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银行的有效运行,促进了中央苏区各省、县分行、支行的建立。4月初,福建分行正式成立,赖祖烈任分行行长。毛泽民专程从叶坪来到汀州,主持开业典礼。不久,江西分行也在宁都成立。福建分行和江西分行还设立了多处兑换处和收买金银处。各县政府、各军经理机关也设立了代兑处。
在开创党的经济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毛泽民积累了丰富的理财经验,但在创办国家银行初期,也遇到不少困难。起初,筹备和实行银行代理金库的工作,大家都不知从何处着手,只能做些整顿账簿和表格的工作。每当这时,毛泽民就向毛泽东请教,与邓子恢商量,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
毛泽民还注意查找敌我双方的有关资料作参考。有一次,接收前方来款,银行的同志偶然发现包现洋的纸张竟是一张税务机关的四联单。毛泽民和会计科长曹菊如仔细看后,如获至宝。借助这张四联单的启发,他们对金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改进,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钻研,初步草创了金库管理条例。随后,国家银行又逐步建立起会计、预算、决算和审计等各种制度。
为了支援根据地建设,为革命集中社会财力,国家银行明确规定,党政军各机关和公营企业必须在银行开户,有款存入银行,借款按透支办理手续。国家银行也发放贷款,大部分用于支持外贸的发展。当年,苏区的手工业和合作事业发展很快,国家银行多次放款予以支持。为了稳定粮食市场,国家银行还向粮食调剂局发放贷款,秋收时,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农民缺粮时,再以合理的价格卖出,既保护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保证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国家银行的各项业务工作全面铺开后,总行的组织管理机构也相应发生变化。到1932年冬天,总行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开始实行处、科两级管理。1933年4月,国家银行随中央机关迁到沙洲坝后,工作人员增加到50多人。
地处闭塞的山区农村,缺乏专业的金融、财会人员,国家银行的工作怎样才能适应动荡的战争环境?1933年春天,林伯渠从苏联回国,进入中央苏区,任国民经济部长,后又兼任财政部长。毛泽民经常向林伯渠请教,还与林伯渠商量,举办了一个专门培养财会人员的训练班,由林伯渠和毛泽民亲自授课。毛泽民经常对学员们说:“我们是为工农持家,为红军理财的,一定要勤俭节约,要不,就没得吃,没得穿,怎么谈得上打反动派呢?”他还说:“财经工作是管钱、管物的,不能差错分毫,要细心,要廉洁奉公。”
毛泽民是中央财政特派员,经常随部队到前方筹粮,筹款,筹办军需物资。他总是一双草鞋,一顶斗笠,背包里还装有账簿和算盘。红军战士开玩笑地说:“毛行长的办公室就打在背包里!”
邓子恢称赞说,统一财政,统一货币,是泽民同志的一大功劳
发行中央苏区统一的货币是国家银行的特权。国家银行成立之前,江西工农银行和闽西工农银行均发行过纸币。当时,国民政府的法币、白区的杂币也在中央苏区流通,无疑给国民党方面破坏苏区的金融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
发行苏区统一的货币要适应根据地商品流通的规模,准备工作要比筹建银行机构困难得多。另外,发行货币还要解决纸张和油墨的问题,要有人设计票面图案。
经过调查了解,毛泽民找到汀州城里的一家印刷社。那里的人告诉他,汀州有一位叫黄亚光的人,能写会画,也许能搞票子。
听说要设计苏区钞票,这下可把黄亚光难住了。当时,根据地连最起码的绘图工具都买不到。后来,还是毛泽民托人从上海买来两脚规、鸭舌笔以及刻制石印模的工具。毛泽民还与黄亚光商量苏区纸币的防伪问题。黄亚光说:“技术上搞准确一些,再做上暗记,造假就困难了。”经过精心构思,象征苏区军民在马列主义指引下努力建设新世界的图案跃然纸上。
1932年7月7日,国家银行正式发行统一的纸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又称“苏维埃国币”,有1元、5角、2角、1角、5分,五种票面。1元票正面为紫红色,横楣书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字样,票面中央有革命导师列宁的头像,票面下方的两边,分别是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和国家财政部部长邓子恢的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