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拿下了东山。贺炳炎却躺在敌人丢弃的阵地上昏迷不醒。随后赶到的贺龙来问病情,卫生员告诉他贺炳炎的整个右臂被炸成肉泥状,骨头全碎了,只留下一点皮连着肩膀。只有锯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不巧的是,当时仅有的一点医疗器械已驮运转移了,一时半会儿运不回来。救护医生当即让人从老乡那里找来一把锯木头的锯子,决定用它来锯掉贺炳炎受了重伤的右臂。为了消毒,他们把锯子在开水中煮了一个小时。就要动手锯臂了,却找不到麻醉药。当时贺炳炎还处于昏迷,就那样开始锯,只是在他的眼上蒙了一条毛巾,还有几个红军战士在边上摁着他,怕他醒来后害怕、乱动。锯到一半,贺炳炎给疼醒了, 他扯下毛巾,对摁着他的那几个战士说:“都靠边。”又对医生说,“接着锯吧。”
贺炳炎看到医生的手在轻轻地发抖,怎么也不敢使劲,又鼓励说:“我自己都不怕,你还怕什么?来吧!”说完,把毛巾咬在嘴里,然后闭上了眼睛。又开始锯了,贺炳炎紧紧咬着毛巾,豆粒大的汗珠很快就爬满他的脸。手术前后共用了2小时16分钟。贺炳炎嘴里的毛巾被他咬得稀烂。
做完手术,贺龙走到跟前,当时锯下的胳膊就扔在一边。贺龙俯下身子,心疼地看着大汗淋漓的贺炳炎,看着他那张因为剧痛而苍白如纸的面孔。贺炳炎含着眼泪问贺龙:“总指挥,我以后还能打仗吗?”贺龙紧紧地握住老部下的左手,用肯定的语气说:“你还有一只手嘛!只要我贺龙在,就有你贺炳炎的仗打!”
然后,贺龙在地上的那摊血里捡了些东西,攥在手里。那以后,红军每次进行战斗动员的时候,贺龙就会打开他随身携带的手帕,然后肃然地告诉同志们:“这是红军师长贺炳炎的骨头渣!”手术后,贺炳炎仅仅在担架上躺了6天,就又勒马率部驰骋沙场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月,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贺炳炎和团政委廖汉生接到贺龙、关向应的指示,带716团直插敌后,首战雁门关。奉命后,贺炳炎率部进行3天的急行军,按时到达雁门关西南10多里的才窝村。16日,就在日军从大同集结了300多辆汽车,满载武器弹药准备运往忻口的时候,贺炳炎得到情报后,果断做出决定:伏击。
部队埋伏在一个南低北高的山沟里,沟底尽是山洪冲下的乱石,汽车路顺沟由南向北而上,南端有一座小石桥。上午10点,敌人长蛇般的车队拖着滚滚烟尘渐渐进入伏击圈。贺炳炎在望远镜中仔细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待百十辆敌车全部进入包围圈后,他用左手使劲往下一砸,顿时,全团的步枪机枪一起发出怒吼。敌人的弹药车被打中了,火光冲天,爆炸声响成一片。
战斗正酣时,通信员报告:从广武方向开来的日军车队,已驶进黑石头沟,这个车队也有百余辆车,满载着向忻口增援的弹药和士兵。这队日军下车后,正爬山往这边增援。听着汇报,贺炳炎都听见天上敌人增援作战的飞机引擎声。他决定,伏击目的已经达到,不可恋战,立即得把部队重新拉上山。在这个过程中,716团的伤亡增大,贺炳炎的胸前也被一颗子弹横着穿过,把皮袄穿了两个洞。日军的代价显然更大,经过激战,716团此战共歼灭日寇300余人,击毁敌汽车20多辆。但这一战的意义还远不只如此,雁门关伏击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海内外报纸称之为“雁门关大捷”。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也以此为例,说明“八路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贺炳炎因此获得了统一战线政府的通令嘉奖。雁门关伏击战,作为120师抗战之初有代表性的一仗,载入了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光荣史册。
1942年,贺炳炎受命由抗日前线到延安,入军事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
1944年11月,贺炳炎率数百名干部南下洪湖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贺炳炎在休息时见到毛泽东主席笑盈盈地朝他走来,心里十分激动,立即起身举着左手向主席敬军礼。毛泽东对他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以后就不用敬礼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