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纪将军(1905~1975.3)
韩振纪,解放军高级将领,1905年生于河北高邑县一个旧礼教浓厚的家庭,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毕业于保定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受业于著名机械工程教育家刘仙洲,1924年毕业于保定陆军讲武堂,从此开始军旅生涯,投身北伐战争。他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加入红军,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军灿烂的将星中,他文武兼备,其岗位调动频繁,跨行、跨地区、跨军地,在多个不同的领域都立下不朽功勋。
骁勇善战 著名谋将
韩振纪体格健壮,自幼习武,一把刀抡起来,三五人近不得身,上了战场更无所畏惧。他在组织兵团运动战、攻坚反攻坚方面尤为擅长,曾在几支大部队担任参谋长。
1931年12月起,韩振纪历任红5军团军侦察科长、军参谋处长,1933年1月任红13军副参谋长。在黄狮渡战役中,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赵博生率3个团扼守长员庙一带,配合主力决战。战前,赵博生带他看地形,研究战斗部署。这里地势起伏交错,容易隐蔽,对我防守极为不利。他建议:兵力分布互相呼应;前后挖两道战壕,后面一道为最后阵地,誓死一战。赵博生采纳了他的意见,并把指挥部设在前沿。
敌人出动飞机、大炮,轰炸红军阵地,步兵发起不间断冲锋,双方厮杀在一起。赵博生身先士卒,与敌军白刃拼搏韩振纪手持大刀酣战,浑身分不清是谁的血和汗水。红军顽强守住了第一道阵地。这时,大批敌人冲向红135团阵地。赵博生亲自带领特务连到了135团。敌人疯狂进攻,战士们的弹药打完了,就用石块猛砸敌人,部队伤亡越来越大。情况危急,韩振纪立即带人冒着炮火前去支援。赵博生命令他与全体干部组成突击队,向敌人发起反冲锋。赵博生不幸右额中弹。战役结束,主力部队在红5军团的配合下,全歼敌人6个团。多年后,韩振纪仍惋叹:“博生同志是我参加革命的引路人,他就牺牲在我身边。”
长征初,韩振纪任中革军委干部团作战科长,1934年冬任参谋长(与毕士梯有交替),协助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担负保卫党中央的任务,参加夺取娄山关、激战青杠坡、保卫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攻占通安州等战役战斗。攻克天险腊子口之后,前线部队在交接防务过程中,误以为敌守军已被全歼,以致兵力出现空当。敌残军乘机反扑,如若敌人得手,红军主力将被断为两截。宋任穷政委见形势危急,命令韩振纪执行狙击任务。他率突击队与敌军短兵相接,拼力抢夺,终于与后续部队一起将敌击溃,保障大部队顺利通过。
1935年9月后,原干部团缩编为红军陕甘支队随营学校、红一方面军随营学校,韩振纪任参谋长。击溃马步芳骑兵战斗结束,他赋诗一首《洗衣歌》:“一瓢滚汤濯戎装,垢腻未去虫尽亡。旧衫新补补上补,线行虮行行穿行。等闲万里依我度,刹那三冬赖君防。艰难苦劳甘如旨,踏破残夜是晓光。”
1937年9月,韩振纪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副团长(实际是政委),与团长张绍东率部参加平型关战斗。林彪、聂荣臻部署:第343旅686团及687团一部占领小寨至老爷庙以东高地,实施中间突击;344旅687团主力占领西沟村、蔡家峪、东河南镇以南高地,切断日军退路,并阻击由灵丘、浑源增援之敌。战斗打响,日军抢占老爷庙北侧高地,企图掩护主力突围。徐海东旅长命令韩振纪指挥687团3营迅速抢占该高地。他率3营从山脚下,一鼓作气将已冲至半山腰的日军超过,刚进入阵地就把敌人压了下去,他率部追击,与日军拼刺刀。日本兵手持长枪围成一圈,其军官挥着指挥刀嚎叫,与我军形成对峙。八路军战士高喊:“缴枪不杀!”日军仍负隅顽抗,他命令:“快投集束手榴弹!”他自己先扔了一捆,把鬼子炸得血肉横飞。
1938年1月,344旅在河北平山一带打游击,687 团单独行动。团长张绍东原是红15军团主力师长,居功自傲,无视军纪,经常私自外出。有一次,他酒喝得醉醺醺,进门就要乱抄家伙,韩振纪为防不测,亲手下了他的枪。政委下了团长的枪,这件事影响不小,韩振纪被调离687团,暂时接替负伤的杨勇任686团政委。同月,他调延安任中央党校军研室主任。1938年3月,张绍东搞腐化,与团参谋长兰国卿拖枪叛逃。1948年,张绍东当了国民党保安旅长,被我军在大别山战斗中击毙。
1938年5、6 月间,韩振纪被毛主席指派回344 旅任参谋长,7 月初,协助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指挥该旅687团、688团、129师386旅772团及晋豫游击支队,血战町店,毙、伤日军500余。1940 年 2 月,八路军第 2 纵队组建,韩振纪任参谋长,协助司令员左权、政委黄克诚开辟太南根据地,同年4月兼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纵队兼军区下辖5个旅、一个支队,两万余人。
1940年7月在皖东北。前排左起:常玉清、郭述申、韩振纪、韦国清、黄克诚、刘瑞龙;后排左起:金明、xxx、邓逸凡、吴信泉、田守尧、张爱萍、xxx、李雪三。
1940 年 5 月、6 月,黄克诚奉命与韩振纪率第 2 纵队部,344 旅、新 2 旅南下豫皖苏,与彭雪枫部合编为八路军第 4 纵队,韩振纪任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员。不久,他协助黄克诚率部东进皖东北,1940 年 8 月任八路军第 5 纵队参谋长,协助黄克诚指挥 3 个支队共两万余人,驰援黄桥战役,历经鏖战,直下淮海,占领盐阜。新四军、八路军大会师,胜利完成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战略任务。
1943 年 2 月,韩振纪任新四军2 师兼淮南军区参谋长,与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协助罗炳辉、谭震林领导反日伪顽夹击的斗争,并组成淮南津浦路西野战司令部,指挥反“扫荡”战役,组织了山子头、桂子山、五尖山、程家市及“一次消灭敌人4 个营”的占鸡岗战斗。
冶铸群英 桃李天下
韩振纪受过严格正规的军事教育,几次担任我军早期军事教育重要领导职务,参与培养了大批优秀指挥员,其中不乏名将。
1933 年 2月,韩振纪从5军团调到苏区红军学校(校长先后为刘伯承、叶剑英),历任政治营营长、军事团副团长,同年12月任公略步兵学校训练主任。红军到达陕北后,在新的红军大学,韩振纪主授战术课,指导沙盘作业并担任实兵演习总导演。这时,红军部队扩大,缺少师一级军事指挥员,红1军团首长致电中央,请调韩振纪。1936年8月12日,周恩来与毛泽东、林彪致电左权、聂荣臻:因军事教员不够分配,韩振纪须任军事教员职,不能调出。从 1937 年初起,韩振纪先后任抗大第1期队长、第3期第 1 大队 ( 军事大队 ) 大队长。
当时条件艰苦,韩振纪带学员们挖窑洞。夜里,野狼撞门,他叫人挂个铃铛,铃铛一响,大家就起来打狼。石壁墙当黑板,石头砌成桌、凳,在这样环境里,学习气氛浓厚。他根据抗大教育方针,采取启发式教学,把学员队拉到野外,讲解用图及利用地形打击敌人的理论和方法。他以重大战例为题目,主讲“围点打援”,并让学员根据亲身经历讲“阵地攻守”,教学结合,思想活跃,学员们指挥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1941年10 月,韩振纪任抗大5 分校校长,在陈毅、赖传珠领导下工作。1942 年 6 月,他任华中抗大总分校副校长,协助陈毅(兼校长)主持总分校日常工作。
韩振纪坚持抗大教育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的原则。他组织教学以“严”著称,要求军事学员不仅要有组织攻防的能力,同时还要苦练射击、投弹、刺杀三大技术,训练时摸爬滚打,一身汗,一身泥。有个学员队早上不出操,韩振纪集合全校开会,严厉批评,一番道理把那个队长说得满头大汗。
1942 年 8月初,在陈毅领导下,韩振纪主持召开华中抗日军政大学教育会议,他在《关于抗大军事教育上的意见》的报告中讲:“反对空洞地教理论”“军事技术本身无阶级性”“吸收其他军队的军事技术”“不照抄苏军战术教材”等。这些说法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
领导军工 艰难创业
长征初期,毛泽东一度随干部团行军,了解到韩振纪曾学习机械工业4年,这为他尔后担负人民军工的领导工作埋下了伏笔。
1941年 1 月,韩振纪首任新四军军工部部长(军直党委委员)。此前,新四军只有一些修械所,他与副部长孙象涵、吴师孟在一个月内就搞起了7个工厂,生产大批火药、地雷、手榴弹、八二迫击炮及炮弹,还有专门打击日军汽艇的鱼雷。在敌人大“扫荡”中,军工部两次紧急转移,他指挥军工战士乘船迂回河汊芦苇之中,神出鬼没,毙伤日军。新四军军工部8个月,打下了华中人民军工规模化的基础,以后,军工分散到各师,不断发展壮大。后来,他在淮南以参谋长身份领导军工部研制了枪榴弹、平曲射两用炮、掷弹筒以及高爆炸药等 “新式”武器,并带出了吴运铎等一批模范人物。
1945 年 11月初,韩振纪率新四军第2师组成的4个架子团开赴东北,接到新的命令,在沈阳就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军工部部长兼政委,他带去的部队组建了松江军区。在战局被动形势下,他坐镇南满,领导从6个地区同时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军工大迁移,边转移、边生产大量武器弹药,创造了军工史上的奇迹。
韩振纪亲自指挥,从鞍山等地搬运钢材万余吨及各种机器200余台,主要靠骡马拉大车,历经千辛万苦。辽阳的同志从苏军手里接收了多家兵工厂,不情愿搬出。韩振纪下了死命令:“必须立即行动,否则撤职查办!”并派专人督促、协助搬运工作。转撤不久,辽阳即被蒋军占领,大家激动地说:“幸亏韩部长抓得紧,否则人财两空!”
军工部把机器530余台转移到本溪,建立兵工厂,生产武器弹药,支援部队作战。不久,军工部转移至通化,迅速建起了几个厂,生产子弹30余万发。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韩振纪仍任部长兼政委。四平战役开始后,军工部生产手榴弹12万颗,其中在通化生产8万多颗。1946年4月,他奉命再次组织各厂共180余车厢机器、物资,通过铁路由通化向吉东迁移、建厂,生产手榴弹4万颗,同时生产迫击炮弹。
蒋军步步紧逼。从1946年6月,韩振纪和王逢原副部长指挥军工部把吉东等地400余车厢机器、物资撤运到朝鲜境内,由于苏联驻军干涉,又分3路,经过一个多月艰苦辗转,经训戎铁路运抵珲春,在此创建东北解放区第一个、也是北满最大的军工基地,形成以珲春为中心,包括鹤岗、佳木斯;鸡西、东安;哈尔滨四大军工基地。
1947年2月,东北局任命伍修权为军工部长,如此一来,东北军工就有了两位部长。伍修权对军工部进行了1个月考察后,向东北局书面报告:“从我见到的5军团干部中,我认为韩是意识上最好的一个,作风艰苦,老军事干部,懂得些技术而又愿意搞这一套,这是很难得的。”“坚决主张仍以韩为部长兼政委,自己则从旁帮助。”东北局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明确韩振纪仍为东北民主联军军工部部长兼政委,伍修权以第二参谋长身份领导军工部工作。
1947年春,伍修权(左2)考察东北军工部,在珲春与边章五(左1)、刘向三(左3)、韩振纪合影(左4)。
1947年上半年,东北形势好转,各部队、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军工,上面找韩振纪谈话,让他统管起来,但他却说东北军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自己是从新四军来的,指挥不便,建议由资历更老的同志担负责。10月,东北局在哈尔滨改组军工部,何长工任部长,伍修权兼政委,韩振纪任第一副部长兼第 1 办事处(珲春)、第 7办事处(吉林)主任。此后,韩振纪在珲春军工基地,领导制造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门大炮;珲春成为重要的炮弹生产基地,1948年上半年,炮弹月产达4万发以上,在我军工史上创下多项第一。
从1945年10月至1949年5月,东北军工共生产手榴弹4995799枚,各种炮弹3297530发,各种炮3135门,各种枪12159支,保障东北,供应华东,支援关内,在三大战役中起到重大作用,刘少奇、陈毅、粟裕给予高度评价。
1958 年9月,他任总参军械部部长,领导全军军械工作。1959 年 2 月,他任总后党委常委、军械部部长,1962 年 10 月任总后党委常委、副部长,同年兼任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委员。他是我军第二次大规模军械装备换装工作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在领导军械弹药的科研、生产、订购、维修、援外、储运、教育、完成战勤任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