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安城东南的拉林清河畔有个小小的村落叫“救国屯”,这个屯名是由大名鼎鼎的抗联著名将领于天放亲自命名。说起这个屯名的来历,其中有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救国屯原叫姚家屯。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姚六的老汉来到这里,搭窝棚住下,由于他鼻子奇大,人们送绰号“姚大鼻子”。那时他给占山大户扎活,十几年下来,挣得一片河套涝洼塘。姚六带领家人到这里开荒定居,建起这个小村落,被后人称作姚家屯。由于这里偏僻荒凉,到“九一八”事变时,按灶火门数,也不过10 户人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了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到1932 年初夏,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已把庆安周边县城相继占领,就是不敢对庆安这个不足万人的弹丸之地轻举妄动。直到这年的6 月26 日日军先后派出6 架重型轰炸机,对庆安进行了一场罕见的狂轰滥炸,妄图给庆安来个恫吓。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揭竿而起,在悲愤和伤痛下,擎起反日救国的旗帜,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救国屯就是当时的一个典范。
那时庆安兴起各种抗日武装300 多支,令日寇生畏。特别是日寇对庆安县城的轰炸,更激起民众的世愤民怒,立即像电火一样,抗日反帝组织遍地蜂涌而起。姚家屯在地下党的领导下,通过召开讨论会、演讲团、讲习所等活动,高唱革命歌曲,广贴抗日标语,革命烽火熊熊燃烧,成为抗日斗争的堡垒屯。
为了扑灭人民群众的抗日烽火,1939 年日寇加强了对山区的控制,残酷推行归屯并户政策,并建立了由日本人管理的开拓团。当时日本侵略者在距姚家屯6 里远的刘碗铺屯设立了拉林开拓本部,姚家屯划归开拓团所属。姚家屯的土地全部被日寇无偿侵吞或廉价收买,村民也随之变成移民村的奴仆和佣工。
日寇的疯狂掠夺和残忍欺压,更激起姚家屯劳苦大众的仇恨和反抗,他们想方设法与抗联部队取得联系,不遗余力地支援抗联。姚家屯的村民段连峰、李政和等人,在拉林清河西沿山区一带的小窝棚里,建立起4 个抗日秘密联络点,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战士送信带路、传递情报、筹集粮款、制作被服。屯里的许多抗日群众多次不畏艰险,不怕掉头,穿越封锁线,进山为抗联运送给养和其他军用物资。1939 年9 月,段连峰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部队送去猪肉、粉条、小米等食物,后遭敌人逮捕,判了长刑。赵永清在这年冬天,也赶着马爬犁,雪夜为抗联送粮,在返回时被警察队循迹追踪到屯里,赵永清遭到逮捕,后惨死于哈尔滨监狱。范振生为支援抗联斗争,停办了自己的油坊,一直坚持为抗联购买和运送军用物品,后被捕也惨死于狱中。1947 年日伪军逮捕了抗联十二支队长朴吉松,受此牵连姚家屯一带有107 名爱国群众被捕,仅姚家屯就有32 人为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在抗战期间,抗联部队对姚家屯的抗日救国有功群众和罹难家属,都曾发放过救国会员证,有36户被誉为“救国户”,至今这些证书他们还像宝贝一样精心珍藏着。
1946年春,已经担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的于天放来庆安参加老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邀请在抗日战争中支援抗战有功群众和家属代表到会,姚家屯有12 名有功人员也受到邀请。会后,于天放特意赶到姚家屯看望这里的人民,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决定送给他们27 匹好马和一些生产工具,扶助他们建立互助组。于天放根据爱国群众的提议,并征得县领导的同意,决定将靠近山区的20 余户救国户集中搬迁到姚家屯居住,将开拓团留下的房子和攫夺的农民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户。这些救国户入迁后,由段连峰、赵殿云、李政和挑头,建立起3 个互助组,从此互助合作热潮蓬勃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