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炎人虽然关起来了,但打仗的时候还得上。一天,红军前卫与白军发生了激战。贺炳炎所在的红19团,因为当团长的他与政委宋盘铭都被关了起来,结果整个团一开战便乱了套。师长芦冬生焦急无奈,赶忙派通信员到“改组派连”,“借”贺炳炎和宋盘铭出山指挥作战。战斗结束后,贺炳炎看着阵地前的白军尸体和成队的俘虏,一面高兴地擦着头上的汗水,一面下意识地把驳壳枪朝腰里插。但是身后却响起一声“把枪给我!”的命令。跟在身后的“肃反”队员说完,随即又送上一副闪亮的手铐。直到贺炳炎被关押第29天时,贺龙行军途经“改组派连”,才把他“保释”出来。
1935年春,贺炳炎因英勇善战,升任红2军团6师师长。同年6月,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军2、6军团在忠堡地区与敌交战3天3夜,红第2军团6师第18团营以上干部中,只剩下一名营长,贺炳炎奉命兼任18团团长。8月,红军2、6军团进入鄂西,在宣恩县板栗园伏击国民党第85师。而此时,敌人的增援部队正由北向南朝板栗园开来。贺炳炎立刻组织全团埋伏在板栗园东侧的利福田谷地,抢时间构筑工事。等敌人的增援部队进入伏击圈后,贺炳炎下令,全团一起开火。顿时,两侧山头杀声震天。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企图夺路逃走。贺炳炎果断地命令号手吹响冲锋号,战士们纷纷跳出工事,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敌师长谢彬和他的警卫营在半山上占领一个土围子,敌人以这个土围子为中心,和我军相持。贺炳炎立刻带领第18团向敌人冲去,其他各团占领四周阵地,防备敌人突围。
第18团伤亡近一半,只剩下500人。战士们打得眼都红了,紧握上刺刀的步枪,挥舞着大刀,如猛虎下山,左砍右杀,枪扎刀劈,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贺炳炎和战士们一样挥舞着大刀奋勇冲杀,他浑身是血,两眼通红,刀光闪处,敌人头颅飞落。只剩下那个土围子了,最后的冲锋开始了,战士们不顾一切地往上冲。谢彬的警卫营在土围子上一字排开,朝我军疯狂射击。贺炳炎立刻指挥重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敌人抬不起头来,只能从枪眼里往外射击。趁这个有利时机,红军迅速冲到围墙下,战士们纷纷跳进围墙,歼灭残敌。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在贺龙的指挥下,从桑植县刘家坪轿子垭地区出发,开始了长征。贺炳炎任红5师师长。在突破澧水、沅江一线的封锁后,红2、6军团向新化、溆浦发展。但溆浦也很快处在了国民党炮火的轰炸之下。贺龙只好把部队从溆浦县撤出来,西进贵州。但为了不让敌人明白红军西进的目的,12月11日,红军急促南下,造成了即将东渡资水的态势。资水纵贯安化与新化之间,渡过这条大河再向东,自北向南排列着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都是湘东的重地。果然,国民党的大军追击而来。21日,红军到达湖南西南部接近桂北的洞口地区,桂军也开始了对他们的迎战。于是贺龙果断下令:折向西行,沿着雪峰山山脚,直奔瓦屋塘,从瓦屋塘翻越雪峰山西进贵州。红军的先头部队是2军团的5师,师长就是贺炳炎,5师的先头部队是15团,团长叫王尚荣。
但国民党却洞悉到了这一切。就在15团快要接近瓦屋塘的东山时,遭遇敌人的阻击,从猛烈的火力上看,对方是国民党正规军。贺炳炎见部队不动了,就上前质问王尚荣,并命令王尚荣到后方向贺龙汇报情况,自己指挥部队作战。给王尚荣下完命令,贺炳炎就对着部队大吼:“机枪掩护,都跟我冲!”不幸的是,东山山势太陡,无法架设机枪组织掩护火力。但面对着敌人暴风骤雨一样的子弹,贺炳炎一挥手,继续往上冲。
贺炳炎弓着的身子在杂乱的灌木丛中时隐时现。他不停地往前冲,同时不停地怒吼着,似要把愤怒的吼声也化成子弹射入敌人的胸膛。但当他又一次直起身子跟身后的红军官兵高喊“跟我冲!”的时候,身后的同志却发现他是在用左手举着驳壳枪,而右手臂整个衣袖都是血淋淋的。最先发现这一点的战士冲到他身边,大喊:“快来抬师长!快来抬师长!”卫生员冲过来给他包扎,但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因为“前面正在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