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1日,沈宏康以个人名义为慈溪范市太平闸利群希望小学捐款一万元,图为他与小朋友在亲切交谈,并给孩子们赠送反映革命烈士事迹的画册和书籍。(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提供)
送别名誉会长陈布衣同志不到四个月,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沈宏康同志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的病床上还放着 《留住红色的记忆》大型画册送审稿,这本画册中留下了宁波地区从大革命、土地革命起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许多先烈和著名战斗的纪念碑、纪念馆等照片,是在他和省市许多老同志一起推动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遗产。在他的病床上还留下了在建的庄桥思源公园、庄桥革命历史纪念馆以及蒋子瑛、朱洪山、陈爱中三位著名烈士塑像的设计稿……
可是他没能看到这些,就带着遗憾匆匆走了。
改革开放形势越好,先烈的精神更要继承发扬
北仑区是宁波改革开放的前哨,从北仑港深水码头建造那天起,发展很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有一华侨在家乡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墓地,有牌坊,有专门的公路直达,沈宏康闻听此事,还专门去看了一次。他无意评论这件事,但是却触发了他的无限感慨,因为同样在北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李长来烈士的坟墓当时还一片荒芜。李长来烈士虽出身大地主家庭,但能真心为贫苦农民办事。沈宏康受他的影响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对他特别敬佩。
北仑区没有一个革命烈士的纪念碑和纪念馆的状况与北仑区改革开放前哨的地位极不相称。在他的奔走呼吁下,北仑区历届领导和乡、镇、村领导,积极行动起来,在柴桥镇小山上先建起了大革命时期牺牲的中共镇海独支书记胡焦琴的纪念碑、亭,在新碶\镇建起了北仑革命烈士纪念馆,后来该馆迁到凤凰山附近,新建成颇具规模的北仑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在李敏烈士母校和林勃烈士牺牲的青峙延陵学校内,建起了林勃烈士和李敏烈士纪念碑;在白峰,建起了中共镇海特派员罗德生烈士纪念碑与吴家安烈士纪念碑。以上纪念馆、碑、亭主要是当地区、乡政府出资建造的,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也筹集了部分资金。有的乡镇街道,还根据各自的历史建了纪念馆,如小港街道改建和充实了蔚斗小学纪念馆,在戚家山上建造了 “7·17”抗日纪念碑等。
看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遍布北仑区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我愧对九十八位烈士啊!”
2004年初,沈宏康从抗日战争时期史料中,看到了一则记载:1944年2月11日,我新四军浙东纵队在奔袭前方村田岫山部时遭到敌人前后夹攻,伤亡一百多位指战员。
但是这许多烈士遗骨在哪里呢?沈宏康曾找当时任参谋的叶清达同志核实。叶老说大约是98人,负伤的也有几十人,但记下来的仅有六位干部。他又找解放后当过梁弄区委副书记的吴国强询问详情,吴国强讲了警卫大队政治指导员成君宜和他未婚妻徐志远医生的故事。
徐志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三次回到四明山,她的未婚夫成君宜就牺牲在那里。据时任桃花岭村民兵队长、党支部书记的老刘回忆,当时全村男女老少都上阵去抬担架,其中一副担架抬的就是成君宜同志。当时他的肚肠被打穿,血流如注,后来壮烈牺牲了。跟着的一个通讯员报出了他的名字,他们还从成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他与徐志远医生1940年在上海拍的订婚照片。老刘还说,他们抬了不少烈士和伤员,有的重伤员后来牺牲了,只因当时敌人尾追上来,村里人只好草草地把烈士遗体埋在山上。可当时有的烈士来不及抬出战场,后来在当时战场的位置造了四明湖,烈士遗骨可能就埋在湖底了。
听到这里,沈宏康眼含热泪: “50年代末和60年代我就在中共余姚县委当书记,我对不住这一批烈士啊!他们的父母还在盼望他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