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西南15千米的白水河上。这里山峦重叠,白水河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水势汹涌,波浪滔天。流经黄果树地段时,因河床断落,形成9级瀑布群。瀑布群中最为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约81米,从68米高的悬崖上跌落,发出轰然巨响。飞瀑跌落处掀起轩然大波,浪花四溅,水珠飞扬。遇阳光照射时,便化作长虹一道,五彩缤纷。明清两代时在瀑布对岸建观瀑亭,倚栏纵目,可观飞流喷薄之状。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竭尽赞美之词:“一溪悬岛,万练飞空,捣珠崩玉,飞沫反涌,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 盖余所见瀑布高峻者有之,从无此阔而大者”。水大时,如银河倒倾,奔流直下,声若雷鸣,震颤山谷,十里之外,尤闻其声。它妩媚秀丽,轻轻下泻。雾珠升腾百米之高,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阳光下数道彩虹时隐时现,如梦如幻。水小时,数道清流从悬崖缓缓坠落,如少女秀发披肩,妩媚娟秀。宛如“素影空中飘匹练,寒声天上落银河”。 更有奇者,黄果树大瀑布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从前后左右上下多角度观看的瀑布,其景观变幻无穷,因此,它是世界名瀑中最美丽最壮观的瀑布。联文有曰:“云卷千峰色;瀑和万籁声。”
另有白启寰先生在《旧联修改例话》一文中,所谈贵州黄果树观瀑亭联的修改,也给我们一些启发。该文说: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座落高原,落差高达六十余米,瀑布宽十余米,水势汹涌,从上游的白水河直泻而下,倾入瀑底犀牛潭内。白练高悬,浪花翻滚,“瀑声震天,千里相闻”,景色极为壮观。瀑旁原有一座观瀑亭,亭柱上曾刻楹联一副:“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岩似火,何须薪助焰亦高。”上联写大瀑布,比喻恰切,形容入妙,见者皆能体会其中佳趣。但是下联,陌生的游人却莫名其妙。
在黄果树瀑布以南约8公里。晒甲山西侧岩壁上,有一块长约100米、高3米的土红色的石壁,上面分布有非镌非刻、非阴非阳、似隶非隶、似篆非篆、形若古文的符号,字迹红艳似火,虬结怪诞,这就是被世人称为绝世之谜的“红崖天书”。有古人在山巅红色岩石的峭壁上写下的红褐色大小不等的字迹,现尚存19个,雄浑苍古,形如篆籀,难以辨识,也算得天下一奇。原联用描绘此处特色的词句为对,虽然工巧悉称,但写在观瀑亭里,似有“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感觉,因而留下不够专切的弊病。但那迷雾升空,彩虹出岫,水帘洞内龙蛇走。神功鬼斧叹奇观,游人一去三回首之感犹恐梦中也!
另有联文构思奇巧,物景天成的:“瀑流飞坠,白水如棉花自散,喷珠映日,七彩云虹自生成。”真是壮观中有玲珑虹影,锦肃中又藏万马奔腾。 在此联的基础上,又衍一联,更是了得。联云: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崖似火,未得薪烘焰亦高。此联之妙,短短二十余字,竟收黔中两大胜景境熔铸一联,难怪得到前为颐和园题匾的著名书法家严寅亮赏识,亲自为此联挥毫。笔力劲健,气势雄浑:上联中的“白水”,既为瀑名,又状水态。从天而降,倒泻深潭,喷珠捣玉,确实无需纺弹之弓,坠潭白水喷射四散,蔚为奇观。下联中的“红崖”,既为山名,又状崖色,以巍峨之崖,横空出世,如火如荼,当然不要柴薪之助,亦能如焰腾空,在万山之中更显炎烈之态。风格迥异,宛若一副生动的风景画,银汉倒倾三叠而后下之势。写出声如丰隆奋地风破碎,涛如天外织锦花散开。万斛珠玑填峡谷,一川烟雨锁蛟螭之绚丽形态。
该文说:观瀑亭及这副对联,在“史无前例”中均被毁弃。近年重修时,设计者将下联改为己丑恩科举人严寅亮的:“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这样一改,意境尤甚。自然景色用浓笔重彩地加以描绘,形象具体。奇思妙想,隐喻深刻,余味悠长,如诗如画,活灵活现,简直把黄果树大瀑布写活了,写绝了。联系下句中的“梭织”来分析,不难发现此处暗用了织女的典故。传说织女原为天帝之女,因触犯天条,罚去纺织,每天“机杼劳苦”,织成“云锦天衣”,十分美丽。“红霞”是一种云彩,就是指“云锦”。这么优美的景色,加上优美的传说,黄果树瀑布就更为奇诡迷人了。全联都在描绘眼前瀑布的奇景壮观,一俗一雅,一近一远,联的想象和比喻,珠联璧合,自然贴切。而且以“虹”谐“红”对白,谓之借对,在艺术上也增加了一巧。但是若细加推敲,下联后半句的“天”字,尚欠工稳自然,上联语气也不相合,有“天生成”的“三平尾”,格律上亦属声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