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引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自我管理意志力。一般说来,社会控制是指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减少社会行动的偏差。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则是为了达到预定目的,自觉地约束和调整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德育管理的过程,对被管理者来说,管理者及其一定的社会规范要求是一种外在控制、调节的力量,但是要真正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达到社会控制、调节的目的,还需要一个内化过程,也就是要通过被管理者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只有这样,被管理者才能自觉地运用社会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避免和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很多情况、很多事实说明,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而是管理过程中意志力不断增强的过程。这就要求德育管理工作既要有耐心,又要讲科学,既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又要善于科学地进行引导。
第三,引导自我训练、自我锻炼,养成自我管理的行为习惯。在这次调查中,不少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包括学校在内的一些地方和单位德育管理机制大多数是“上面管、下面做”的形式,把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放在被监督、被管理的客体位置上,这不利于市民主动性的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倡引导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自我训练、自我锻炼,养成自我管理的行为习惯。因此,德育管理的任务不仅是教育市民懂得是非善恶,更重要的是培养市民思想品德行为,促使他们的自我认识向良好行为转化。引导自我训练、自我锻炼,主要是给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一定的行为方式,组织开展行为方式训练的练习性活动,如上一部分所讲的各种实践锻炼活动,引导他们从身边事情做起,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当然,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需要自己持之以恒;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成自然”,需要不怕反复,痛苦磨炼。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