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开国中将韩振纪》>>正文
第十三章 东北军工艰苦创业
2016-02-23 15:41:04
作者:陈浩良、韩纪民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东北军工部第5办事处(齐齐哈尔)

    由新四军3师军工部沿革至西满军区军工部,1947年10月归东北军工部建制。1948年4月改称东北军区军工部第5办事处,生产任务以六零迫击炮弹为主。田汝孚任主任。

    第5办事处下设机器厂、装配厂(炮弹)、制材厂及修械所,列为一分厂、二分厂、三分厂、四分厂,后来又接收了原属辽西军区的洮南修械厂和原北安第四安办事处(改为北安总厂)。职工约2 000人,机器340多台,月产六零迫击炮弹4万发,八一迫击炮弹2万发,修枪500余支,到年底共生产六零迫击炮弹15.1610万发,以及大量手榴弹、爆破筒。

    东北军工部第6办事处(牡丹江)

    1947年10月,牡丹江军区炮兵工程处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军工部领导,改称军工部第6办事处,主要任务是修复火炮。主任沈毅,政治委员许兴。沈毅,留学法国的弹道专家,曾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少将专员,解放战争初期参加起义。许兴,曾在瑞金红军学校任指导员,抗战初期任军委后勤部延安荣誉军人学校校长。

    1946年至1948年年底,牡丹江第6办事处先后修理过八二迫击炮、九二步兵炮、重迫击炮、战防炮、山炮、野炮、榴弹炮、高射炮、加农炮等,共1.7911万门,装备了7个炮兵师和野战纵队的炮兵团。

    1948年12月,第6办事处撤销,所属修炮厂改为北满分部直属四厂、五厂。

    东北军工部第7办事处(吉林)

    1948年8月16日,东北军工部在吉林市成立第7办事处,韩振纪兼主任,张广才任政委。张广才是位老资格,曾在红四方面3个军都当过政委,1955年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7办事处主要复装九二步兵炮和山炮炮弹。

    吉林机器局是清末建立的大型军火工厂,1900年,该厂被沙俄侵略军毁掉,1905年改建为吉林造币局,民国后张作霖改建军械厂,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改为吉林保安司令部修械所。1948年,吉林解放,东北军工部接管该处,主要生产八二及六零迫击炮及炮弹,职工1 150人,机器台330余台。

    东北军工部第8办事处(哈尔滨)

    该办事处其前身为1946年6月成立的东北军工部驻哈尔滨办事处,主任王盛荣(原崔振东),政委叶林,副主任丁武选。王盛荣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过,苏区时曾任中革军委委员,到东北之初曾任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建国初曾任中南工业部副部长,“三反”时曾出过些问题,后来平反了。丁武选是红四方面军老同志,在苏区时曾任独立2师师长兼川陕省省保卫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7年10月,军工部为加强对哈尔滨市军工生产的统一领导,决定撤销哈尔滨办事处,成立实验总厂。

    实验总厂设有8个附属工厂:直属厂,承担六零、八零迫击炮弹的弹体、尾翅的加工;正记翻砂厂,翻砂铸造六零、八二迫击炮的弹体;星记工厂,由哈尔滨办事处技术室扩建而成,承担各种炮弹的总装;胶木厂,生产胶木引信、扩爆管等;联合一厂,生产迫击炮弹尾管、尾翅、弹夹、扩爆管等;联合二厂,生产炮弹引信底火座及各种铜件加工;联合三厂,生产弹体。

    1948年10月,军工部决定在哈尔滨实验总厂的基础上再次成立军工部第8办事处,辖有实验总厂、星记工厂、联合一厂、联合二厂、平房厂,还包括动员联合进行军工生产的私营各厂。

    1949年1月,军工部迁到沈阳,同时,在哈尔滨成立军工部北满分部,乐少华任主任。3月28日,第8办事处撤销。

    东北军工部第9办事处(大连)

    主任朱毅,政委李一氓(中共旅大区党委副书记兼)。这个办事处在东北军工部序列中较为特殊,其成立过程前文已述。朱毅,曾任华东局财委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等职。李一氓,曾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中联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等职。

    建新公司接管了一批日本人遗留的企业,下属:大连机械厂、大连炼钢厂、裕华厂、宏昌厂等单位,职工8 000余人,机器970多台,月产炮弹钢350多吨、发射药30多吨、引信2万个、装配七五山炮弹3万发,主要装备供应到华东前线。

    1947年11月7日,李富春同志在哈尔滨市听取华东局的同志汇报时决定:从1948年起,大连建新公司所需经费全部由东北局负责,生产的弹药全部运往华东,旅大地委要全力支持建新公司的生产。1948年1月,建新公司归属东北军区军工部,被列为第9办事处,对外仍称建新公司。1948年秋,中央军委电令:建新公司改属中央军委领导,委托东北军区军工部代管。

    军工部直属一厂和二厂

    直属一厂设在西东安(今密山西9公里处),是发射药厂;

    直属二厂设在东安(今密山),生产通讯器材、手摇马达,收发报机等。

    以上两个厂子的情况前面讲过,干部变动不大,此处不再重复。军工部还曾先后在其他一些地方设过办事处,例如通化,负责人孙德山等。

    七、功载青史

    1.批评“摘桃子”等说法

    哈尔滨东北军工会议以后,东北军工生产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1947年10月以后的第1办事处(珲春),仍然是北满地区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即东北野战军),分为东北野战军与东北军区两部分,野战军兼军区机关。军工部归东北军区序列,正式改称为东北军区军工部。

    此后,韩振纪基本上只负责珲春的工作,过问军工部本部工作不多了,关于这一点,东北军工部老同志孙玉鼎、董玉书都有相同的回忆。哈尔滨军工会议以后,最早到东北军工部的王逢原副部长也一度只管兴山办事处。

    何长工来当军工部长,韩振纪十分高兴。珲春基地是他当军工部长时候搞起来的,现在何长工部长提出“铲山头”,他坚决拥护这个方针,但是仍然让他管珲春的事,这就让他不得不注意这个问题,他发电报请何长工前来视察、指示,在珲春干部会上也再三强调何部长的领导。

    孙玉鼎老人回忆:

    何长工去过珲春,他是留学法国的。他去珲春的时候,那天晚上开会,他旁边坐着两个日本人。当时军工部有一帮日本人,不知道怎么划拉来的,有化学博士、建筑专家。那个化学博士和何长工两个就是用德语(注:据老同志说何长工懂法、德、英、俄4国语言)说话的。当时,我坐在旁边听见的。何长工红军时期伤了腿,是瘸子,走道儿一拐一拐的。我讲个故事,1948年,我们从哈尔滨到吉林看厂址。当时,有李富春、何长工、韩振纪等十几个人,我也去了,伍修权没去。看完厂址,要到龙潭火车站,坐个苏联吉斯卡车。上车时李富春就讲:“何长工你是个瘸子,你坐前边吧!”何长工坐在司机旁边,李富春和我们一起爬到车顶上。卡车把我们拉到龙潭的。何长工瘸子是有名气的。

    何长工是1922年入党的老党员,在井冈山朱毛会师时立有大功,曾为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在苏区时领导过韩振纪。何长工到珲春去的时候,提出要定额、要指标,这可能是他早年在法国和比利时勤工俭学时候学的,在当初是挺新鲜的事情。何长工讲话很风趣,富有鼓动性,会场上总是笑声一大片。韩振纪陪他看工厂,看设备,他问东问西很仔细。他到韩振纪的住处,见有一把胡琴,还哧啦哧啦地拉了两下。

    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地质系统造反派找韩振纪调查何长工在东北军工部的情况,结果让韩振纪给轰跑了。至今,韩振纪家中还保存着他与何长工在珲春的合影。“文化大革命”中,何长工被“打倒”了,韩振纪把何长工的照片藏起来,生怕造反派给抄走了。

    当时,珲春的干部有的师级变团级,团级变营级,于是个别同志有了“摘桃子”的说法,韩振纪严肃批评了这种狭隘的意识。他说:“当初,日本投降不久,大城市拉锯战,军工生产的任务又紧,环境不好自有环境不好的做法,大家完成了任务是好的。现在环境不同了,进了大城市,中央要求把全东北的军工统一管起来,今后,东北军工不仅要生产解放东北的武器弹药,而且要支援解放全中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就要把规模搞大。”他诚恳希望军工部老同志要起好作用,一条心把工作做好,不准无原则地讲牢骚话。韩振纪尊重和支持何长工,毫无怨言地在珲春工作,多年的革命生涯,让他形成了服从组织和革命事业需要的优秀品质。

    1948年4月,东北军区军工部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了十几天,东北野战军主要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到会讲话。会议畅所欲言,对军工部自1945年10月以来的工作做了充分的讨论和总结,思想达到空前统一。会议期间,全体与会同志合影留念。

    林彪在会上说:同志们过去对于军工生产是努力了的,在一定的时期内,都做了他应做的工作,有一定的成绩。当然也遇到不少的困难,特别是在开始初创时期,我们由农村的手工业生产发展到机器生产,干部缺乏经验,困难更多。今天是比较有些基础有些规模了,今后的要求就是精益求精,不论到任何时候也不满足,不骄傲,不停止在一点上。在业务上,在组织机构上都要使他向前发展,向前进步,以适合东北与全国作战的需要。这种需要是逐渐扩大的。

    这一次党委扩大会议,还对各地生产情况交换了意见,讨论了行政、整党、政治、工运、保卫等工作。与会人员对各单位的领导方式、培养干部技术水平、政工人员的设置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检查,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2.造出东北解放区第一门后膛炮

    珲春的兵工生产任务是根据战争需要而变化的。1948年5月,林彪、罗荣桓指示军工部召开“炮弹会议”,并提出“适合新的战争形势,提高质量数量,不应满足于现状,而应精益求精”。这次会议重点研究如何落实东总首长的指示,还研究统一了六零、八一、八二迫击炮炮弹的规格标准,通过交流,解决了炮弹生产的若干技术环节问题。

    会议决定,珲春办事处的任务是以生产八一、八二迫击炮弹为主。韩振纪组织由熟练技术员和工人参加的技术攻关队,狠抓提高八二迫击炮弹引信的质量。此后,珲春办事处生产的炮弹,废品率大大下降,同时,在机器数目不变的条件下,改进生产方法,月产量大大提高,由1万余发上升到4万余发。到了下半年,八一、八二迫击炮弹的产量已经可以满足东北战争需要,而且还大批支援关内。

    在这一时期,韩振纪领导珲春军工部第1办事处,在原有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又努力了一把,成功研制八一迫击炮。

    根据前线作战需要,韩振纪组织珲春办事处研制九二式70mm步兵炮。试制中,由于没有加工炮管膛线的拉丝床,大家就设法用龙门刨床配上齿轮拉杠代替。1948年11月,九二式70mm步兵炮研制成功了,消息传开后,所有兵工战士都很振奋,因为以前军工部只能生产小钢炮,而这则是“我党到东北以后制造后膛炮的第一门炮”(《东北军区军工部三年半来军工发展总结》)。

    九二步兵炮,炮体轻,用马拉或用汽车拖均可,隐蔽性好,装卸运输方便,曲射、平射兼可,高爆弹重3.8公斤,射程两三公里,对付敌人混凝土结构坚固工事具有强大的攻击力。

    这种炮,过去是日军常使用的重武器,抗战以后,全国兵工厂几乎都生产不了大炮,军队各部使用都是从国外进口或缴获日军的。当时,在国共两军中,大炮的装备率都不高,所以,韩振纪领导珲春办事处和冀鲁豫军区兵工厂研制、生产出来的这种炮,在人民兵工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后来有文献说此举是开了人民兵工之先河。

    韩振纪认为炮生产出来了,在操作方面仍有不足,并不等于完成了任务。他亲自拿着标尺到试射场上,对炮的射角、射界进行反复测量校正,还与技术干部、工人一起进行研究,解决了炮体分解和人力运输的问题。

    3.力保珲春过渡被拒

    1948年8月,伍修权不再兼任东北军区军工部政委。9月至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11月2日,大工业城市沈阳解放,军工部机关迁至沈阳。王逢原副部长作为军事全权代表,和军事代表刘咸一对沈阳的兵工厂实行全面接收和军事管制。第一副部长韩振纪仍驻在边境珲春基地。

    1948年10月,东北军区军工部又召开第二次军工会议,解决各种工务制度和迫击炮弹制造的几个技术问题,例如六零、八一、八二迫击炮弹材料单位用量及火炮、枪支修理的标准、统一的产品代号等。会议还对成本核算项目、减少间接生产人员,工厂向企业化发展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在这次军工会议上,韩振纪发言阐述珲春的区域战略优势、动力、资源,以及3年来形成的军工设备和技术基础等优越条件。他认为,随着战争形势进展,东北军事工业重心逐步转至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大型工业城市,这是个必然趋势。他说他本人可以调离,但珲春暂不宜急于放弃,这个距离苏联、朝鲜都较近,且具有天然屏障的地方,在一个时期内未必没有更新的战略意义和利用价值,可以再过渡一个时期。他说珲春以炮弹生产为主是正确的,同时还应进一步考虑在此建立较长期的武器弹药生产、储备基地。

    韩振纪的建议遭到一些同志的反对,他们的主要意思是:军工生产的布局应随着战争形势转变,边境地区已不适应东北及关内战争的需要,珲春军工基地应不再保留。当时,有人觉得韩振纪老脑筋,不顺应形势;但到了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后,就有领导同志讲:“韩振纪眼光长远,当初若不放弃珲春,在战争初期,就可能避免出现作战物资供给不足的问题。”

    孙玉鼎老人回忆:

    韩振纪只管珲春,开会时才去哈尔滨。到1948年12月沈阳解放,我跟韩振纪到哈尔滨开会,去过3次。成立大会我没去。有一次,我和韩振纪坐火车到哈尔滨去。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软硬卧,所谓软卧就是在车厢里搭上两块木板,我们自己背着行李,上去以后行李铺开,这就是一人一个铺。从牡丹江上来一个人,带着警卫员,和韩振纪非常熟,他俩唠嗑唠了半天,临走的时候,韩振纪说:“你光来不行,有什么好烟,你给我留下点!”这个人从兜里掏出半包香烟给韩振纪说:“给你吧,要不要?”。韩振纪说:“真抠门!”这人走了以后,韩告诉我:“你知道这人是谁吗?新四军3师师长黄克诚!他和黄克诚的关系非常熟。

    辽沈战役结束不久,黄克诚已经是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委。韩振纪虽然没有能够去前方打仗,但是珲春制造的大炮在辽沈战役中发挥了作用,所以当他见到老战友、老首长的时候才能那样开心。

    1948年11月13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并告朱(德)、刘(少奇)、东北局:望东北局用全力加强军事工业之建设,以支援全国作战为目标。

    韩振纪兼任军工部珲春办事处主任期间,为解决炮弹弹体铸造质量问题,连续召开了“诸葛亮会”,从所有的技术环节入手,逐项分析,终于找到解决办法,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他还专门针对解决手榴弹防潮问题成立了技术小组,研究措施,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方案,并推广运用到部队中去。

    雷管生产质量曾经是珲春办事处的一个难题,韩振纪等办事处领导同志一度日以继夜和技术人员、工厂在一起分析、商讨,在实验场做比对试验,不断地找到毛病,进而反复调整、改进、完善工艺,终于使雷管成品率提高到80%。同时,韩振纪要求珲春办事处有关部门,加强技术教育,提高徒工熟练操作能力,这样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1948年11月,何长工通知韩振纪,因其出外筹建新的兵工厂,所以请他到沈阳去,暂时主持一段军工部的工作。韩振纪接电后,没多考虑即回复答应了。这时,马树良对他说:“你这一去,可能回不来了,到沈阳当副手,能不能适应?”韩振纪说:“什么正的、副的,能做工作即可!”安排好工作以后,韩振纪即赴沈阳。孙玉鼎老人回忆:

    1948年11月份,韩振纪带着我,还有警卫员到哈尔滨,然后带了一列火车,到了四平,从四平坐汽车到铁岭,准备沈阳一解放,就去接收工厂。去晚了,我们到铁岭时就听说沈阳解放了。汽车连夜开进沈阳。开进沈阳以后我也转了向,找了半天才找到四野的前进指挥部。马路过去的一个楼里出来一个人,我上前问军工部在哪里?这人听说过韩振纪的名字,很痛快地告诉了我军工部在什么地方,其实就在旁边隔了两三栋楼。到军工部以后,已经有各地去的人先到了。我去以后基本没再接触什么人,韩振纪那一段活动也不清楚了。当时,各部进去抢工厂、占房子,当然军工厂是抢不走的。大概在沈阳呆了一个月左右,我到五一兵工厂等几个厂去过。不知为什么,韩振纪觉得还是回珲春去好,所以,我们在1948年底左右就回到珲春了。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从沈阳走的时候,当时是供给制,韩振纪说要买一批派克笔,带给珲春军工干部。我到街上到处转,大概买的人太多了,没有派克笔。我告诉韩说派克笔买不到,就买了另外一种,伊维尔谢夫的,也是美国的。带回去以后,我听说这些人不满意,只认识派克笔,不认识别的牌子,后来听说,又买了派克笔回去。这一次到沈阳,不知道何长工同志去了没有,反正韩振纪是第一副部长,组织接收发生什么事我不清楚。反正他在那里不怎么得劲,回珲春去了。

    孙玉鼎说的这件事,不少军工部老同志知道,本来是何长工让韩振纪到沈阳代他主持一段工作,但是,韩到部后却指挥不动,不得已返回珲春。韩振纪回到珲春时,上面已经任命马树良为珲春办事处主任,韩文、赵引任副主任,铁冲任书记。孙玉鼎老人回忆:

    1949年3、4月份,他又带着我、董玉书,再加上两个警卫员,第二次到沈阳。军工部给了一栋小楼,住在马路南边靠南湖那边。在那里住了一个月左右,他就调到东北工业部,正式任命机器局长。我作为他的秘书调过去的。

    到1949年7月以后,随着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珲春各军工厂基本停止生产,第1办事处迁出珲春,军工干部、工人和设备分散转调他厂。手榴弹厂从珲春、石岘转迁至哈尔滨平房等地,在旧址办了废弹处理厂,1949年9月撤销。

    据1949年5月《东北军区军工部三年半来军工发展总结》:

    到1949年2月,珲春办事处的直接生产人员,包括工人和练习生共1350人;间接生产人员,包括技术干部、材料人员、行政管理、政工人员等为479名;不列入间接生产人员的,警卫人员、勤杂人员、家属等共2035名;共计3864人。经多次调动和调整,珲春办事处仍有各种机器设备372台,炮弹月生产能力达到5万发。

    据1949年5月《东北军区军工部三年半来军工发展总结》各阶段各种产品数量统计表(摘要):

 

    以上生产数字大致可见整个东北军工部发展的历程,军工部创业的早期以及1947年10月哈尔滨军工会议以后的珲春第1办事处,成绩斐然。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兵工主要有华北、东北、华东、晋绥和中原5大部分,各有所长,但在技术人员、机器设备、炮弹厂规模及产量等方面,东北军工是最强的。伍修权、何长工、韩振纪、王逢原等同志领导军工战士,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和东北局交给的艰巨任务,为东北及全中国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十四章 为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
·下一篇:第一章 家乡在高邑东林
·《开国中将韩振纪》(组图)
·前言和目录
·韩振纪将军传略
·第一章 家乡在高邑东林
·第二章 弃文从武寻找出路
·第三章 宁都起义的准备者之一
·第四章 战斗在英雄的红5军团
·第五章 “红校”历史沉钩
·第六章 长征中的军委干部团
·第七章 延安“抗大”铸群英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董峰:全国爱肝日 艾氪新请你爱护肝——徐大成和他的
徐大成:二胎时代,百花养颜助你“孕”——徐大成和
潇婠:百花养颜更年期综合征救星——徐大成和他的攻
仲宏:神效艾氪新对付风湿病——徐大成和他的攻克癌
董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希望之光——徐大成和他
清风:“人瘤共存”治癌——徐大成和他的攻克癌症中
林北:肿瘤患者的最后救命稻草——徐大成和他的攻克
清风:当淋巴癌遇到艾氪新——徐大成和他的攻克癌症
仲宏:艾氪新故事——徐大成和他的攻克癌症中草药“
林北:标本兼治乳腺癌——徐大成和他的攻克癌症中草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