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西边陲,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叶集。它东接大别山北麓,西毗连河南省的固始、商城,是由合肥、六安通往武汉、信阳的重镇。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日寇铁蹄无情的践踏了这片土地,叶集这座小镇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叶集地区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抗击日军侵略,成为了抗战历史中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让我们一同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铭记叶集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和巨大牺牲。
一、日军侵占叶集经过及其滔天罪行
(一)日军侵占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国内不断发动内战,对日本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本迅速占领东北全境。经过6年多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日本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此时,中国的国内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1938年6月,随着日军在华北、沪、宁等地的节节胜利,安徽省60余县已半数沦陷。安徽省政府为避日军兵锋,逃至大别山腹地的立煌县政府所在地金寨。叶集,这座位于皖西门户的小镇,也成为了日军觊觎的目标。
(二)日军侵占叶集经过
1938年8月下旬,日军小野旅团6000多人进犯叶集、姚李、开顺街、八里滩、白塔畈、龚店、大岗、船板冲等地。日军所到之处,奸掠焚杀,无恶不为。9月上旬,叶集第一次被侵占。日军侵占叶集后,从8月30日至11月5日,共两个半月,在70多天的时间里,叶集被日军放火焚毁房屋3500多间,未及逃离、死于日军枪口和刺刀下者280多人。叶集人绝大部分“跑反”在外,街上没有人敢做生意。日军在叶集地区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他们奸污妇女,杀害无辜百姓,强抓劳工,强迫他们用稻捆子、门板、泥土为他们垫路,或充当骡马为日军挑运物品。有逃跑的劳工均被枪杀,身体单薄的活活累死,有的则被折磨致死。据调查推算,叶集劳工被迫害致死的约在400人左右。1943年元月5日,日军又一次从立煌侵占了叶集,再次烧掉了叶集街上所有的房屋。日军两次侵占叶集,使叶集元气大伤,加上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通货膨胀严重,迫使大多数商家倒闭,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集仅存不到三分之一的商店勉强维持生意。日军两次侵占叶集,在叶集进行各种惨无人道地杀戮,把叶集的男女老少折磨得体无完肤,共造成直接死亡812人,伤234人,失踪67人;间接死伤已无法确计。他们的滔天罪行,给叶集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日军在叶集的暴行实例
日军经常派出士兵,到乡村“摸乡”(扫荡),其目的,一是侦察是否有反抗武装;二是掠夺粮食及猪、羊、鸡、鸭等食物;三是抓伕和强掳妇女。据不完全统计,在叶集的“摸乡”过程中,日军奸污妇女6人,杀害妇女5人,枪杀35人,刺杀19人,活埋1人,焚尸1人,失踪7人,间接死亡7人,打伤4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无数生命的消逝。日军还在叶集制造了多起惨案。例如,他们将行动不便没有逃离的老弱病残、鳏寡妇孺计80多人,强行驱使到叶集镇北街后面一个叫殷葫芦塘的地方集中,用机枪扫射,全部杀死,鲜血染红了殷葫芦塘;镇里镇外,放火烧房4000多间,到处火光冲天,到处是焦土瓦砾。这些暴行,让叶集人民经受了国破家亡、血与火的灾难。
二、叶集民众不屈抗争
(一)民众抗日组织的成立
日寇侵占叶集前,叶集国民党地方政府设有叶集区保安联防队,共30余人,领头的名叫王捷山、孟文轩。日军占领叶集后,在叶集进行各种惨无人道地杀戮,把叶集的男女老少折磨得体无完肤。看见此种惨状,共产党员赵善夫声泪俱下地说:“我们的同胞受尽凌辱,我们能坐视不管吗?”于是与叶集进步人士李耕野(李霁野之弟)、孟云皋(明强小学教师)密议:可以利用这支地方武装,做些于抗日有益的事。经过多方奔走,与叶集区、霍邱县国民党地方官员磋商决定,以叶集区保安联防队为基础,成立霍邱县叶集抗日第四支队。李耕野任队长,赵善夫任指导员,这是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武装组织,他们带领叶集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二)抗日宣传与文艺演出
为了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叶集地区的进步青年和部分被国民党释放的所谓“政治犯”的中共党员,如白塔畈的戴铸九以及黄岩、李华封等回到霍邱,组织民众抗日团体和省动委会组建的叶集地区抗日工作团,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和文艺演出。他们通过演讲、唱歌、演戏等形式,向民众揭露日军的暴行,宣传抗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共产党员廖俊芳组织文艺宣传队,冒着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向富金山守军慰问,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壮士饥餐胡俘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鼓动守军将士英勇杀敌。守军将士们也高唱“用血肉筑成我们血的长城,誓死将倭寇驱出中国国境”这些活动深得民众拥护,为叶集的抗日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破坏日军交通与通讯
赵善夫、李耕野带领叶集抗日四支队多次破坏叶集至六安的公路,剪断日军架设的电话线,阻扰和破坏日军军火辎重的运输和通讯联络。例如,一次日军一个班7个日本兵到乡下抓鸡,遭到伏击,6个日寇当场毙命。另一个拼命逃窜,半路被台家洼杨德智壮士迎面一扁担当头击毙。这些行动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步伐。
(四)支援前线与坚壁清野
在富金山战役中,叶集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他们闻知日军兵败,纷纷自动组织慰问队,黑夜冒着敌人炮火向富金山前线送饭送菜,捐赠鞋袜,送来了大批食品,慰问抗日勇士。同时,他们还疏散一空,坚壁清野,不给日军一粒粮食。并炸毁日军储藏在北关庙的军需库,其大量弹药和后勤物资被焚烧殆尽。这些行动让日军只得忍饥上阵作战,战斗力大大减弱。
三、富金山战役
(一)战役背景与战略意义
富金山战役,又称富金山保卫战、富金山阻击战,是指1938年9月2日—9月11日发生在河南省固始县东南部的一场震惊中外的山地阻击战。该战是抗战时期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武汉外围极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坚持最久、牺牲最大的战役。战场遍及皖中、皖西、豫南、鄂东、赣北广大地区。富金山之战就是武汉会战期间豫南战场的重要一役。它对于保卫武汉、迟滞日军进攻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二)战役经过与双方兵力部署
1938年9月1日,日军第13师团在师团长获洲立兵指挥下,向我军前卫阵地富金山进攻。日军第十三师团前锋与宋希濂、于学忠部交战,并直逼石门口、富金山一线。2日上午10时,20多架日军飞机飞临富金山,狂轰中国守军阵地。2日夜,日军第十三师团经叶集强渡史河,进攻富金山。宋希濂指挥部队顽强阻击,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均有重大伤亡。第七十一军以三十六师防守阵地右翼,八十八师防守左翼,六十一师西防固始,作为主阵地的一个支撑点,阻止敌人西进。日军则不断增兵,企图突破富金山防线。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炮声隆隆,终夜不息。
(三)战役结果与影响
富金山战斗进行了整整10天,第七十一、五十一军阻强敌于富金山下,日军的进攻部队死伤万余人。日军随军战地记者发回东京的消息惊呼:“此役由于受到敌主力部队宋希濂军的顽强抵抗,伤亡甚大,战况毫无进展”,“我军遇到强手,束手无策”。日军3个师团战死的士兵尸体皆“运叶集焚化,臭闻十余里。”富金山战役是一场保卫武汉的山地阻击战,是抗战时期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外围极为惨烈的一次战役。此战,中国守军以劣势装备及极其坚忍顽强的防御迟滞日军的攻击,依托有利的地形,达到阻敌的战略进攻的目标,彻底粉碎了日军越过大别山、迂回武汉的战略企图,为国民党军队调整部署、由武汉向重庆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它也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顽强和叶集人民的坚定支持。
四、叶集抗日斗争英雄
(一)朱英:架桥抗日的营长
朱英,河南安阳人,爱兵亲民,深受叶集镇人民拥戴。在日军进犯叶集时,当时叶集有3条主街,南街、北街属霍邱县管辖,西街(时称新街)属河南省固始县管辖,即老百姓通称的“两省管一镇”。南街有一道小河名二道河,枯水期河床上铺有大石块(俗称石步),行人不用脱鞋可过,汛期水涨,过河就要赤足卷裤涉水。当时尚属汛期,朱英见来往行人涉水不便,便自掏腰包买来木料,带领全营官兵在河上架起一道约3米宽10多米长的木桥,方便行人通行,叶集市民无不交口称赞。1938年9月1日,日军小野师团先遣一个联队千余人,由六安进至叶集,朱英率全营在桥头英勇抗击,日军数次冲锋,均未冲过桥,双方各有伤亡,桥上、桥下陈尸百具,河水被染红。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又有重炮轰击,最终叶集镇失守,但朱英的英勇事迹却深深地印在了叶集人民的心中。战后,叶集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将桥命名为“朱英桥”,并将二道河保改名“朱英保”,二道河小学也改名“朱英小学”。
(二)李耕野、赵善夫:叶集抗日四支队的领导者
李耕野、赵善夫是叶集抗日四支队的领导者。他们带领叶集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抗争。1938年10月28日深夜,李耕野、赵善夫、王捷山三人,带领抗日支队队员36人奔袭日军营防,抗日队员们冲击营防,踢开大门,对着熟睡的日本鬼子一阵猛烈地射击,日军顿时乱作一团,哇哇乱叫,黑暗中摸衣找枪,等他们缓过劲来准备抵抗,抗日队员们已在黑夜里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次奔袭,毙伤日军32人,缴获日本“三八大盖”10支。此后,他们还多次破坏日军交通与通讯,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三)杨德智:击毙日寇的民间壮士
杨德智是叶集当地的一位普通百姓,但他却有着一颗勇敢的心。当日军一个班7个日本兵到乡下抓鸡时,杨德智得知消息后,心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他深知日军的暴行,决心要给这些侵略者一个教训。杨德智提前埋伏在日军逃窜的必经之路上,手持扁担,静静地等待着。当日军士兵慌慌张张地逃窜过来时,杨德智瞅准时机,迎面一扁担当头击毙了一名日寇。其他日军士兵见状,纷纷举枪射击,但杨德智灵活地躲避着子弹,继续与日军周旋。虽然最终杨德智寡不敌众,但他的英勇行为却让日军胆战心惊,也让叶集人民为之骄傲。
(四)廖俊芳:文艺宣传鼓舞士气的巾帼英雄
廖俊芳是一位充满热情和正义感的女性,她积极投身到叶集的抗日斗争中。在富金山战役期间,她组织文艺宣传队,冒着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向富金山守军慰问。廖俊芳带领宣传队的队员们,用歌声、舞蹈和演讲等形式,向守军将士们宣传抗日的意义和胜利的希望。她们的歌声和舞蹈给疲惫的战士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她们的演讲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在廖俊芳的带领下,文艺宣传队成为了富金山战役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鼓舞守军士气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国难当头,尽管各自党派不同,政治追求有别,但叶集抗日将领勇于担当、舍身赴死,率领军民浴血奋战,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抗战时期,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充满坚韧与勇气的岁月。这段历史教育着我们,历史不可忘却,民族精神要继续传承。让我们铭记叶集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和巨大牺牲,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