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乾坤,中国印章(篆刻)。连同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精粹中一个独特而鲜明的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晶,有着其鲜为人知的璀璨和神秘。是一种雕刻和书法融合的艺术,是与绘画密不可分的艺术样式,犹如一朵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林里散发出独特的芳华,吸引着人们进入这五彩缤纷大千世界。由于印章独具特色,所以在古玩鉴赏领域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深受不少文人藏家的青睐。
印章使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有不少名家为其著书立说。赵孟瞓的印学《三十五举》,堪称为后世印章艺术著作的鼻祖。其品种与用料也精美而纷繁。从古追溯始,各种印章就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证明工具。唯独我国是“印章一方,以辨真伪”,大到帝王的玉玺,小到文士们的闲章及百姓的普通印章,加上极具复杂度和演绎技巧的艺术汉字,成为人类发展历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如真武大帝像和四大景观印给印章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增强了印章的艺术魅力,使其具有更大的观赏和收藏价值,而且为文人墨客的收藏雅好,给收藏者带来神灵的祝福:平安、顺利、吉祥、如意。
印章者,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也。徐锴曰:“从爪,手以持信也。”如果以字释意,“印”字的左半部是个“爪”字,即手,右半部是个“节”字,就是符节,也就是凭证,合起来就是手持符节,代表诚信。《周礼•玺节》郑氏注云:“玺节者,今之印章也。”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印章种类繁多,基本上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最早称作“玺”,在物品交换中作为一种契约和凭证来使用。到了秦汉时期,秦始皇规定天子的印章称“玺”,臣以下称“印”,印章成为了政治权力的标志,是诚信、权威的象征。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印章的保存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如今的印章正逐步向艺术欣赏转化,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艺术瑰宝。印匠精湛的技艺也为中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林奇葩。
中国印的起源,见到的文字记载是汉代编写的纬书《春秋运斗枢》说:“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春秋合诚图》描绘的更是绘声绘色:“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印”最早见于秦官印中,都是一些地方官用印才称为“印”。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不仅名称不同,形状、大小、印文、纽式也有差异。《汉旧仪》中规定:二百石至六百石的都称“印”,而一般姓名印都称为“私印”,新莽私印又有称为“印信”或“信印”的。宋代还有一种“押”印,到了元代非常盛行。其“印”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按许慎《说文》云:“印,执政所持信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独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七雄之时,臣下玺始称曰印。汉制,诸侯王金玺。玺之言信也。古者印玺通名”。汉旧仪云:“诸侯王,黄金玺,橐佗钮”。又曰:“玺,谓刻曰‘某王之玺’。列侯,黄金印,龟钮。官印中“太守”、“御史”也有称“章”的。文曰:‘某侯之章’。丞相太尉与三公前后左右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中二千石、银印,龟钮,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印’”。汉魏将军印一般称“章”。军中印文多凿,盖急于行令,不可缓者也。古无押字,以印章为官职信令,故如此耳。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刻凿成的,称之为“急就章”。这类印是直接以刀在印面上刻凿而成,往往天趣横生,风格独特,对后世篆刻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建武元年,诏诸侯王金印纟戾绶,公侯金印紫绶。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绶。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绶及黄绶。陈制:“金章或银章有龟钮、貔钮、兽钮、豹钮、熊钮、罴钮、羔钮、鹿钮、免钮等。”吾衍云:“汉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与隶相通。后人不识古印,妄意盘屈,且以为法,大可笑也。多见古家藏得汉印,字皆方正,近乎隶书,此即摹印篆也。王俅《啸堂集古录》所载古印,正与相合。凡屈曲盘回,唐篆始如此。今碑刻有鲁公官诰尚书省印,可考。其说,汉晋印章,皆用白文,大不过寸许。朝爵印文皆铸,盖择日封拜,可缓者也。《通典》云:“北齐有木印,长一尺,广二寸五分,背上为鼻钮,长九寸,厚一寸,广七分。腹下隐起篆文,曰督摄万几,惟以印籍缝,今龊合缝条印,盖原于此。”秦有八体书,三曰刻符,即古所谓缪篆。五曰摹印,萧子良以刻符摹印合为一体,徐锴谓符者,竹而中刻之。字形半分,理应别为一体。摹印屈曲填密,则秦玺文也,子良误合之。
阳文曰朱文,阴文曰白文,盖古今金石同一例也。唐用朱文,古法渐废。至宋南渡,绝无知此者。故后宋印文皆大缪,白文印皆用汉篆平正方直,字不可圆。纵有斜笔,亦当取巧写过。三字印,右一边一字,左一边两字者,以两字处与一字处相等。不可两字中断,又不可十分相接。四字印,若前二字交界有空,后二字无空,须当空一画别之。字有有脚无脚,故言及此。不然,一边见分,一边不分,非法度也。轩斋等印,古无此式。唯唐相李泌有“居堂”白文玉印,或可照例,终是白文,非古法,不若只从朱文。朱文印或用杂体篆,不可太怪。择其近人情,免费辞说。白文印用崔子玉写张平子碑上字,及汉器上并碑盖印章等字,最为第一。凡姓名表字,古有法式,不可用杂篆及朱文。白文印必逼于边,不可有空,空便不古。朱文印不可逼边,须当以字中空白得中处为相去,庶免印出与边相倚,无意思耳。字宜细,四旁有出笔,皆带边。边须细于字。边若一体。印出时四边虚纸皆昂起,未免边肥于字也。非见印多,不能晓此。粘边朱文,建业文房之法。多有人依款识字式作印,此大不可。盖汉时印法不曾如此,三代时却又无印,学者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