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起伏,山道弯弯,百米长廊婉蜒其间,俯仰千年,涤荡心怀,我独自默思:十一世纪改革家在常州留下了不灭的踪迹,这是常州的自豪,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前夕,中国又盛行改革之风,常州首当其冲,这又是常州的光荣。常州不乏有识之士啊,读史可以明智,读书可以明理,让我们从两位老常州身上得一些借鉴,用实际行动以补前人的遗憾吧。从半山亭巷子出来,循着巷牌,我拾级俯身而下,转入半山亭巷口,小巷窄窄,无曲径蹬道,沿石板路踏去,市房错落,骑楼花窗,古色古香,无亭榭楼馆。跨上马路,斜对面新翻建的德泰恒菜馆在秋光下显得格外高大英俊,我只觉得街道显得格外宽阔和明亮了。游人们大多慕“半山”之名而来,览胜入怀,赏联入廊,拾级而上,自然会把楹联与王安石联系在一起,油然生出登亭仰贤的雅兴幽思来。“半山亭”朝南楹柱的对联为:“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委宛遂成书。”
此联为民国元老、武进籍的大学者、大书法家吴稚晖(敬恒)1949年85岁时撰题书;书法为真体,用笔干净利落,结构高古,挥洒从容,游龙起凤,有天成之趣,是人书俱老之作。联句描写的是这样一种景象和联想:山势盘陀,长廊曲折,绿拥红映,真如一幅美妙的图画;泉流委宛,清波荡漾,鱼翔鸟飞,就像行云流水一般的书艺墨韵。此联质朴练达,形神兼济,着意表现山泉的态势和变化,动中有静,实中有虚,把现实中的景物与艺术中的书画艺术联系在一起,活灵活现既表达了自然景物之美,又说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道理,自然界原是孕育书画以至一切文艺作品的母体。吴老之联的这一书艺和意蕴用于“半山亭”,是颇为得体,耐人经久寻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