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向米汤崖,黑水坪、洪河漕行进。在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终于顺利到达洪河漕,在村边打麦场上,巧遇刚从山上下来的军区首长。首长们详细地询问孩子的情况,看到孩子健壮、快乐,都很高兴,一再夸奖他们。一位首长还和蔼地对封奇书说:“到敌工部去开收到条很远,我给你写一个。”说着,从小本子上扯下一张纸,从上衣兜取出钢笔写起来。封奇书接过一看,签名赫然是“聂鹤亭”,军区的参谋长。首长对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爱,平易近人的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返回平山县中古月村不久,袁主任告诉封奇书,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派人把两个日本小孩送回日方,还亲笔给日军将领写信,要求对孩子妥为安置。这年10月,在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敌工科,封奇书看到日本军驻石门(即石家庄)司令部寄来的信,说收到两个小孩,向八路军表示感谢。
这一段不寻常的战火中的异国之缘,牢牢地印在封奇书的记忆中。特别是自己带日本小孩的经历,竟然和敬爱的聂荣臻司令员联系在一起,使他永远引以自豪。在中日友好的热潮中,也在同志们的鼓励下,封奇书在1980年5月5日,终于把这段经历以《中日友谊缩影》为题,作为革命战争回忆录,亲笔完整地写了下来。
聂荣臻和美穗子
事又凑巧,1980年5月28日,《解放军报》发表了姚远方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同时配发了聂荣臻元帅当年送别日本小姑娘的照片和写给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的亲笔信。老元帅40年后深情呼唤从战火中救出的日本孤女,这件事在中日两国特别是在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此情况下,我和封奇书商量,尽快把他与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在报纸上发表出去。
5月31日下午,我首先来到当时中共石家庄地委的机关报——建设日报社,屁股还没有坐稳,就接到河北日报记者卢英的电话。他说:“解放军报副社长姚远方同志,委托河北日报帮助了解当年与日本小姑娘有关的情况。平山县委宣传部推荐了你。社长正等消息,报社马上派车接你过来。”来车是一辆上海牌小轿车,我有点受宠若惊,因为当时的平山县委书记才坐212北京吉普。一到河北日报,我马上被领到社长办公室。社长详细询问了我掌握的情况,指示卢英和我,连夜加班,写成长篇通讯。
通讯稿写好后,我们又找封奇书作了进一步采访,并一起到中古月作了调查。修改后的通讯稿以《护养日本小姑娘的日日夜夜——记八路军老战士封奇书的一段往事》为题,发表在1980年6月16日的河北日报头版转第四版。接着,新华社发了通稿,解放军报、文汇报等多家报纸转载。这时,日本读卖新闻社已经找到了那位日本小姑娘,她的名字叫美穗子,是日本九州岛南端的宫崎县都城市居民,和丈夫开一家五金店,她的小妹妹当年从井陉到石家庄后不久就夭折了。在寻找过程中,《读卖新闻》曾登出封奇书提供的“日本小姑娘”名字日语发音是“麦包”的新闻,作为重要线索。
美穗子给封奇书的信面
随后,便是中日友好协会盛情邀请美穗子一家访华,年过八旬的聂荣臻元帅7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亲切接见美穗子一家。聂荣臻元帅说:“干戈化玉帛。愿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见。”这件事情在日本影响很大,有的人说:“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救出恨之入骨的敌军的孩子,还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并将她们送到敌人的阵地,这是人道主义精神最好的体现。”有的人赞扬中国人“心胸宽大”,还有的人说:“聂司令是菩萨心肠。”
由前日本军人组成的日中合作战友会访华团,用赠献日本古代武士盔(又叫鎏金狮子兜)这种军人传统的崇高礼节,向聂荣臻将军和八路军战士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敬意。美穗子一家以及许多日本人由此成了中日友好的民间使者,与中国人民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