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记忆是天上的云 风一吹就没了 有些记忆是山中的石头 风再大也吹不走 当他告别人世的最后时光 手里还握住那一缕情丝
——题记
1) 沿北四川路往前走 再与施高塔路相接 有高矮一样肤色无差的青灰色的房子 记住,在弄堂口门边有个大“茶”字的茶店 紧挨着的就是大陆新村九号 记住,新村九号 这是鲁迅先生的居所 一个伟大身影出没的地方 巨星曾在这里升起 至今,这里仍被人们无数次追忆
萧军最懂这居所的习性 他拉着萧红的手臂进进出出 在哪里抬脚,在哪里转身 先生的窗户朝向何方 师母的早茶放在何处 先生读过的书总是夹了纸条的 用过的毛笔横在砚台上 萧军最欣赏先生坐在藤椅上 吸烟的姿式 手指夹着一支,烟缕袅袅上升 眼神投向对方 垂钓你的心,又温暖你的心
先生很慈悲的 他愿意把手伸给大地 先生很开放的 他愿意敞亮胸膛给大海 只是在那个光明与黑暗对垒的年代 他的前面,刀光火并 他的背后,暗箭冷枪 这个居所不得不“神秘”起来
萧军说,那段时光是最幸福的 ……他享用了最智慧的恩惠 萧红也说,那段时是最珍贵的 ……她找到了父亲的胸膛 只有找到鲁迅的肩膀 这一对飘泊的灵魂才有了归宿 这是真实的
先生和萧军对坐喝茶 先生戏称萧红“悄吟太太” 许广平待萧红胜女儿 周海婴常在他们周围游逛 一副宽厚宽容的肩膀 一个久违了的“家” 一缕胜过血缘的亲情 双方都有质感的表达
萧军多少次默读这样一段文字 这是写在《八月的乡村》序里的: “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 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 茅草、高粱、蝈蝈、 蚊子,搅成一团, 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 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 现在和未来, 死路与活路。” ……因为,它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民族的心”是无法征服的。
萧红也噙泪默念着: “……叙事和写景, 胜于人物的描写。 然而北方人民的坚强, 对于死的挣扎, 都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 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 现在是1935年11月14日的夜里, 我在灯下看完了《生死场》。 周围像死一般寂静, 听惯的邻人的谈话声没有了, 食物的叫卖声没有了, ……我的心现在却好像古井中水, 不生微波, 麻木的写了以上那些字。 这正是奴隶的心。”
鲁迅的厚爱,如光,如雨 托起一对上升的星星
萧军总在回忆鲁迅夫妇请看电影 萧军决意他“请” 示意萧红走在前面买票 先生发现了 许广平抢先了 先生说:“等我请够十次你再请” 一个小小的细节 像一缕寒月的春风 在萧军心里拂动
此时呵,我多么羡慕 甚至有些妒情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退回七十年前 我会举起多难的祖国的身躯 做一个文学青年 做鲁迅的学生 那该有多么美好和幸运 我该有同样的光荣
倒流?那是幻影 远离也可以成就文学之梦 那么,就让我做鲁迅的远方学子吧 像萧军一样 承接一个峭抜的精神之峰
2) 历史总是一面镜子 它照亮那些有铁质的心 历史又总是弯曲着 变换着表情 是谁说 爱情太狂妄时,太猜疑时 爱情要有一个冷冻期 之后 春之芽会更丰盈 鲁迅先生也这样如是说 当二萧的爱情出现信号时 先生同意到外面走走 换一下环境 萧红走了 她不情愿地踏上日本的轮船 大海茫茫 却无处安放一颗女儿的心
我己忘了那天的天气 是阴,是晴 但我记得轮船开动的时候 萧军拼命追赶的身影 他爱她,又不得不暂别她 矛盾的折磨着 两颗隐痛的心
她是一场大雨 很快淋湿了别人 她却像一片云彩 飘走了
就在船舷的一角 她下意识的翻开往日的甜蜜 “你美好的处子诗人, 来坐在我的身边, 你的腰任意我怎样拥抱, 你的唇任意我怎样的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