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住在滹沱河沿岸的东、西漂、牛居、长桑、庞家铺、李家口、柏岭等村庄。
黎亮、张子林毅然接受重任。通过调查,得知沕沕水有天然瀑布,可解决落差。当即由张子林带领卢成铭(工交学院老师)、钱瑞仁(工交学院老师),急奔沕沕水,首先察看瀑布。
1947年3月26日,黎亮、张子林责成卢成铭带领道路班19名学员,满怀信心,到沕沕 水进行实际勘测。经过大体测量,瀑布(上下两截,相交处不在一个平面,成90度角)右侧设管线路到预定的机房为92米(瀑布比此还要高,因机房防止水淹没,最低要高出瀑布1米)水流量为0.33m3/秒,能发出150基罗瓦特电量,又对泉口渠道开浚、机房建筑、管线路等进行预算。4月8日返院,向黎亮、张子林介绍了勘测情况。
黎亮、张子林速到阜平向姚依林作了汇报。
姚依林十分欣喜,要求他们速做准备,并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1947年4月,正太战役开始。4月17日,井陉解放。在井陉北矿缴获了一台194千瓦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发电机,正好能发出150基罗瓦特电量。井陉解放,晋察冀边区工业局接收井陉、正丰两矿,得到一批管子及材料,建水电站条件更为具备。工业局长姚依林、财办处主任黄敬、柯庆施督促黎、张建电站,使之早日解决军火动力,服务于前方。
黎亮、张子林作为建电站的工程总设计者,设计出的方案:由1台机组安装。以瀑布落差为93米、流量为0.33m3/秒为准则。700米长引水渠,蓄水池面积2100m2,蓄水量4200m3(初始设计没有,因流量的下降临时增设),压力管道沿山坡明设,管子用井陉矿搜集的铸铁管。水轮机为冲动式单水嘴(开始为双水嘴,因流量的下降而改变),采用井陉北矿缴获的194千瓦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发电机。电气主结线用单母放射形结线,设两路出线。用3支单相变压器组成升压变压器。
施工部门设置:土木、机械、电气、材料、总务、秘书室。土木、机械、电气为水电站三大主体工程。土木科科长卢成铭、技术班干部萧清海、董枫、浩一;机械科科长周士富(东北人,工交学院老师)、技师龚蕴章(东北人,工交学院老师)、技术班干部梁英;电气科科长陈宝诚(上海人,晋察冀边区政府工业局干部)、工程队长兼技术员商钧(工交学院技术干部,后为沕沕水电站第一任厂长。1978年任太钢总经理)。
黎亮、张子林要求各科之间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创造条件,共同协作,完成重任。
但是,在沕沕 水这样一个小山沟里,建立水电站,而且是比较接近现代化的机械工程,当时最大的困难有三点:一是无论设计者还是建设者,都没有见过水力发电,也没有专业知识,如何进行,心里都没有底;二是材料的困难,只有从井陉接受来的一部分,不能满足所担负整个工程的需求;三是水轮机是否设计成功,效率是否达到理想的发电,保证系数也不是百分之百。
水电站的接水管道
三 各路英雄 建设电站
1947年6月,工程开始。首先:就地取材,夯固地基。
6月21日,土木科施工大军(水利甲、乙、丙三个班,共100余名学员)由科长卢成铭带领,进驻沕沕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流量从3月监测的0.33m3/s急遽下降到0.2—0.183m3/s。如果按照此时的流量施工,工程设计都要改变,军火需要的动力是否能解决?黎、张二人与卢成铭等技术干部研究决定:工程设计方案不能改变,土木科工程量加大。因此,临时增建一座2100m2,储量为4200m3的蓄池,以保证0.33m3/s的流量,相应的是,渠道要随着变更。全体建设者毫无怨言,因为他们一心想的就是建电站,打牢坚基。
接着,泥缺乏的困难也来临,从井陉只找到20吨泥,整个土木建筑所需300吨泥从哪儿来?
科长卢成铭与技术干部研究决定,利用当地河滩不乏石灰石的便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