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家庭礼教的压抑
关于韩振纪的生平履历,其子女将3套材料底稿保留至今,十分珍贵。上述档案材料是系统、完整的,当时,按照组织规定,其中个别时间很短的任职,他未能都填写。
据1953年《韩振纪历史思想自传》、《韩振纪自传》中填写的内容,1905年10月12日(农历),韩振纪生于直隶省高邑县(今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城西东林村。他参加革命之前,全家16口人,有田地百余亩,经济收入以农耕为主,雇佣工3名,当时在村里算是最富的。
韩振纪的祖父韩金为单传独子,他苦读多年,有些学问,身为老童生,屡试不中。韩金有两个儿子,韩栓柱、韩国琳。韩振纪的父亲韩国琳是个秀才,曾经作过县参议员,在乡间有一定威信,经常有人请他帮助调解纠纷。
这是一个旧礼教浓厚的家庭,韩振纪在家时,大伯掌管家里的钱财,他们这一房没有地位,处处要看大伯的脸色。韩振纪的父亲为人笃厚,尊孔崇儒,为了维护家族安宁,对儿子管教极其严格,不准多说话,不准多走动,挨了责骂也要忍耐。这样一种家庭氛围对韩振纪形成了长期沉重的精神压抑,使他强烈不满。
韩国琳于抗战前去世。韩振纪的母亲是位农村妇女,坚强正直,处事大度。抗日战争时期,她几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八路军游击队。有一年,八路军游击队在她家住了两天,当游击队离开后的第二天,日伪军200余人包围了村子,把她和村长、联络员抓去审问。在日伪军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之下,她坚决不吐露有关八路军游击队的去向。后来,家里花钱四处托关系,才把她救回家,可她已被打得落下残疾。当她知道村联络员也被日伪军打成重伤的时候,心里十分难过,马上叫家人背着麦子,送到联络员的家里,还出钱请乡下老中医为其疗伤。
韩振纪兄弟两人,其胞弟韩振铎也参加抗日工作,担任过八路军宣传员,1940年百团大战时,在山西作战牺牲。
1913年,韩振纪在本村国民小学读书,1917年,到高邑县立高小读书。他天资聪颖,刻苦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
少年时期的韩振纪受长辈的影响,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勤奋读书。《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及《四书》、《五经》等读了不少。他的记忆力很强,其中的一些文章,看两遍就能基本背下来。韩家在保定城里开有古董店,主要经营古籍、拓本、字画等,因此,他自幼即有这方面的知识,一直到晚年仍有着浓厚的兴趣。那时,他勤奋临摹名帖,练得一手好字,每逢春节,很多乡亲们向他求春联,他对有恶习者不予理睬,但对穷苦农民却是有求必应,还搭上纸写好送给人家。
少年韩振纪练习武术,一把钢刀挥起来像飞轮似的,利刃过处,胳膊粗的树枝,瞬间砍断,茬口又平又齐,方圆数十里没有人敢跟他比试。韩振纪练就强健体魄,为他日后的戎马生涯打下了基础。
韩振纪虽然生在富裕家庭,但在农忙时也要到田间和长工一起劳动、吃饭,干起活儿来一点也不差。他身上从来一身粗布衣,与普通农家子弟差不多。过年时,家里让他穿上新衣裳,他觉得实在别扭,就使劲把衣服揉得满是褶子,如此一来就不显新了。他自幼养成不事张扬的性情,一直到成为高级将领以后依然不改变。
他富有同情心,看见穷家孩子光着脚挨冻,就把自己的新鞋送给人家。由于家里管得严,他口袋里没有几个零用钱,但却肯帮助穷人。有一次,他见集市上有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在卖旧算盘,他简单问个价钱就买回来。父亲责问他买这东西作什么,他说:“快过年了,我看人家卖不了,换不来钱,怪可怜,我就买来修修还能用!”
从20世纪20年代,韩振纪即离家开始戎马生涯。韩振纪自幼就反感那个给他带来精神压力的封建家庭,但他十分想念慈祥、正直的老母亲。
二、接受新文化启蒙教育
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消息传到保定、石家庄一带,韩振纪和县立高小的师生们一起参加了罢课游行,走上街头,高呼口号:“打倒列强!抵制日货!”《韩振纪历史思想自传》(原文)写道:
当时口号是:抵制日货、振兴实业,给我影响很大,立志学习工业,待毕业后于1920年考入直隶甲种工业学校(现改为高级职业学校),入的是机械科。这时学校才开始教白话文(语文),教材是选择当时反礼教的进步论文做教材,对完全为旧礼教所束缚的思想,给了解放的启蒙教育。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亦称保定甲种工业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09年的直隶省实业补习学堂,1912年10月改为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最初的学制为两年,后来改为4年。该校是我国最早开办的工业技术学校之一。这所学校招生时要求很高,每届录取量极少,不少人两三次考不上,但韩振纪却是一次考取。
甲种工业学校位于保定城内北菜园,师生的宿舍在城内子母宫原保定府立中学堂旧址。该校开始只设有织染科,1917年增设了机械科,并建立起了染色实习工厂和机织实习工厂。第一任校长张良弼,直隶获鹿人,光绪年间举人,日本广岛高等师范学校留学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纺织工业的先驱,曾4次当选国会议员。当年,有不少名人曾在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任教。例如纺织实业家石凤翔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就曾经担任过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教务长兼教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