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闫灿:皖西边陲小镇叶集的抗战纪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作者: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闫灿
浏览次数:
2025-07-25 16:44:1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在皖西边陲,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叶集。它东接大别山北麓,西毗连河南省的固始、商城,是由合肥、六安通往武汉、信阳的重镇。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日寇铁蹄无情的践踏了这片土地,叶集这座小镇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叶集地区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抗击日军侵略,成为了抗战历史中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让我们一同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铭记叶集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和巨大牺牲。

    一、日军侵占叶集经过及其滔天罪行

    (一)日军侵占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国内不断发动内战,对日本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本迅速占领东北全境。经过6年多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日本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此时,中国的国内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1938年6月,随着日军在华北、沪、宁等地的节节胜利,安徽省60余县已半数沦陷。安徽省政府为避日军兵锋,逃至大别山腹地的立煌县政府所在地金寨。叶集,这座位于皖西门户的小镇,也成为了日军觊觎的目标。

    (二)日军侵占叶集经过

    1938年8月下旬,日军小野旅团6000多人进犯叶集、姚李、开顺街、八里滩、白塔畈、龚店、大岗、船板冲等地。日军所到之处,奸掠焚杀,无恶不为。9月上旬,叶集第一次被侵占。日军侵占叶集后,从8月30日至11月5日,共两个半月,在70多天的时间里,叶集被日军放火焚毁房屋3500多间,未及逃离、死于日军枪口和刺刀下者280多人。叶集人绝大部分“跑反”在外,街上没有人敢做生意。日军在叶集地区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他们奸污妇女,杀害无辜百姓,强抓劳工,强迫他们用稻捆子、门板、泥土为他们垫路,或充当骡马为日军挑运物品。有逃跑的劳工均被枪杀,身体单薄的活活累死,有的则被折磨致死。据调查推算,叶集劳工被迫害致死的约在400人左右。1943年元月5日,日军又一次从立煌侵占了叶集,再次烧掉了叶集街上所有的房屋。日军两次侵占叶集,使叶集元气大伤,加上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通货膨胀严重,迫使大多数商家倒闭,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集仅存不到三分之一的商店勉强维持生意。日军两次侵占叶集,在叶集进行各种惨无人道地杀戮,把叶集的男女老少折磨得体无完肤,共造成直接死亡812人,伤234人,失踪67人;间接死伤已无法确计。他们的滔天罪行,给叶集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日军在叶集的暴行实例

    日军经常派出士兵,到乡村“摸乡”(扫荡),其目的,一是侦察是否有反抗武装;二是掠夺粮食及猪、羊、鸡、鸭等食物;三是抓伕和强掳妇女。据不完全统计,在叶集的“摸乡”过程中,日军奸污妇女6人,杀害妇女5人,枪杀35人,刺杀19人,活埋1人,焚尸1人,失踪7人,间接死亡7人,打伤4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无数生命的消逝。日军还在叶集制造了多起惨案。例如,他们将行动不便没有逃离的老弱病残、鳏寡妇孺计80多人,强行驱使到叶集镇北街后面一个叫殷葫芦塘的地方集中,用机枪扫射,全部杀死,鲜血染红了殷葫芦塘;镇里镇外,放火烧房4000多间,到处火光冲天,到处是焦土瓦砾。这些暴行,让叶集人民经受了国破家亡、血与火的灾难。

    二、叶集民众不屈抗争

    (一)民众抗日组织的成立

    日寇侵占叶集前,叶集国民党地方政府设有叶集区保安联防队,共30余人,领头的名叫王捷山、孟文轩。日军占领叶集后,在叶集进行各种惨无人道地杀戮,把叶集的男女老少折磨得体无完肤。看见此种惨状,共产党员赵善夫声泪俱下地说:“我们的同胞受尽凌辱,我们能坐视不管吗?”于是与叶集进步人士李耕野(李霁野之弟)、孟云皋(明强小学教师)密议:可以利用这支地方武装,做些于抗日有益的事。经过多方奔走,与叶集区、霍邱县国民党地方官员磋商决定,以叶集区保安联防队为基础,成立霍邱县叶集抗日第四支队。李耕野任队长,赵善夫任指导员,这是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武装组织,他们带领叶集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二)抗日宣传与文艺演出

    为了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叶集地区的进步青年和部分被国民党释放的所谓“政治犯”的中共党员,如白塔畈的戴铸九以及黄岩、李华封等回到霍邱,组织民众抗日团体和省动委会组建的叶集地区抗日工作团,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和文艺演出。他们通过演讲、唱歌、演戏等形式,向民众揭露日军的暴行,宣传抗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共产党员廖俊芳组织文艺宣传队,冒着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向富金山守军慰问,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壮士饥餐胡俘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鼓动守军将士英勇杀敌。守军将士们也高唱“用血肉筑成我们血的长城,誓死将倭寇驱出中国国境”这些活动深得民众拥护,为叶集的抗日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破坏日军交通与通讯

    赵善夫、李耕野带领叶集抗日四支队多次破坏叶集至六安的公路,剪断日军架设的电话线,阻扰和破坏日军军火辎重的运输和通讯联络。例如,一次日军一个班7个日本兵到乡下抓鸡,遭到伏击,6个日寇当场毙命。另一个拼命逃窜,半路被台家洼杨德智壮士迎面一扁担当头击毙。这些行动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步伐。

    (四)支援前线与坚壁清野

    在富金山战役中,叶集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他们闻知日军兵败,纷纷自动组织慰问队,黑夜冒着敌人炮火向富金山前线送饭送菜,捐赠鞋袜,送来了大批食品,慰问抗日勇士。同时,他们还疏散一空,坚壁清野,不给日军一粒粮食。并炸毁日军储藏在北关庙的军需库,其大量弹药和后勤物资被焚烧殆尽。这些行动让日军只得忍饥上阵作战,战斗力大大减弱。

    三、富金山战役

    (一)战役背景与战略意义

    富金山战役,又称富金山保卫战、富金山阻击战,是指1938年9月2日—9月11日发生在河南省固始县东南部的一场震惊中外的山地阻击战。该战是抗战时期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武汉外围极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坚持最久、牺牲最大的战役。战场遍及皖中、皖西、豫南、鄂东、赣北广大地区。富金山之战就是武汉会战期间豫南战场的重要一役。它对于保卫武汉、迟滞日军进攻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二)战役经过与双方兵力部署

    1938年9月1日,日军第13师团在师团长获洲立兵指挥下,向我军前卫阵地富金山进攻。日军第十三师团前锋与宋希濂、于学忠部交战,并直逼石门口、富金山一线。2日上午10时,20多架日军飞机飞临富金山,狂轰中国守军阵地。2日夜,日军第十三师团经叶集强渡史河,进攻富金山。宋希濂指挥部队顽强阻击,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均有重大伤亡。第七十一军以三十六师防守阵地右翼,八十八师防守左翼,六十一师西防固始,作为主阵地的一个支撑点,阻止敌人西进。日军则不断增兵,企图突破富金山防线。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炮声隆隆,终夜不息。

    (三)战役结果与影响

    富金山战斗进行了整整10天,第七十一、五十一军阻强敌于富金山下,日军的进攻部队死伤万余人。日军随军战地记者发回东京的消息惊呼:“此役由于受到敌主力部队宋希濂军的顽强抵抗,伤亡甚大,战况毫无进展”,“我军遇到强手,束手无策”。日军3个师团战死的士兵尸体皆“运叶集焚化,臭闻十余里。”富金山战役是一场保卫武汉的山地阻击战,是抗战时期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外围极为惨烈的一次战役。此战,中国守军以劣势装备及极其坚忍顽强的防御迟滞日军的攻击,依托有利的地形,达到阻敌的战略进攻的目标,彻底粉碎了日军越过大别山、迂回武汉的战略企图,为国民党军队调整部署、由武汉向重庆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它也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顽强和叶集人民的坚定支持。

    四、叶集抗日斗争英雄

    (一)朱英:架桥抗日的营长

    朱英,河南安阳人,爱兵亲民,深受叶集镇人民拥戴。在日军进犯叶集时,当时叶集有3条主街,南街、北街属霍邱县管辖,西街(时称新街)属河南省固始县管辖,即老百姓通称的“两省管一镇”。南街有一道小河名二道河,枯水期河床上铺有大石块(俗称石步),行人不用脱鞋可过,汛期水涨,过河就要赤足卷裤涉水。当时尚属汛期,朱英见来往行人涉水不便,便自掏腰包买来木料,带领全营官兵在河上架起一道约3米宽10多米长的木桥,方便行人通行,叶集市民无不交口称赞。1938年9月1日,日军小野师团先遣一个联队千余人,由六安进至叶集,朱英率全营在桥头英勇抗击,日军数次冲锋,均未冲过桥,双方各有伤亡,桥上、桥下陈尸百具,河水被染红。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又有重炮轰击,最终叶集镇失守,但朱英的英勇事迹却深深地印在了叶集人民的心中。战后,叶集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将桥命名为“朱英桥”,并将二道河保改名“朱英保”,二道河小学也改名“朱英小学”。

    (二)李耕野、赵善夫:叶集抗日四支队的领导者

    李耕野、赵善夫是叶集抗日四支队的领导者。他们带领叶集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抗争。1938年10月28日深夜,李耕野、赵善夫、王捷山三人,带领抗日支队队员36人奔袭日军营防,抗日队员们冲击营防,踢开大门,对着熟睡的日本鬼子一阵猛烈地射击,日军顿时乱作一团,哇哇乱叫,黑暗中摸衣找枪,等他们缓过劲来准备抵抗,抗日队员们已在黑夜里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次奔袭,毙伤日军32人,缴获日本“三八大盖”10支。此后,他们还多次破坏日军交通与通讯,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三)杨德智:击毙日寇的民间壮士

    杨德智是叶集当地的一位普通百姓,但他却有着一颗勇敢的心。当日军一个班7个日本兵到乡下抓鸡时,杨德智得知消息后,心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他深知日军的暴行,决心要给这些侵略者一个教训。杨德智提前埋伏在日军逃窜的必经之路上,手持扁担,静静地等待着。当日军士兵慌慌张张地逃窜过来时,杨德智瞅准时机,迎面一扁担当头击毙了一名日寇。其他日军士兵见状,纷纷举枪射击,但杨德智灵活地躲避着子弹,继续与日军周旋。虽然最终杨德智寡不敌众,但他的英勇行为却让日军胆战心惊,也让叶集人民为之骄傲。

    (四)廖俊芳:文艺宣传鼓舞士气的巾帼英雄

    廖俊芳是一位充满热情和正义感的女性,她积极投身到叶集的抗日斗争中。在富金山战役期间,她组织文艺宣传队,冒着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向富金山守军慰问。廖俊芳带领宣传队的队员们,用歌声、舞蹈和演讲等形式,向守军将士们宣传抗日的意义和胜利的希望。她们的歌声和舞蹈给疲惫的战士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她们的演讲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在廖俊芳的带领下,文艺宣传队成为了富金山战役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鼓舞守军士气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国难当头,尽管各自党派不同,政治追求有别,但叶集抗日将领勇于担当、舍身赴死,率领军民浴血奋战,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抗战时期,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充满坚韧与勇气的岁月。这段历史教育着我们,历史不可忘却,民族精神要继续传承。让我们铭记叶集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和巨大牺牲,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精选-李星原:心中话儿献给崇敬者
·下一篇:无
·皖西边陲小镇叶集的抗战纪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特稿:皖西边陲小镇叶集的抗战纪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红色头条:刘伯承与抗日战争 ¦ 出师抗日(组图)
·红色头条-胡德坤: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历史意义(图)
·毛泽东主席无敌战略指导艺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淋漓尽致的展现——纪念中国人民
·《海南抗日战争志》出版
·原创藏头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
·尹宪成、朱洪芝:原创藏头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写在中国人
·特稿:原创藏头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中山之行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皖西边陲小镇叶集的抗战纪实——纪念抗日战
闫灿:皖西边陲小镇叶集的抗战纪实——纪念
特稿:皖西边陲小镇叶集的抗战纪实——纪念
李殿仁:持之以恒履行好社会责任担当
特稿精选-李星原:心中话儿献给崇敬者
赵志东、吴妍、郭敏:红色基因薪火传,青春
特稿:红色基因薪火传,青春赋能乡村兴——
特稿:福建武平:军地联学共建,共谱双拥篇
涂熠嘉、梁少溦、刘美伶、胡文叶:江西师范
晋耀臣:义胆永驻高山激流间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