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员和学生入伍。到1941年3月,只经过不到一年时间,当新“江抗”整编为新四军6师18旅的时候,部队已经发展到4600多人。
在1940年11月谭震林同志发表于《大众报》的《东路一年》一文中,他指出:“如果没有夏光同志独当一面的斗争精神和机智灵活应付当时的环境,那么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顺利的发展。”
1941年9月,日伪军开始大规模“清乡”,新四军18旅根据新的形势需要,北渡长江转战苏中,新“江抗”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沙家浜》唱词
忠义救国军原来“姓蒋”
《沙家浜》中的胡传魁队伍打着“忠义救国军”的旗号,是新四军的凶恶敌人。那么,忠义救国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
忠义救国军是一支“姓蒋”的队伍,它的前身是“八一三”事变爆发后,由国民党“军统”负责人戴笠、上海帮会头子杜月笙、杨虎等人组织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由杜月笙任主任委员。上海沦陷后,该部残存的1000余人根据戴笠指示撤到皖南整顿。1938年1月,戴笠将其改编为忠义救国军,明确其性质为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直属的敌后游击武装。3月,戴笠在武汉成立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亲自兼任总指挥。
沦陷以后的东路地区,有国民党部队溃退时丢弃的大量武器。日寇对城市和交通要道实行点线占领,广大农村处于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游击队”和“游击司令”,群雄角逐,鱼龙混杂。按其组织成分大致可分为:国民党散兵和警察为主体组成的;帮会头子和地痞流氓乘机拉起来的;地方人士出面组织的;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发起组织的。
戴笠先后派出多名特派员,到东路地区扩张势力,收编杂色武装。例如,于淘生原系戴笠手下一名老牌特务,1937年10月到浦东时,还只是国民党军队某部的一个特务长。上海失守后,于淘生搜集了一批散兵游勇,共有五六百人。这支部队军纪松散,敲诈勒索,甚至和毒贩勾结参与绑票,班长都带老婆,五六百人的队伍家眷就有一二百人。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也被收编为忠义救国军第四大队。
忠义救国军虽然也组织过一些针对日伪军的暗杀和破坏活动,但这支特务流氓武装的根本任务还是限制和打击共产党。1939年5月,它两次攻击“江抗”,9月初又集中3个支队向“江抗”进攻,1941年1月参加了围歼皖南新四军的行动,此后,又分兵三路向新“江抗”进攻,是江南东路地区进攻新四军的急先锋。
1946年1月,忠义救国军和其他特务武装合并为交通警察总队。
家中有人勤照看,
草药一剂保平安。
——《沙家浜》唱词
扮成郎中的县委书记是谁?
《沙家浜》戏中,有一位中共常熟县委书记程谦明,他扮成郎中先生,在敌人眼皮底下与阿庆嫂接头,面授机宜,布置新四军伤病员安全转移红石村。这位程谦明,在戏中反映的是中共地方党组织的形象。
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位“程谦明”,既是常熟党组织的代表,也是常熟地方武装力量的代表。
在崔左夫同志的《血染着的姓名》一文中,记载了这样一段真实的历史:一天,董家浜西南梅村的东来茶馆里,来了一位中年茶客,他一边喝茶,一边与茶馆老板小声交代,要把芦苇荡中的新四军伤病员全部转移到澄西张家浜,否则他们会全部饿死。这位茶客就是当时中共常熟县委委员、“民抗”司令任天石。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谈一谈前文也多次提到的,常熟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了。
1937年底,失去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李建模,在上海与中共江苏省委取得了联系,并受省委委派,任常熟县委书记,与共产党员杨浩庐一起来到常熟,建立党组织,发动抗日武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