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姚老庚(广西融水苗族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正文
邮票中舞台艺术的扇子趣话
2014-02-17 09:45:27
作者:姚老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扇子,现在使用逐见减少,但它不可能完全淡出人们的生活。纵观新中国邮票的发行便可略见一斑。如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中,游园惊梦中梅兰芳饰演的杜丽娘右手举扇,左袖翻起,增强了戏剧中的舞蹈美。T-6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宝钗扑蝶》与T-87京剧旦角杨贵妃手执折扇,似醉非醉,显得高贵大方。还有T-99M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杜丽娘与丫环春香执扇,游园观赏春景图栩栩如生以及特-53两组《中国民间舞蹈》中的汉族花鼓灯(左图)抢扇子的快乐场面,表现了青年男女幸福的爱情生活;朝鲜族扇舞(右图)彩扇摇曳如云,长裙旋转飘动,象征着和平幸福的生活。有关扇子的邮票T-89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之二,打着团扇的婢女温文尔雅等。在《敦煌壁画》系列邮票和1992-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第三组)可以看到诸葛亮手执羽扇,舌战群儒的情景,这把羽扇充分体现了诸葛亮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军师风度。2002-5《步辇图》邮票上都可看到这种“仪仗扇”。自晋代王献之开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之先河,扇画逐渐被历代画家所追捧,成为艺术佳品。1982年发行的T-77《明清扇面画》一套6枚,分别表现了明清时期的6位著名画家沈周、唐寅、周之冕、陈洪绶、恽寿平、王武的扇画作品。1993年发行的《郑板桥作品选》将郑板桥创作的扇面画再现于方寸之中,书画合璧,别有妙趣。香港曾别出心裁地将近年来香港的精品邮票画在一枚折扇的扇面上,制成小型张,大受邮迷欢迎。

    可见扇子的应用,从生活到舞台都始于很久以前。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关于扇子的起源,最早应是晋人崔豹《古今注》中提到的“舜作五明扇”,“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装饰品。这种长柄大扇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由侍者手执,为帝王贵族障风蔽日所用,以后成为一种仪仗用具,所以又叫“仪仗扇”。陆机有一篇《羽扇赋》说:“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大夫宁玉唐勤侍皆操白鹤之羽”可见扇子在战国时代已经有之。周朝时,扇子多用鸟羽制成,故称“羽扇”。汉代以后,用绢素制成的纨扇在宫廷中兴盛起来,称之为“宫扇”并用于取凉。班婕忬写的《怨歌行》有:“新制纨绢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涼飚夺炎热。弃绢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以轻细的纱绢制成,绘以山水风光、人物故事,雅致异常。唐代诗人王昌龄有“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钱霖元曲《清江引》有“恩情已随纨扇歇,攒到愁时节”。故诸葛亮亦有“捉白羽扇指挥三军”之句。我国早期大都有纨扇、羽扇一类,由此佐证,汉语“扇”字为何从羽。

    折扇出现较晚,大约在北宋宣和年间,朝鲜的折扇开始传到我国。宋•苏东坡诗中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许,合之止两指。”普遍流传于明代永乐以后,明成祖朱棣见折玲珑精巧,扇舒展自如用起来方便,即“命工如式为之”。顿时民间能工巧匠亦大量仿制,从此折扇开始风行于世。古代的扇子经过时代的逐步发展,选用象牙、檀香木、蒲葵、竹篾、麦杆、绫罗、棕木榈、纸等都成了制扇的材料。且款式琳琅满目、花色品种繁多、形样也极为丰富多彩。什么月圆式、六角形、钟离式、海棠形、孔明式……真是五花八门,各有所长。制作工艺越来越精巧别致,扇骨上缕空琢纹,雕龙画凤,洒金箔银,书法绘画,题诗留款,无所不有,成了精美艺术品。历史上很多扇面墨宝都得以保留在扇面上留传下来,成为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古代便有专述羽扇书家张燕昌的《羽扇赋》及明代诗人杨循吉的《摺扇赋》诗集流传于世。在扇面上作画题诗约始于南宋,盛行明清。或山水人物、或工笔重彩、或淡墨素描均美不胜收。

    除在日常生活外在民间通俗的戏剧、舞蹈中,有许多以扇子为戏名的戏,如《桃花扇》《买花扇》《白纸扇》《檀香扇》还有许多以扇子为剧情道具的如“济公传” “包公案”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固而戏剧的表演与扇子更结下不解之缘。生、旦、净、末、丑戏曲里各有不同的扇子。这种表演艺术的道具在说书、评弹、相声、京韵大鼓中更是扇不离手。在艺术大师的手里一把扇,呼风唤雨、统领千军万马,都能起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适当夸张的装饰效果。根据剧情、人物、性格、身份、行业,不同角色使用扇子有各种不同的动作和姿态。一会儿作枪、刀、剑、棒、戟舞耍;一会儿当笔挥毫写字龙飞凤舞。展开可当书阅读活灵活现,顶在头上可当伞帽遮风挡雨。戏曲界把这些动作和姿态概括为:“文胸、武肚、媒肩、书臀”四种程式。文人墨客,举止斯文潇洒,扇扇子时,扇面贴敷胸前,轻摇轻拂,谓之“文胸”。雄武豪士,踞坐昂首,挺胸凸肚,扇扇子时,张臂用力,猛扇肚腹,谓之“武肚”。媒婆之流,媒颜谄笑,扭捏作态,扇扇子时,右手执扇,偏扇左肩,故作卖俏之态,谓之“媒肩”。村中学究,教书糊口,日夜不离板凳,夏日酷热,腰背汗流沾裤,频扇臀部,谓之“书臀”。戏中唱、作、念、打一招一式生动有趣。舞台上表演自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黄果树瀑布联文赏读题外话
·下一篇:古代妓女种种假正经之称呼
·漫游融水县元宝山醉笔拾掇
·家乡的糯米酒、油茶甜醉千年
·大理蝴蝶泉诗楹联集萃赏读
·源自大山恩赐的灵芝正欲破土而出
·赏读三首情趣盎然的咏蝉诗拾掇
·闲来为大苗山游客撰联请笔
·漫游广西大苗山元宝山醉笔拾掇 越调《天净沙》叠韵有寄小桥流水农家
·古代奇妙的藏头诗作趣谈
·姚翁岩前官僧唱和趣笔
·四川武侯祠蜀汉英雄何处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漫游融水县元宝山醉笔拾掇
特稿:北京首批通讯女兵举行进藏50周年联谊会(组图
新疆尼勒克县七旬维吾尔族老党员40多年痴心收藏毛主
刘姣:瓮安县2014年入伍新兵到猴场会址接受革命传统
特稿:瓮安县2014年入伍新兵到猴场会址接受革命传统
罗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声华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
特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声华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
从太行山到上甘岭的岁月——忆秦基伟同志
山东根据地42烈士列入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抗战老兵,我们永远的战士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