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枯燥无味,本是抽象的,人的智慧使之生趣。生活中,人们巧妙运用数字谐音来隐喻、逗趣,不但富有幽默感而且有的还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
如:圆周率3.1415926535897932384626……殊难记住,别出心裁的人佐汉字以救驾:“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诌成顺口溜,记忆有了超常的加深。数字入俗语,能以一当十。一推六二五,是形容推托不管;一二三,三二九,是形容时间悠长;不管三七二十一,是说不怕;三下五除二,谓之干脆;一是一,二是二,谓之不可更改。借数字来比兴,省却多少语言。“数趣”是在数字上做游戏文章。像“韭菜、韭菜花,二九一十八,小葱蘸大酱,整整二十样”,“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一门五福灯,二仪呈祥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吉庆灯,五福临门灯,六合同春灯,七子指路灯,八仙过海灯,九九十成灯,十十如意灯”……
数字入联,亦有别趣。古时,某县令为官很贪,大肆搜油刮脂,使家家户户没有半升三合米。春节某家贴着一幅对联,倾诉心里苦楚:二二三三四四五(无衣);六六七七八八九(无食)。横额---二四七三(儿死妻散)从数字枯燥中透出辛辣,如妙联:“独览梅花扫腊雪,细睨山势舞流溪。”仔细想来,上联为简谱七音,下联为阿拉伯数字,谐音阶1、2、3、4、5、6、7,浙江宁波方言谐音而成。又一对联,上联书“二三四五”,下联书“六七八九”,隐喻缺衣(一)少食(十),何等匠心,饶有风趣。比如别有风味的数字联,在我国就不乏其例,而且一代胜过一代。在广东揭阳县,有位拖拉机的农户,勤劳致富,喜不自禁地写了一副数字谐音趣联,贴于大门两旁:“一六一六一一六六一六一六六一”。左邻右舍东顾西盼,不解其意,围观猜测,主人也不作什么正面解释,而是放声唱起来。原来,这副趣联是以曲谱“多拉多拉多多拉,拉多拉多拉拉多”的谐音演变而来的,它形象表达了这位拖拉机手的职业特征和只有依靠勤装快跑“多拉”才能走上致富路的心情写照。娴熟利用数字入诗,可出奇制胜。
旧时几个雅士作“咏雪”诗时,独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才华横溢,咏出趣味也横溢,“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人芦花总不见。”纪晓岚以捷才称,据说乾隆下江南,命其以十个“一”字咏船,纪晓岚才思敏捷、脱口而出:“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何等机趣诙谐。此外,民间有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的说法。其实,“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岁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史料载它只不过是我国历史上两个“圣人”归天的虚龄罢了。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孔“圣人”孔丘,一个是占国时代的“亚圣”孟轲,正巧孔子年满七十三虚岁时命归于天,孟子活到八十四虚岁寿终。因为孔孟都被尊为“圣人”,所以,他们归天的年龄也就成了不吉之年了。实际上,在我们周围的老年人中,死在七十三岁或八十四岁的并不比其它年龄的多。一个人的寿命长与短,取决于饮食起居、医疗卫生诸方面的因素,而保持心境愉快则是长寿的要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