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了和他们的关系,这不是又宣扬我们自己和他们的关系吗?所以这种思想顾虑是很多的。因此总是提不起笔来,总是犹犹豫豫,总是感觉到有这个顾虑,一直就没有下决心把它赶紧拿出来。耽误了很长很长时间。所以筹备是不短的,但是拿出来的时候,还是很仓促。
[周秉德]:后来为什么呢?红旗出版社的一个编辑部主任知道了这个事,就找我们,说这样好的题材,你们为什么不出呢?而且动员我们,说你们这样出来,肯定是对后代有利的,对于宣传周总理的高风亮节、他的高贵人品,是有好处的,特别是现在的浮躁风气,不健康的一些社会现象,是很需要总理这种精神的。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才下决心做,做的时候也还是有很多顾虑的,所以做的时候也是很仓促的,需要改正的东西还是很多的。现在为什么可以了?小时候我们不能暴露和他的关系,伯父那是怕别人对我们有些什么特殊的关照,现在我们是50开外,甚至年逾古稀了,基本上定型了,我们已经是普通老百姓了,所以用不着担心有什么特殊的关照。所以我们觉得现在还是可以放开,应该把我们所知道的一些情况留下来,不要等我们走了以后,谁都不知道了。
[主持人]:所以这本书出的还是非常好。也在我们网上开始连载。希望各位网友关注。
中央领导关心“红色后代”成长 能否进政协要综合考虑
[主持人]:刚刚开完“两会”,这次政协上有很多的“红色后代”,都是政协委员,像毛新宇、朱和平,他俩这次还有合照的照片。您是第十届的委员。您怎么看待“红色后代”来当政协委员?
[周秉德]:首先看到本人自己的努力,也不能说所有的都可以进入,另外有的年龄也过了,也不容易进。反正他是一种代表,也说明现在党中央、国家领导人对于老革命、老一代开国元勋们很关注、很重视,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也不是说只要做了政协委员就是最优秀的,有些年龄大了,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等等,但是我总觉得这个还是能够说明当今的领导人很关心这些红色后代的成长,也希望他们能够在政协、人大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这是双方面的。
[主持人]:毛新宇本身就是研究毛泽东思想这一块的,他的提案就会关注一些怎么发扬、研究毛泽东思想这方面。您在当委员的时候,您有没有这样的提案?或者您那时候关注的是什么?
[周秉德]:有关周总理的一些提案,在发扬他精神方面没有专门提,我总觉得这是中央考虑的事情。我就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比如在淮安有一个周恩来纪念馆,是由江苏省文化厅领导的,在楚州区,也就是原来的淮安县,那里有一个周恩来故居的纪念馆,这个故居由当时的县委宣传部领导,另外还有一个叫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是在淮阴区,就是大的淮安市的地方管着。各行其事、互不联系、互不来往,我觉得这种管理体制,就是纪念同一个伟人,距离又都不远,都在一个城市里面,这样分散管理,很不科学,也不能够统筹的利用它的所有资源,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合理、不科学的现状。我有一个提案,就是希望把这三家统一起来,统一管理。这样把资源配置更合理的运用起来,领导也能够统一调度、统一考虑问题、统一宣传,怎么样更好的宣传周恩来的思想。所以这个提案提了以后,得到了江苏省委的重视,最后成立了一个淮安市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这个局把三家统一并在一起,在它的管理之下就有了一个科学的管理,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现在事实证明,也确实是这样的,三家联络也是挺好的,我本来想应该让三家合并,现在多了一个层次来管这三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周秉德]:其他的提案也是提了很多,有的是和别人一起,有的是我自己。我觉得比较典型的有两件事,一个是1998年,刚刚进入第九届政协的时候,根据当时的社会现象,写了一个“建议取消军队和公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