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 鲜明 生动
毛泽东的文体笔法从无固定模式。在他的著作中,你找不到雷同的篇章结构和文字。如何写法,完全按内容性质和时代需要,怎样效果好就怎样表述。有些文章的标题就很独特,如《愚公移山》、《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别了,司徒雷登》等。有些文章的开头就很新颖,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开宗明义:“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调查工作》先发问:“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吗?是人的头脑里所固有的吗?”有的文章的结尾使人拍案叫绝,如《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最后说:“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子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再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评战犯求和》的结束语是:“我们早就说过,蒋介石已失去了灵魂,只是一具僵尸,什么人也不会相信他了。”
1955年下半年,他亲自主持编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上、中、下三册,共90万字),并写了104条按语。各省市报送的材料中,有的文字太差,他改得密密麻麻,像老师改作文一样。有的标题冗长、累赘,使人看了头痛,他重拟标题,比如把《天津市东郊詹庄子乡民生、民强农业生产合作社如何发动妇女参加田间生产》33个字,改成《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9个字,把《大泉山怎么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了绿林成荫、硕果满山?》改为《看!大泉山变了样》。这些改动既突出了主题,又鲜明、生动、有力。《反对党八股》一文,他给党八股定了八条罪状,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把长而空的文章形容为“懒婆娘的裹脚”,把无的放失形容为“对牛弹琴”,把言语无味形容为“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在《实践论》中,他用亲口尝一尝梨子来说明感性认识,用石头不能变成小鸡来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这些都是多么通俗易懂啊!
毛泽东发表自己的作品,对读者极端负责任。在编辑出版《毛选》时,本来已经是成品,他还在四复三番地增删修改,一个典故、一个标点也不放过。他给秘书田家英的信中有许多这样的文字:“凡校对,都须将原稿连同清样一起送来。”“从前的一切原稿均请送来。”“已注好印出的各篇,请再送我看。”“《矛盾论》作了一次修改。论形式逻辑后面几段,词意不畅,还须修改。”对自己的诗词,他更是字斟句酌,一改再改,千锤百炼。1962年4月他致信《诗刊》主编臧克家:“你细心给我修改的几处,改得好,我完全同意,还有什么可改之处没有?请费心斟酌。”《毛泽东诗词》出版之前,受他之托,《诗刊》编辑部请文艺界知名人士座谈修改,综合了23条意见送给毛泽东。出版后,参与修改的同志一看,有13条意见被采纳,有标点、个别字、小注中的字句,还有整个句子的调换。他们对毛主席的认真和谦虚十分感动。臧克家说:“我的心里激动而又感动,感动而又钦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