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不灭的延安灯火》>>正文
8、一排窑洞的邻居们
2012-10-13 14:12:49
作者:何丽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父母到荣校的第一件事,没有去住为他们准备好的窑洞,而是选择了在下寺湾阎家沟一个山坡上,并且已住有四家的一排窑洞的一眼旧窑。这四家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夫妇。他们是陈成矩、焉秀英一家,周万成、唐照国一家,贺惠恩、苗玉香一家,及马云峰、谭新华一家。这样,加上父母琴一家总共五家。大人孩子加起来二十五六口。人口虽然多,各家习惯也不同,但相处得特别和睦,大家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其乐融融。战争时期的延安人就是这样生活的。从各个家庭反映出来的,是延安人紧张中的从容,是艰苦中的乐观。

    荣校政治部主任陈成矩、焉秀英夫妇,是父母窑挨窑的邻居。陈叔叔腿有点瘸,劳动是一把好手,父亲与他一块工作配合挺好。焉阿姨走过长征,湖南人,特能干,可脾气特别坏。她是荣校有名的“母老虎”。不过,她与母亲的关系不错。她的女儿云香、云珍,跟母亲和我们挺亲。

    大家说焉阿姨厉害,是她打孩子太狠。她三个女儿,不管谁有了错,她都把孩子吊起来打。因为与她家窑挨窑,所以,每次打孩子传出焉阿姨的吼骂声,和孩子们的哭声和求教声,都让母亲又气愤又心痛。因为在母亲的眼里,棍棒打不出孝子。再说了,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她这个当妈的,怎么这么狠心

    母亲和她不一样,不到万不得已,她是轻易不会打自己孩子一巴掌的,更不会把打孩子当成家常便饭。父母即使打人,也是打一下。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在嘴上,全在心里,全在他们的行动上。因为父母已经养成习惯,无论他们多么劳累,无论冬天还是夏日,总是让我们睡在一个大炕上。夜里不是给我们盖被,就是给扇凉风。别看他们在工作和劳动特别忙碌的时候,扔下孩子们不管,但决不会让我们渴着饿着。两家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态度和做法截然不同,但这一点儿也没有影响两家的关系。在1947年疏散转移时,因不同的路线两家分开了。但解放后,陈叔叔还专程代表全家到北京来看望过父母。遗憾的是,他们夫妇分配在湖南工作以后就失去了联系。这也是至今为止,我还没有联系上的、一排窑洞唯一的一家了。

    周万成叔叔和唐照国阿姨是一对红军夫妇。他们也是父母的邻居。他们家里的孩子也比我家多得多,大女儿周荣比我大两岁,下面还有告华、明华等好几个。唐阿姨主要在家照顾孩子们,生产劳动只能靠周叔叔一个人。所以他家的条件就比较困难些。

    但周叔叔是个非常要强的人。他左臂负伤后被截肢,只有一只胳膊,是荣校管理人员中的残疾人。母亲对他的印象是不爱说话,一天到晚只是默默地干活。他最过硬的工夫,是只用一只胳膊完成两肢胳膊的工作。比如扛树上山去烧炭,他的肩上总是扛着两根木头。有时是一肩扛两根,有时一肩一根。当他扛两根的时候,他不用别人帮助就能将两根树干扛上肩膀,而且还让背后的部分交叉着。这样,他不用手扶,低着头,就可以稳稳当当地走在山路上。对此,别说是我们一排窑洞的邻居,就是荣校认识,哪怕不认识,只要提起周万成,没有人不赞叹,没有人不佩服的。就连黑老金那样的大力士,都连连夸好。而周叔叔却不管别人说些什么,也不管是怎么夸赞他,他都是一个样地干活吃饭。父母亲很佩服他,总是爱说:“咱这邻居好啊。看看老周每天的劳动,咱就不能怠慢,就要好好学习他呢。”尤其是父亲,还常常与晚上到窑里来拉话的人说起他,说:“好人扛木头,一根上肩还要别人帮助。说周万成一条胳膊扛两根都不用别人帮一下,咋那么能嘛。”他们的结论是:越是有残疾的人,性子就越强。其实啊,父亲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周叔叔和唐阿姨除了忙公家的的劳动生产,也同荣校其他的家庭一样,还要开荒种菜种粮,养鸡养猪。因为只有生产搞好了才能吃穿不用愁。而他们家有四个未成年的娃娃,不管他们怎么能干,养活孩子可不是个轻松的工作。尽管如此,当年这个一条胳膊的残疾人,始终是拼命、实干加苦干。这样,他家的日子不但过得红红火火,还向公家交售了许多劳动成果。

    父母亲敬重周叔叔,并佩服他踏踏实实、吃苦耐劳、不计名利的革命精神。可惜,他在祖国刚刚解放的50年代初,就生病去世了。他是个没过上一天好日子的老革命!他虽然去世了,唐阿姨也去世了,但父母亲和他们结下的友情,以及他们的革命精神,却对我们后一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珍藏当年我家和周叔叔家几个孩子的照片,会时时唤起父母到这个老邻居的不尽思念,也同时让他们得到一些安慰。

    值得庆幸的是,1947年春节后拍摄的这张照片中的七个孩子,都在解放战争的炮火与硝烟中成长起来。如今,我们都有了孙男弟女,父辈的精神和情谊也都传承至今。

    战友亲,战友加邻居更亲。我母亲长征时,尽管和唐阿姨不是一个部队,但她们总归都有着共同的长征经历。所以,当1954年我和弟弟在八一学校,和他们的女儿周荣、儿子告华成为学友之后,又延续了这种革命的友情。以后虽然往来不是很多,但他们每每叫起我母亲“蒲姨”“蒲姨”的时候,感觉可亲了。我似乎感觉周荣就像我的亲姐姐。现在她年龄大了,身体多病,很少出门。但我母亲对她,以及我们相互的惦记和关切却越来越多。有时候,在电话里互致问候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聊起记忆中的童年,当然也少不了我们的顽皮和恶作剧。因为我们的童年,无论它多么艰苦、多么单调、多么清贫,但那个岁月留给我们的,却是艰苦中的快乐,是单调中的充实,是清贫中的富有。这不单纯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一排窑洞孩子们的感受,也是在延安出生的延安娃们的共同感受。

    苗玉香和贺惠恩也是一对红军夫妇。苗阿姨长征时,曾照顾过邓颖超同志。虽然那时她还是个入伍不久的小姑娘,但却很好地完成了照顾生病的邓颖超的任务。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她并没有以这段经历为荣,而是服从组织分配,到延安被服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以后因出色的工作和能干被提任厂长。1946年,她和丈夫贺惠恩调到荣校,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也表现得甚为突出。父母对这对红军夫妻也是充满了好感和尊敬。

    当母亲和他们成为邻居会(父亲已到延安抚恤委员会任职),慢慢知道苗玉香阿姨原来的丈夫叫管士全,是延安总工会主任。他们离婚后女儿小林跟苗阿姨生活,而管叔叔上了前线。当苗阿姨带着小林和贺叔叔结婚后,最怕小林受委屈。不料,贺叔叔对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女儿非常好,好过对他和苗阿姨所生的任何一个孩子。这使父母十分感动。

    好像是1946年底,小林大概有6岁多了。突然有一天,听母亲说小林要去找爸爸,以后可能不回来了。我们听了很奇怪,其他的小伙伴也很纳闷:小林姐姐不是有爸爸了,怎么还要去找爸爸呢?没有人给我们解释,大人们甚至还嫌我们问。我、周荣、大弟弟、还有几个小孩,就跟在小林姐姐屁股后面,生怕她走了再也见不到她了。记得她还有个弟弟叫小牛儿,好像和大弟弟差不多大。他看我们总跟着小林转,也腻腻歪歪地缠着小林。

    母亲常说苗阿姨脾气好,性情温和。那天苗阿姨已经难受得不行了,给小林边收拾东西边流泪,和去她窑里的人都哽噎得说不成话。母亲和那些阿姨们就默默地帮她弄这弄那。母亲还安慰苗阿姨说:“玉香,莫难过。孩子是去找她爸爸了。”不等母亲说完,苗阿姨的一声“我舍不得”,把满屋子的人都惹流泪了。可我们这些孩子并不懂得此时大人们的心情。

    我还记得,小林走的那天,穿着苗阿姨给她改得合体的衣服,原本就很整齐的短发被梳理得服服帖帖。尤其当小林戴上灰色的小军帽时,俨然一个小女兵。虽然山上的路不好走,但是来接她的叔叔和小毛驴早已等候在窑洞前了。当骑在驴背上的小林挥手向送别的妈妈、贺爸爸及阿姨叔叔和小朋友告别时,大家都流了泪。苗阿姨哭得她胖胖的身体都有些发抖,贺叔叔拉着小林的手舍不得松开。他对即将远去的爱女千叮咛万嘱咐,还不时地给她正正帽子、理理衣服,又往小挎包塞了些吃的东西。在场的许多人,都被他们的深情所感动。小林已经走远了,我还站在送别的土包包上,还能看到毛驴背上灰色马褡子上绣的红五角星。我虽然比小林小一岁多,但也知道难受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9、荣校——永恒的记忆
·下一篇:7、六岁的战士和母亲背上的弟弟
·解读何丽《不灭的延安灯火》
·解读《不灭的延安灯火》之岁月如歌
·解读何丽《不灭的延安灯火》(图)
·不灭的延安灯火(组图)
·延安,心中永远不灭的灯火
·1、看护排长转成售货员、洗衣工
·2、不识字也不认秤的伙食管理员
·3、抗大的红领章
·4、清凉山的不了情
·5、选择与伤残的何炳文结婚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