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是职业革命家。有学者评价瞿秋白时说:“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在瞿秋白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不妨重温历史,看看以职业革命家自居的瞿秋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业余爱好。
1.书法。瞿秋白从小就喜爱“颜体”书法。有一次,瞿秋白见自己的亲戚名书家庄蕴宽的魏碑写得很好,就开始专心与他学习临摹北魏龙门二十品。“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书法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瞿秋白在临摹时刻苦认真,以致他后来的书法一直保留着魏意风格。
2.石刻。瞿秋白的六伯父瞿世璜能篆能刻,技艺精湛,并且收藏有鹅黄、鸡血、寿山、桃源等诸多名贵的石头。后来瞿秋白读中学时,国文教师史蛰夫在石刻艺术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并抽出时间对瞿秋白进行精心传授。瞿秋白后来石章刻得非常好,自刻有双、霜、爽、秋白、铁梅、涤梅、梅影山人等多枚图章。瞿秋白生前秘书羊牧之回忆,有一次在瞿氏宗祠,瞿秋白替羊牧之刻了一篆文名章,但把羊字的角刻得特别大,羊牧之说角太大了,要瞿秋白重刻。瞿秋白笑着对羊牧之说:“角大能克敌,角大能摧坚,角大能自卫,怎能不大。”
瞿秋白被囚禁期间,负责关押瞿秋白的国民党36师的军官们,大多是些鲁莽的武夫,为了装点门面,纷纷向瞿秋白索要篆刻印章,瞿秋白不卑不亢,不论是军官还是普通的勤务兵,只要索要,都一视同仁,一律奉送。
3.古玩。瞿秋白在上海居住时,他居室的挂表上系着他收集的一个“半两”的古钱。有一次,瞿秋白问羊牧之:“你晓得这个钱是什么朝代的?”羊牧之答:“不知道。”瞿秋白解释说:“‘半两’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汉半两,轮廓比这个要小一些,这是秦半两,大一些,秦半两是不可多得了。”闲暇时,瞿秋白常去上海城隍庙古玩市场逛逛。还有一次,瞿秋白在武汉时,他与羊牧之同游黄鹤楼,在回去的路上,曾感慨地对羊牧之说:“黄鹤楼名存实亡了,革命胜利后,一定要照原样整修重建,保存古迹。”
4.京剧。为了欣赏京剧,瞿秋白还备有一部留声机,备用不少他喜爱的京剧名角名段的唱片,如谭兴培的李陵碑,刘鸿生的四郎探母。有时,听着听着,或许是受到了感染,他也会跟随着腔调一起哼起来。当年,在白色恐怖的上海,作为中共领导人的瞿秋白也常常到上海新世界听京韵大鼓和说唱,每次去时,为了防备敌人的抓捕,他就会用大衣的领子遮着脸,用礼帽压着眉,戴着墨镜,杂在人群中。他也常去看电影,但他从不去市区的大影院,而是到沪西的中小影院。
5.作画。中共早期的两位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他们的父亲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画家,陈独秀的父亲叫陈庶,瞿秋白的父亲叫瞿稚彬。瞿秋白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亲自教他画山水画,所以,瞿秋白在绘画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山水画。
现在存世的瞿秋白的画作有两幅,一幅现收藏在瞿秋白的故里常州博物馆内,这一幅名为《江声云树图》的画作于1916年,当时瞿秋白17岁,是瞿秋白在母亲自杀后不久,辞去在无锡杨氏小学的教师职务,赴湖北武汉二姑处,与表兄周均量研究诗文时,二人溯江西上,看到江水波涛汹涌,气象万千,于是就把自己一腔郁结,用画笔抒写在江声云树之间。整个画面是滚滚的江流,江水间有巨石当流,波涛冲激而过,浪花怒溅,十分生动。
另外一幅收藏在上海博物馆。1919年清明节,20岁的瞿秋白为其挚友、中学时代的同学李子宽作的山水画一幅,该画笔墨秀逸,很有清初四王遗风。画面上有老松数株,浓阴覆盖,有水阁一座,槛前若有人横琴抚弦的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