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雪斋反复证明,中国文字是1.1万年以前的虞朝末期,上山文化有虞氏广泛使用的成熟文字。 中华文明的礼制,也是起源于浙江上山文化。 俎豆,就是中华文明礼制中最具代表性的礼器组合。《论语·卫灵公》就记载,孔子自称: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地球上最早的豆,就是浙江上山文化出土的,这就是中华文明起源于上山文化的铁证之一。 那么,俎呢? 先来看看什么是俎。 西周金文里的“俎”,和八千年前的河北磁山文化石俎一模一样。 看下图,这是金文里的“俎”字。
下图是磁山文化的俎。
这个俎仿佛一个冲浪板的形状,一头尖,一头平,底下长着四条腿。独一无二的造型,与金文里的俎字一模一样。 有人说,这不是磨盘吗?怎么会是俎? 没错,俎,本来是一种起源于磨盘的礼器。 石磨盘通常和磨棒搭配使用,是一种最少2.5万年以前就已经产生的石器,其用途主要是给谷物脱粒、碾压成粉并用来酿酒的。 这是2.5万年以前的石磨盘。
说到底,石磨盘的产生就是为了酿酒。 酿酒,则是为了祭祀。 俎豆,就是祭祀的最重要的两种礼器。 所以,河北磁山文化发现的这些石磨盘,就是石俎。不是日常使用的工具,而是祭祀时才会用到的礼器! 我们要把这些礼器和实用器区分开来。普通的日常用具根本就没有必要用石头打磨成如此光滑的形象,也没有必要加上四条腿。 这些腿的目的毫无疑问是仿造木制的俎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八千年前的河北磁山,一定存在着木制的俎,只是年代久远,只有石制的留存至今罢了。 新郑裴李岗也出土了石制的俎,就埋在墓主人身边,显然是一种很重要的礼器,这位墓主人很可能也是一位掌管俎豆祭祀的首领。如下图所示:
我们也可以看到,新郑裴李岗的石俎虽然和河北磁山的一样都是打磨光滑的礼器,但是上部几案的形状却是不一样的。 河北磁山的石俎与金文里的形状一模一样,一头尖一头平。如下图所示。
新郑裴李岗的石俎则是两头都是圆的,和金文里的俎字形状不同。
后世所见的很多商周时期青铜俎,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和裴李岗文化的石俎一样,四条腿,两头一样宽。如下图所示。
河北磁山的这个与金文“俎”字一样造型的石俎,也就成了目前所见唯一能够和文字记录完全吻合的俎。 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发明的俎? 答案是:浙江上山文化。一万年以前。有虞氏。 《礼记》记载,有虞氏发明了木制的俎:
俎,有虞氏以梡。 郑注云:梡,断木为四足而已。 孔疏云:虞俎名梡,梡形四足如案,以有虞氏尚质未有余饰,故知但四足如案耳。 最后的夏商周三代都延续了有虞氏发明的俎豆,如下图所示:
上山文化当然也有日常使用的石磨盘,长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