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種死亡可以在當下顯得如此悲壯而悽愴,以至於大的寂寥過後,鋪陳於街市的竟是一片嘈雜的曖昧和糜爛的扭捏與赤裸裸的粉墨登場。 這樣一個寒冷孤寂的夜晚,因為詩歌我將痛哭流涕。 那顆曾經高貴的頭顱,儼然已經羞怯垂下。面對金錢和大小權勢的威逼,面對世俗的冷遇和藝術良知的背叛,你無奈地降伏與熱鬧與強勢的誘惑,從而淪落為一堆華麗的“垃圾”而被作為某種的工具和一粒微不足道的棋子,被人無端地驅使和作弄。 尷尬的絕不僅僅是那些顾影自怜的所謂的詩人和誇誇其談的詩評家,自然還有那些生存與夾縫之中的敢怒而不敢言的像爬蟲一樣蠕動而可憐的詩句。 對於中國當下詩歌現狀的表述,這樣的概括與其說偏頗之中不乏尖刻,毋寧說是一種沉痛與無奈之餘的真實陳述。 不管怎樣,當拜金主義逐漸演化為普遍意義上的“金錢至上”的現實存在,詩歌已與她眾多的姊妹藝術一道,嬗變為妖冶氣與銅臭氣十足的高級妓女。然而,作為藝術的遺類,她買的自然不是身體,卻是戰慄著的靈魂。 那些切膚之痛的夜晚,面對著凝重而陌生的時光,我終於感到釋然…… 然而,我還是固執而決絕地採用了詩歌的形式,完成了一種空前而不由自主的情感傾述。其中的執著和幾分勇氣,也統統緣于對先生的那種徹頭徹尾的敬仰與崇拜之情。狂熱之中自然不乏蒼白之處,對於詩性的鋪張乃至於細節的把握,完全借重於情感的宣洩和對於事實的尊重為考量,至於筆力的不足或宏觀掌控的分寸與得失,當屬修煉與涵養的範疇。事實上在整個創作的過程中,對於每一字每一行的誕生,我都是那樣的謹小慎微和畢恭畢敬,因為我時刻都清醒地知道,我所描述的不是別人而是魯迅。 魯迅無疑是中華民族軀幹與魂魄的巨大支撐,特別是在物欲橫流的當下,魯迅精神更是每一個有良知有人性的國人的秉承。能夠喚醒麻木靈魂的,惟魯迅深遠而博大的精神。這原是我寫作本書的初衷之所在。 文化的匱乏與邊緣化處境的現實,無論是諸多因素的充斥與信仰危機的窘迫,也無論是整日養尊處優官宦達人,也無論是販夫走卒的匹夫百姓,你可以不知道李白、杜甫、白居易,可以不知道唐詩宋詞為何物,但卻絕不可以不知道魯迅!作為一種巨大的存在,他是一個讓這個民族充滿了希望的火種精靈。 所有的理由都是如此的複雜而又簡單。因為利益的趨勢才讓孔方兄變得如此地肆虐與乖張,所以沒有一家國內的出版機構願意出版這樣的東西。多方的輾轉周折之後,我只能借助於境外的出版社,自費將它付梓面世。事實上詩歌書籍的出版幾乎都是資費出版,奇怪的是作者卻全都諱言此中奧秘,而我偏偏在此鄭重聲明,魯迅詩傳《骨頭的硬度》系作者自費出版,與官樣的出版物沒有一點關係,在此特告親愛讀者。 毫不愧顏地說,寫了幾十年的詩歌,至今仍不知道它的眼淚為誰而飄零。 是為後記。 2012-1-30 綠島於北京一覺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