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要阔气多了!
实际上,这所文化补习学校,到这个时候,才算真正地建立起来了。不光是有了教室,课程也有个正规安排了,一天几节课,不管刮风下雨,都有保证。星期日学员们还能休息一天,办点个人的事,洗洗衣服什么的。
刚刚有了这么点条件,这些在领袖身边待了多年的警卫人员,就想开“家”了。课余,他们凑在一堆儿,商量着要探“家”。只是不知该带点什么礼物。哪有空着两只手回家看望亲人的。
一时把大家难住了。因为谁也没有什么礼品可带,想买点什么东西,比如一盒点心之类的礼品,可他们谁也没有钱,10多个人合起来也买不起一盒点心!
这该怎么办呢?……也不亏他们是毛泽东身边的人,再没有比他们了解“家”里的情况了。在这战争时期,日子过得艰苦,毛泽东工作那么繁忙,都难得吃上一顿好饭菜。于是,便有人想出点子来了。这正是星期六的晚上,马汉荣给他的战友同学们说:
“明天咱们回去看主席。愿给主席带点礼物的,那就打个早起,借几把铁锹,几个脸盆,两个筐子,到村边的河沟沿上集合。”他没说干什么,可大家的心里都清楚了。说完他又问了一句,“你们说,咱带这个礼物可以吗?”
“好主意。”
“咱就这么办了!”
霍宾台的村边有条小河,沿河有几个水坑。他们在西柏坡时,学会了那位"老爷子"的捉鱼法,今天是如法炮制,把坑边挡起来,与河水隔断,然后把坑里的水掏于。这可是“一网打尽”,大鱼、小鱼、虾米、元鱼,都装进他们的大筐了。
比到10里外的集镇上去买,也费不了多大事儿。掏钱买还许买不到呢。当地人不吃鱼,不捉鱼,也就没人卖鱼。水坑里长了鱼没人捞,也是臼臼糟蹋。多好的鱼啊,金黄金黄的鲤鱼,大的都有三四斤重了。还有自净的鲸鱼,当地人叫木渣片儿,一条也有一二斤重,捞进筐里还在往出蹦呢。
他们回学校食堂,吃过早饭,便抬起两筐鱼上路了。在岗南海口搭小木船,渡过滹沱河,翻八里岗,过石羊沟,奔西柏坡来了。
这回家探亲,跟出征打仗也有一点类似的地方,需要“知己知彼”。不然就要打败仗的。今天虽是星期日,可毛泽东并不休星期天。而且哪天都不休,哪天都又有休息的时间。如赶不上他的休息时间,他们虽属他身边的人,也不可能见到的。他要工作起来,尤其是全部精力投入到一场战役的时候,他决不会随便接见什么人的!
毛泽东的这个情况,他们这些警卫人员自然都清楚。所以,他们不仅打了早起,一路上还大步小步地急急往回赶。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单单是回家心切,其实不光心切,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在毛泽东上午起床以后,那点活动时间以内赶到。不然就自回一趟“家”了。
不是事有凑巧,是他们赶的真巧,进了中央局大院,走在主席门前的时候,正好毛泽东起床后出门来活动了。真像是出门来迎接他们这些回“娘家”的人。
“主席,我们回家看你来了。”马汉荣说。
“好啊。你们这些‘大’学生,学习的怎么样啦?”他把“大”读成上声,当然是年龄大的意思。接着他便看到后面抬过来两个沉甸甸的筐子,随口又问,“尔们抬来了什么东西?”
“给你带来的礼物。这是我们大家的一点儿心意,你可别嫌弃我们带的礼品不好。”李二亭回答。
两筐鱼放在了毛泽东面前。他一看这么多鲜鱼,禁不住微微笑了:
“好礼品,、好礼品!”他刚说完,忽然把脸一沉,又说,“这是你们买的吧?我可不要你们花钱给我买礼品!”
“是我们在河里捉的,不是买的。就是想买,我们哪里有钱呢!主席对我们还不了解?我们糊弄不了你。”张天义说。
毛泽东知道他们没有钱,相信了是从河里抓的,于是又高兴了:
“我这个主席请不起你们一顿饭,你们这些战士,也给我买不起几条鱼的礼品,我们是穷对穷,那就谁也不要嫌弃谁了!“他停了一下,又说,”你们抓的可不少!”
“我们多抓点是对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