵活机动,将细线合成粗线,架在需要的线路上,如此的运作节省很大开支。现款购置材料仅用54000000(边币)元。配置变压器时,没有变压器油,经过研究决定利用当地产的核桃油放在大锅熬煮,煮干水分,当作变压器油用。电气科架线任务在12月底完成,共架高压线路96华里,立电杆(包括各种电杆)1255根,装置配电8处,装置附带电话线路128华里,用工6409个。在1948年的7月,电气科的电工们又接到了为西柏坡送电的任务。经过半月的奋战,从三家店架起高压线20余华里,把电送到了西柏坡。
从6月动工到12月底,建设者们以惊人的速度,奇迹般地建成全边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全工程共用工29058.8个,用款27.72万元,合边币2772亿元。
在建电站其间,住在西柏坡的朱总司令多次过问,并到南冶、北冶等兵工分厂视察军火生产,特别重视 水电站的施工情况,给予指导,要求加快速度建电站。工业局副局长刘鼎、刘再生、杨成都亲自到工程场地视察,解决问题。90多岁的老工人蒋崇礼(当时建电站的内线工人)回忆:有一天他和工人们正在 水电站安装电机,来了一位身穿军装的首长,亲切地问他从哪儿来,又问他当了多少年电工,电机安装有没有困难,是不是有把握发电?蒋崇礼一一作了回答,并保证,只要安装好电机,就一定能发电。那位首长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他好好干,只要能发电,兵工厂就能解决动力,生产更多弹药打倒老蒋,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接着,又和他谈论解放后,到大城市搞建设,他要干什么。蒋崇礼说还干电工,为建设新中国做贡献。这位首长说他的想法很好,很快就能实现。事后,领导才告诉蒋崇礼,那是晋察冀边区工业局副局长刘鼎。他和工人们都非常激动,从那以后,白天干了晚上还加班干,完成电机安装任务比预计的提前了3天。
四 太行传奇 边区创举
1948年1月25日,是晋察冀边区工业局、沕沕水及周围村的乡亲们难忘的日子。
这天,沕沕水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全村男女老少喜气洋洋,敲锣打鼓,扭着秧歌,赶到沕沕 水电站前面的开阔之地,与周围十几个村村民汇集一起,庆祝沕沕水电站开工典礼。
上午10点左右,朱总司令驱车来到电站,他春风满面,健步登上典礼台。
参加典礼人员望着和蔼可亲的总司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高喊着“欢迎总司令参加典礼”。
材料科副科长何罕心(平山人),双眼溢满幸福的热泪,指挥人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了一遍又一遍。
总司令亲自剪彩,继而启动水车门,霎时,水轮机旋转起来,发电机紧跟着旋转,机房的电灯亮了,村庄里的电灯亮了,兵工厂的机器响起来了……
朱总司令望着建设者们动情地说:你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是边区的创举,战争时期可以供兵工厂生产用电,在和平时期可以为农村服务,这个电站的意义非常大。
晋察冀边区工业局为嘉奖参加沕沕水电站工程的全体建设者,特记集体大功一次,赠“边区创举”(总司令题写)木质纪念匾一块,为建设者每人颁发Í质五角星纪念章一枚。
水电站在1948年1月25日正式发电后,电机效率达70%,最高发电量达130基罗瓦特。根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