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台下,他的名字叫夏光。”
沪剧《芦荡火种》编剧文牧也说过,在创作那部戏剧时,尽可能地把剧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挂个把字,以作纪念。例如郭建光就取了夏光的“光”字。
1996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记者在采访夏光时问道:“您就是《沙家浜》戏里的郭建光?”夏光这样回答:“不能这样说,戏剧中的郭建光是许多新四军指挥员的一个缩影,而我只是占了一个光字。”
的确,戏剧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是虚构和演绎的产物,不能与“原型”一一对照。然而,当年坚持在芦苇荡与日伪顽斗争的新四军英雄们,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刘飞,36个伤病员中职务最高的一位,后因伤重转移上海治疗。刘飞原名刘松清,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参加红军并入党,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江抗”东进时,刘飞任“江抗”政治部主任,战斗中被子弹打入肺部,几乎危及心脏。上海治疗后,刘飞随谭震林再入江南东路,此后转战南北,为革命立下卓越功勋,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夏光,湖南武冈县人,1927年进入毛泽东同志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从事地下斗争,两次被捕失去了与组织的联系。抗战爆发后,夏光在党的召唤下加入新四军并重新入党,“江抗”东进时任五路参谋长,因病到后方医院休养。夏光领导了新“江抗”最初的斗争,谭震林同志来东路后,夏光改任纵队司令等职务。解放后,夏光担任过几所海军学校的负责人。1955年,夏光受到错误处理,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他的错误处理给予了甄别纠正。现在,98岁高龄的夏光居住在南京。
黄烽,福建福安人,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并入党。“江抗”东进时任“江抗”政治部副主任。黄烽协助夏光,领导了新“江抗”初期的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黄烽于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叶诚忠,《沙家浜》中叶排长的原型,福建闽东人,出身贫寒,早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江抗”东进时,叶诚忠任排长,杀敌英勇,屡立战功。新“江抗”发展起来后,叶诚忠一直在以36个伤病员为骨干发展起来的二支队战斗,并担任过一连连长。这支部队被当地群众誉为“江阴老虎”。1944年,叶诚忠在与伪军战斗中牺牲,时任副营长。
36个伤病员,他们的英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这里难以尽数的。
阳澄湖畔,虞山之麓,
三九年的寒冬,
三十六个伤兵病员,
高举共产党的旗帜,
在暗影笼罩的鱼米之乡,
流着血啊流着汗……
——《你是游击兵团》歌词
从一支战歌到一出戏剧
很多人都知道京剧《沙家浜》是由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来,但要追溯这出戏的起源,还要从一支名叫《你是游击兵团》的战歌说起。
1943年10月,时任新四军6师18旅52团宣传股长的过鉴清,和从华中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分配来团工作的黄苇,谈起了52团团史,谈起52团从当年36个伤病员发展壮大的经过。两人决定合写一首歌曲。不久,由过鉴清作词,黄苇作曲的《你是游击兵团》就诞生了。时任52团政治处主任的彭冲还对歌词作了认真修改。
歌曲传唱开后,时任18旅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参谋长夏光都认为,36个伤病员发展起来的新“江抗”不仅是52团,还是整个18旅,于是这支歌又有了一个“歌颂18旅”的副标题。
1948年11月13日,作为战地记者的崔左夫采访淮海战役,华野一纵队司令员刘飞指着打扫战场归来的一支部队和崔左夫说:“这个团的前身是新四军6师52团,最早的一批战斗骨干是留在阳澄湖畔芦苇荡里的‘江抗’伤病员,他们的经历,以后你应该写一写……”
崔左夫一直记着这个事。1957年6月,崔左夫专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