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红色头条-吴淳:毛泽东形象辩证逻辑思维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智慧研究之二——基于系统考察毛泽东形象辩证逻辑思维的形成机理、理论特质及实践范式
来源:云卜堂
作者:吴淳
浏览次数:
2025-07-25 08:46:5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视野,系统考察毛泽东形象辩证逻辑思维的形成机理、理论特质及实践范式。研究揭示,这一思维方法通过“形象载体-辩证内核-实践指向”的三维建构,实现了对传统认识论范式的革命性突破,为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主动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工具。尤其在对历史周期律的把握中,其思维方法展现出对“兴勃亡忽”历史困局的深刻破解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重新发掘这一思维方法的当代价值,对于破解复杂治理难题、把握战略机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形象辩证逻辑思维的理论范式创新

    (一)认识论维度的三重超越

    1.经验直观到理性具体的认识跃迁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构建的“感性-知性-理性”认识辩证法则,通过“取象比类”的思维中介,实现了认识过程的螺旋式上升。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例,既保留了农民运动具体实践的鲜活特征(感性具体),又抽象出量变质变规律(理性抽象),最终形成指导全国革命的战略思想(思维具体)。

    2.形式逻辑到辩证逻辑的方法革命

    “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体现了从“实体思维”向“关系思维”的范式转换。单个案例的静态分析(结构解剖)与普遍规律的动态把握(矛盾运动)构成辩证统一,印证了恩格斯“辩证逻辑突破形式逻辑狭隘界限”的科学论断。

    3.理论抽象到实践具象的贯通融合

    《实践论》中“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辩证闭环,通过“调查研究”这一中介环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例如,土地革命时期通过寻乌、兴国等系列调查,将“阶级分析”的抽象理论转化为“分田分地”的具体政策,形成“抽象理论具象化-具体实践理论化”的辩证互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认识论特质。

    (二)矛盾分析法的中国化表达

    1.矛盾普遍性的形象化阐释

    “纸老虎”论断通过“现象-本质”的辩证转化,构建了矛盾分析的“双重镜像”:既揭露反动派外强中干的本质特征,又彰显人民力量的历史必然性。正如毛泽东所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种对矛盾本质的深刻揭示,实现了矛盾分析法的通俗化与深刻性的统一。

    二、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实践智慧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维创新

    1.社会矛盾图谱的立体建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运用“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方法,将中国复杂的阶级关系转化为可操作的革命策略——通过区分“敌友我”三类群体,既精准定位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依靠力量(农民),又明确打击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精髓。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实践

    十大关系的系统辩证法

    《论十大关系》通过矛盾群分析方法,构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域谱系:既聚焦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主次关系,又兼顾中央与地方、汉族与少数民族等协同关系,其“重点论与两点论统一”的思维方法,为统筹兼顾方法论提供了经典范例,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系统治理奠定了思维基础。

    三、周期律视域下的思维传承与历史验证

    毛泽东形象辩证逻辑思维的深层价值,在于其对历史周期律的科学把握与主动驾驭。1945年7月4日毛泽东与黄炎培“窑洞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本质上是运用辩证逻辑破解“兴勃亡忽”历史困局的思维探索——既承认政权兴衰的客观周期性(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又强调“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的能动作用(矛盾转化的条件性),形成了“历史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这种周期律思维在实践中体现为“螺旋式上升”的认识方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分析中国社会“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如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与无产阶级革命的超越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打破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闭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将“矛盾是发展动力”的原理注入社会治理,以“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避免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历史陷阱,体现了对周期律中“平衡与失衡”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

    从周期律视角看,毛泽东形象辩证逻辑的核心创新在于:将历史周期的宏观规律转化为具体实践的思维工具——通过“形象载体”(如“进京赶考”的比喻)使周期律的抽象原理具象化,通过“辩证内核”(如“新陈代谢”的矛盾运动)揭示周期更替的深层机制,通过“实践指向”(如“两个务必”的告诫)构建跳出周期律的行动方案。这种思维既尊重历史周期的客观性,又强调主体在周期转折中的创造性,为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维传承

    (一)历史方位判断的思维艺术

    “两个大局”的时空辩证法

    新时代对历史方位的判断,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矛盾特殊性”分析方法,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与世界百年变局的现实逻辑“两个大局”统一于“时空坐标”的建构之中。这种既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又放眼“人类前途命运”的思维方法,延续了毛泽东“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辩证智慧,实现了历史纵深与全球视野的有机融合。

    (二)新发展理念的方法创新

    系统观念的中国范式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了“矛盾普遍性”认识的时代升华,其系统思维既传承了《论十大关系》中“统筹兼顾”的辩证智慧,又创新发展了现代系统论思想——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构建“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相统一的治理体系,彰显了形象辩证逻辑在复杂系统治理中的当代价值。

    五、当代发展的方法论启示

    (一)数字时代的思维变革

    1.数字孪生的认识论革命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现实”辩证系统,为形象辩证思维提供了新的实验场域:通过虚拟空间对物理世界的“镜像映射”与“推演优化”,实现了“实践超前模拟-认识预先迭代”的新型辩证关系,既延续了毛泽东“一切经过试验”的实践原则,又推动了认识工具的历史性飞跃。

    (二)复杂系统治理的思维突破

    全周期组织管理的辩证实践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城乡”建设中的矛盾平衡艺术,体现了对毛泽东“两点论”思想的创造性运用。例如,在城市风险治理中,既注重“源头防控”(矛盾预防),又强化“应急响应”(矛盾化解),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闭环,将“矛盾运动的连续性”原理转化为治理实践的完整链条,为大中城市和农村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六、毛泽东形象辩证逻辑思维的理论价值

    毛泽东形象辩证逻辑思维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论创新,其理论价值在于:第一,构建了东方思维(如“取象比类”的传统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桥梁;第二,提供了分析复杂社会系统的科学工具,实现了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的辩证统一;第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方法论传统的理论基础,形成了“问题导向-调查研究-政策创新”的思维范式。尤其在对历史周期律的把握中,其“客观规律与主体能动”相统一的思维特质,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了深层方法论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局面,形象辩证逻辑思维作为融合具象感知与辩证法则的科学方法,不仅延续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更彰显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与实践指导力。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穿越迷雾的思想罗盘,持续为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主动、破解治理难题提供科学的认识工具与实践智慧。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头条:刘伯承与抗日战争 ¦ 出师抗日(组图)
·下一篇:红色头条-吴淳:学习毛泽东对规律的认识方法与实践之三
·红色头条:“初心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溯源行动”走进安徽安庆 深度寻访陈独秀早年
·特稿精选-王春龙:铭记甲午国耻,砥砺吾辈自强
·红色头条:纪念埃德加·斯诺诞辰120周年暨《斯诺夫妇的中国朋友》在京举行(组图
·红色联播-卜金宝:中华民族不可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红色头条:《毛主席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122次毛主席故事大讲堂在京举行(
·特稿:大凡不凡 陈庸不庸——记父亲陈大凡抗战十四年(组图)
·特稿:皖西边陲小镇叶集的抗战纪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特稿精选-李星原:心中话儿献给崇敬者
·特稿:红色基因薪火传,青春赋能乡村兴——安徽理工大学“薪火相传”实践团探寻
·特稿:福建武平:军地联学共建,共谱双拥篇章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文化是灵魂——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
浙江永康市“致敬革命老区,认购爱心西瓜”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
汲取精神滋养  激发前行力量(
八路军战士沈长龙17岁参军抗日、16处伤疤在
金日光教授:(七十)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
鞍山舰:一代旗舰铸辉煌
改革开放时期革命文物的认定与利用
星河为证:孙继先中将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
2025年八一建军节颂唐天标上将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