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曰:祇园梵刹绿荫中,惊叹崖书拜欲穷!造福一方千古吏,高僧唱和秀姚翁。桂平西山是国务院确定的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康熙三十八年(1699)建成。雍正、乾隆两代都曾修葺。嘉庆十四年(1809)重建。
《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卷三载:“城西五里。一名西山,亦曰西陵。秀峙穹窿,映带府治”。上有三清岩,宋淳化初,州守姚嗣宗游此,亦曰姚翁岩。位于龙华寺西山半山腰,坐西向东,依山而建。龙华寺旧称“龙华古寺”,因为它位于冼石庵之上,所以称为“上寺”。该寺始建于唐末宋初。据《桂平县寺》载,“宋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976年),知寻州府,卓有惠政,盗怎民安。公余游思陵山(西山),曾与高僧唱和于一石岩下。”后人名之曰“姚翁岩”,该岩则是在一块如山的巨石一侧突然凹陷天然形成的一处洞穴。此岩即在龙华寺背后,这是龙华寺以及有僧侣住持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
广西桂平西山奇石嶙峋,突兀陈叠,千姿百态,曾为许多名人高士垂青。人石结缘,诗赋结缘。北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前后) 姚坦任浔州知府,任内“卓有惠政,盗息民安”。公余常游西山,与高僧唱和于今“姚翁岩”前。《宋史》及清朝《浔州府志》都有记载,任浔州知府期间,不但政绩卓著,且酷爱诗文,有精深的艺术造诣,特别喜欢西山的钟毓灵秀之气。每于公闲前往,便与山上高僧僧唱于岩前,姚翁岩因此得名,还留下一则美丽的传说。
西山古称思灵山,乃佛门胜地,常有有高僧驻足。一天,姚坦带着几位幕僚,登上西山险峰之处,面对远景青峰白石,千秋壮气。近观城廓双江环绕,山中松涛瑞霭,虹霞映衬,炭岫烟岚,紫气东来。吟水色天光,云淡风轻,景色迷人,触景生情,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诵:“彩霞霓虹百媚娇,山中揽胜乐逍遥”。放荡于山水之间,吟罢这两句,思索由近及远,开拓视野,扩宽胸怀,结句如何才够有力。苦思冥想后无奈,一时未能续吟佳句。正沉吟间,对面走过来一位老僧,秃顶宽额,眼深口阔,精神矍铄,身披袈裟,超世脱俗,微微一笑,双手合十,接续姚坦的诗,吟道:“鹏程万里观沧海,鼓乐笙歌解寂寥”。
高僧吟罢,姚坦连连称赞,“续诗妙极”。自报姓名后邀僧共坐石上。高僧法名高光,佛眼慧珠,早已洞察吟之人的身份,忙谦逊地道:“狗尾续貂,联句勉强,见笑了,请府官包涵。”姚坦自然明白,续诗不但祈望为官之人要高瞻远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更重要的是要使百姓安居乐业,升平人瑞,盛世太平,因续诗高超,内心尢为欣佩。
天南地北,闲聊一阵,姚坦诗兴重发,拟与高光以《思灵山》为题,再共联一首,以助雅兴,高僧欣然从之。两人联句如下:
姚坦:思灵山上路转弯,高光:流水行云复往还。 姚坦:飞鸟声啼鸣故涧,高光:游人细语弦音弹。 姚坦:登高毋忘黎民苦,高光:积德行善济宇寰。 姚坦:纵目难穷千里远,高光:多留胜景在凡间。
吟罢诗后,姚坦细端看高僧,仙风道骨,慈眉善目,鹤骨雏颜,返老还童之态。笑道:“敢问高寿?”高僧微微一笑答:“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本来无一物,放下皆轻松。花甲刚满犹有七七岁月;古稀过三再加六六春秋。”
姚坦一听,不禁“啊”一声,赞道“高僧高寿,寿比南山已是109岁高龄,久久长远,可喜可贺可敬。”高僧笑曰:“施主,吉言。同福,同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