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于无声处听惊雷”,无声胜有声,大音希声。
《诗》曰:德輶如毛。輶,轻。德輶如毛是形容道德的感化如羽毛落地一样,可以不着痕迹。
所谓形而上道体,无名无相无始无终,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因为看不见勉强把它叫做极细,因为听不见勉强把它比做无法感受到的空气一样的稀薄,因为摸不着暂且就把它称之为极微吧。
这三种不可探究状况皆混为道的一种描述。处上不显明亮,处下不显得昏暗,渺渺茫茫,不可名状。不见它的开始,也不见它的终极。
虽然这样,却还是能够通过将前人传授的经验学问,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检验运用,以实实在在地把握到它的,这是道的准则。所以说,形而上与形而下、道与名“同出而异名”本自不二。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是王弼流通本,王弼虽然是一位大家,作为玄学的理论奠基人,却正受其玄学思想影响,有其时代局限性。
正所谓一字之差,马王堆古本为:“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活在当下,是老子的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