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打下石门以后打元氏,元氏城用大石垒砌十分坚固,久攻不下,后用石家庄攻坚的坑道加炸药的经验,炸开了城墙才攻下来。朱老总亲到炸开的口子处去视察,并立即亲自给临汾战役的指挥员写信,按石家庄炸内市沟的经验,让他们必须准备好多少公斤的炸药。
毛泽东曾亲笔为淮海前线总指挥部写封敦促杜聿明等将军投降书。其中有“我们的飞机和坦克比你们多,人们把这叫做土飞机土坦克,难道不比你们的洋飞机、洋坦克要厉害十倍吗?”这土飞机土坦克即指的石家庄的坑道加炸药。
这坑道加炸药的经验,在这场战争中起大作用的?无可计量!这样大的功绩究竟是谁创造的呢?所有有关的文字记载,以及使用此项经验的指挥员的介绍,却说是石家庄战役的经验。但是,是哪个部队在怎样的情况下,如何创下了这样的经验呢?便没人知道和没有记载了。
当战役的参加者老营长讲到他想使用坑道和炸药突破的时候,还曾有争议,使用后非常成功时,笔着突然明白:原来这项重大经验的创造者,就是罗营长和他的战士!
虽然没人再为罗营长记功,可是,历史把他记录下来了。笔者如果失掉这次记录机会,那将是十分遗憾的!
后 记
这篇文字的主人公罗忠,1917年出生于四川巴中县。1933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到延安后曾在军委警卫营任连长,中央警卫团任指导员。后到热河纵队任团政治处主任,张家口卫戍区教导队任副政委,大阳支队长,察哈尔独一团团长,后任云南边防公安纵队副纵队长兼参谋长等职。他而立之年攻打的石门,今年正好80高龄,仍耳聪目明身体强健,对往事的记忆仍十分清楚。本文资料和情况,即由本人及其朋友曹成章同志提供。
本文的记录整理者阎涛,比我们的主人公晚上10年有余,但还是赶上参与了石家庄战役的有关工作。而且很巧,正是在市的西北部做宣传工作,即正好跟在罗忠他们这个部队的后面,他们在前面打,随后便是这个前线宣传队,白天宣传发动群众,晚上给老乡和部队演出《白毛女》。或许跟罗营长还碰过面呢。石门打下来没几天,也跟着进来了,内外市沟,大石桥工事,还有当时的石门面貌,都看到了。所以,给了整理这篇文字的许多方便。讲述者虽亲身经历,记忆犹好,但岁月已久,难免有疏漏或错处,请知情者,今日尚在的当年的诸首长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