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之一: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极其辉煌灿烂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已经处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高潮中,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比以往更激烈、更残酷,形势瞬息万变。敢不敢于抓住时机,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大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将中国带入和平、民主、统一、富强的历史新时代,成为一项重要的历史课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重要历史课题面前,以非凡的胆识和气魄接受挑战,决战决胜的革命进取精神的光辉写照。
(一) 克敌制胜的精神武器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特别是战略大决战的伟大斗争中所形成的一种最宝贵的革命进取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线和平的曙光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对于这个盼望已久的胜利,全国人民欣喜着、兴奋着、激动着,幻想着从此能够摆脱被奴役、被压榨的专制、独裁的黑暗时代。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无视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坚持专制、独裁和卖国的方针,积极准备打内战。对此,中国共产党早有洞察。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向延安干部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时,即深刻地揭露了美帝国主义“要帮助蒋介石打内战,要把中国变成美国的附庸”的反动政策,指出:“独裁、内战和卖国三位一体,这一贯是蒋介石方针的基本点。”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夕,中共中央告诫全党应努力学会合法斗争的一切方法,加紧国民党区域城市、农村、军队三大工作。并指出: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我党可能作出一些有条件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并特别强调:有来犯者,则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其势汹汹所吓倒。但是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必须坚持,不可忘记”[1]。
重庆谈判,经过四十三天针锋相对的斗争,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毛泽东在10月17日延安干部会上的报告中,讲了一段很精辟的话,很能体现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精神风貌。他说:国民党的“主意老早定了,就是要消灭人民的力量,消灭我们。”“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针锋相对’,要看形势。有时候不去谈,是针锋相对;有时候去谈,也是针锋相对。”“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如果他们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同时,他告诫全国人民,对于困难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设想,哪一天早上,一切反动派会统统自己跪在地下。”[2]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指示,使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识破了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对即将到来的国内战争有了必要的思想准备,树立起压倒困难、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