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女士的《不灭的延安灯火》一书,既是对革命先辈们奋斗历程的回顾,也是父亲何炳文和母亲蒲文清的个人史诗,更是赤子对伟大延安的洪亮赞歌。在父母的流金岁月里,在延安的每个变革里隐藏着一首首和着心血和泪水谱就的岁月之歌。这一曲曲岁月之歌被何丽女士用细腻平实的笔触化为真诚的文字呈现给读者。
革命之歌
革命之歌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九章和第十六章。革命之歌是占书中篇幅最广,用墨最多,倾注心力最多的,因为首先父母都是革命军人,革命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生命。而作者生长在延安,从小受党的教育,受延安精神的熏陶。自然而然,笔尖写出的有关于革命的,有关于延安生活的东西自是如数家珍。革命之歌包含了从1936年12底母亲到达延安开始做售货员、洗衣工、伙食管理员、进抗大学习、和父亲进荣校记忆父母珍爱马褡子的历史事件。
爱情之歌
爱情之歌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讲述了父亲何炳文和母亲蒲文清的爱情故事。其实,作者笔下父母亲的爱情故事,无关浪漫,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父亲和母亲在革命觉悟上的共识。这是70年前母亲的婚姻观,也是一个红军女战士崇高感人的革命情怀,这在当前的社会也是难得而珍贵的。“母亲曾不止地对我说,“别看你爸爸缺一条腿,他什么工作都完成得特别好。他党性特别强,特别聪明,特别爱学习,特别会做群众工作。我找他可不亏的荒”。就是这简单的几个“特别”,就足以看出母亲对父亲的佩服,和她选择与父亲婚姻的满意和幸福感、自豪感。
亲情之歌
亲情在文章中没有过于直白的表述。但是,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全是父亲母亲对作者延安精神的言传身教,尽是作者对父母的深深眷恋。以书中的第七章和第十章尤为突出。第七章中母亲带着不到6岁的“我”;不到4岁的老二;刚刚1岁多点的老三开始了协助家属转移的工作。母子四人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深深烙在姐弟三人的心中。亲情的表达方式有千万种,同舟共济,这是最使人成长的一种。第十章中,作者全家对的“鲁艺"的喜爱是另一种,同欢乐。
友谊之歌
革命友谊是父母亲在延安十年中最宝贵的财富。友谊之歌包括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五章和第十七章。作者通过父母生命中出现的一排窑洞的可爱邻居们、马夫爷爷、父亲的挚友胡金魁和乐于助人的黄河少年。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么父辈们的交情是完全建立在共同革命理想之上诞生的。即使用“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无法比拟这种友情的纯度。
离别之歌
离别之歌主要包括第十二章、十三章、和十四章。主要讲述了1947年撤离延安的不舍和转战陕北的和东渡黄河的艰难。作者在书中写道“尽管放弃延安、撤离延安是暂时的,但对每一个延安军民来说,无疑都是沉重的。因为这里的一切,如那些沟沟坎坎、山山岭岭、一亩亩庄稼、一眼眼窑、一畦畦菜、一栏栏猪、一群群鸡、一缸缸酸菜等等,无一不是延安军民共同亲手创造、建设起来的。现在说一声撤离、放弃,谁人能不心疼呢!所以,大家是能深埋的就埋,能设法带走的就带走。实在没有办法坚壁或者带走的,也不能完好地留给敌人,只能忍痛毁坏。”悲痛之情无以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