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又特别想能够看到周总理小时候出生的地方、他成长的地方、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哪度过的,想看看他出生的房间、出生的院落和他小时候在那活动的一些城镇,当时是淮安县,那个城镇的状况和它周围的环境,大家都觉得非常亲切,又看了他的纪念馆。
[周秉德]:看周恩来纪念馆的时候,纪念馆想的很周到,事先拿了一个白布,拿了一个很长的布卷,希望大家签名。我最近刚刚得到一幅照片,可以给你们看一下。这个背景是什么呢?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纪念馆的后面有一个七米八的铜像,这个铜像为什么七米八呢?预示他活到78岁,这个铜像的后面是一个仿的西花厅的院落,这就是西花厅院落的背景,以西花厅院落为背景,因为有台阶,照相比较方便,所以就在这拍了这么一个照片,也是一个永久的纪念。大家看了以后都是非常珍贵的。所以说,活动很多。
周总理没有墓碑 他在老百姓心中有“心碑”
[主持人]:在110周年的时候,很多网友也来到我们的“周恩来纪念馆”抒发他们自己对总理的哀思,但是这些人很多没有见过总理,只是通过文字或者音像了解总理的事迹。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哀悼,应该和您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您作为周总理的亲人,每到这个日子,您是一种什么感觉?
[周秉德]:我从小就非常敬仰伯父,当然我也跟普通老百姓一样,非常爱戴这个人民的好总理。我觉得我是双重身份。作为他的侄女,只是其中之一,因为我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都是和大家在一起的,我也是一个老百姓。作为一个老百姓,他也是我最爱戴的人民总理。他过世之后,每年的1月8日,我们都会去纪念他、怀念他。一开始,因为他没有墓碑,没有一个场所是可以纪念他的,没有特定的、专门为怀念、缅怀他的环境,整个中国大地都是他的英灵。一开始,我们每年1月8日都会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去怀念他,那里面有他写的碑文,1949年建纪念碑的时候,他工工整整地挑了好多次,把它用起来,刻在墓碑上的,大家只能到那去缅怀他、怀念他。1989年以后,我们到了毛主席纪念堂的周恩来室,这个纪念堂有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位的纪念室,后来2001年党的80周年以后,增加了陈云和邓小平的纪念室,一共六个。每年1月8日都会到那去。1月8日,大家都知道是北京的三九天了,不论是多冷,风多大,从没有间断过,不管是亲属,还是原来在身边工作的人员,或者是工作人员的后代,都会去,从来没有间断过。大家都是非常怀念两位老人家。
[主持人]:您刚才说过,在中国没有固定的纪念总理的地方,整个中国大地都是他的英灵。在国外也有这样的地方。我不知道您听没听说过,在日本,有一个怀念总理的地方,是一块天然的石头,那个石头上有总理的诗作《雨中岚山》,不知道您去没去过?
[周秉德]:去过,我刚才说没有一个专门属于他的地方来纪念他,也不准确,因为有好几个纪念馆是专门用来纪念他的,这里我是讲墓碑。的确他没有一个确实的墓碑让大家去怀念他的,当然,他没有墓碑,但是他有了心碑、口碑、大家都在心中怀念他,这是不容置疑的。
[周秉德]:在中国,也不能说是没有,有周恩来的纪念馆,有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有周恩来故居,另外还有南京的梅园新村,梅园新村是我们共产党在南京的办事机构,但是因为是周恩来同志在那作为领导人,他是家长,当然也是以他的事迹为主的一个展览内容,所以纪念馆还是很多的,比如说沈阳的一个小学,还有铁岭的一个书院,有很多,不能说一个都没有。
[周秉德]:像日本的岚山,那里有一个墓碑,那个墓碑上的文字是周总理留学日本快回来的时候,在京都写的一首诗,后来,在8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一位老人非常希望能够给总理在岚山竖一个碑,就请廖承志抄下来,所以那是廖承志的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