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健也。终日乾乾,即终日健进不已;惕,警觉也。终日乾乾,至晚还加警惕,目若有凶厉可怕。注意如此集中,精神如此振奋,前途一定远大。
右录周易语以示乾儿。乾儿原名萃英,系华而不实的女性名。她却外柔内刚,颇有独立性,我以他有其祖父之倔强性,希望她发扬这一倔强性,因而字之为乾。”
徐特立解释为儿媳改名“乾”的短文
由此可以看出,徐特立为儿媳改名,不仅满含着老人家的一番情谊,而且寄予了父辈对儿女的厚望。正如徐乾所说:“一个人叫什么名字,并不含有重大的意义,名字的雅俗,更不能决定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下,但通过老爹爹为我改名这件事,使我体会到老人家对下一代成长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徐特立回延安后,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兼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工作非常繁忙。鉴于这种情况,组织上把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毕业的徐乾调到老人家身边工作,担任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从事文件收发整理和照顾生活的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徐特立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徐乾的成长。徐乾回忆:
“徐老叫我集中精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文化知识。他老人家亲自为我制定了作息计划,并要求我贴于座右,严格遵守。徐老要求我做到如下三点:一、每日工作8小时,上午4个钟头均作学习之用,不会客,不闲谈,不外出。二、下午2小时看报、看党的文件,另以2小时处理我给你的工作。三、星期日及星期六下午洗衣会客、整理衣服用具及外出会友。”
徐老既是慈父又是严师,他对于我的学习抓得这样紧,许多工作情愿自己动手处理,也要每天腾出四个小时让我专心学习。当时我年轻,好动不好静,没有养成专心读书的习惯,加上文化水平低,读理论书籍感到很吃力,而喜欢读那些故事性强的文艺书刊。在时间上也不能抓得很紧。老人家发现这些缺点后,不断地对我进行帮助教育。他多次以鲁迅和列宁为典范,来说明珍惜时间和把握工作中心的重要性。他教导说:“鲁迅以妨碍别人的时间为谋财害命,我以为自己浪费时间只是自杀政策。列宁的工作方法是把握中心的一环,平均主义的工作不会在工作中找到出路。”
1941年,徐特立将省吃俭用存下的6元边币买了一部《苏联共产党历史简编》(简称“联共党史”),送给徐乾,并在书的扉页上写了一段话,热情地鼓励徐乾:“乾儿,四年前你还是一个落后的家庭妇女,而今成了一个共产党员,实出我的意料之外。希望你真能继承我的革命事业,我从现在你的行动看有很大的可能性。”徐特立嘱咐徐乾暂时放弃其他书籍的阅读,专心攻读此书,并在学习的时间上也为徐乾作了具体安排:全书“四百三十页,日读二页,二百一十五日可读完”,这个安排体现了少而精的原则,防止了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偏差。这段话的最后,徐特立写道:“我今年已六十五岁,有似风中之烛,不知能否眼见你读完此书,了解此书,且能实行书中的原则。如果能看得见的话,我虽无子也还快慰。”对此,徐乾感动不已:“这段情深辞切、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表现了徐老对我殷切的嘱望,从中也看得出徐老宽广的胸襟。”徐老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滋润着徐乾的心,使这位小时候只读过二年半书的女孩子迅速成长了起来。
就这样,在儿子徐厚本去世以后,徐特立作为公公、作为父亲,同时也作为革命老前辈,以他伟大的气魄和感人的意志开始了对儿媳刘萃英的教育工作。徐特立强力抑制着家庭悲惨的内心痛苦,真心实意地为儿媳前途着想,鼓励、支持甚至盼望儿媳再婚,更鼓励、支持儿媳走上革命道路。单从书信来讲,徐特立就给徐乾写了30多封,贯穿了对儿媳终身大事的关怀和毫不考虑自己年迈无人照料的思想,饱含着革命家庭的骨肉感情和理想情怀。面对这位爱媳如女的慈爱、伟大父亲,聪明理智的徐乾深受感动,立志不离开徐老,下决心带着小女把两位老人服侍到老,革命到底。从此,徐乾作为徐特立的儿媳和秘书,长期生活在徐特立身边,奉伺老人近30年,直至徐特立于1968年去世。对此,谢觉哉曾称赞徐乾“不止是一般儿女之孝,而已近乎道矣!”在这过程中,徐乾时时处处以徐特立为榜样,学习老人家“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崇高精神,在知识、品德、能力等方面迅速成长。正如徐舟所说:“我的舅母徐乾同志就是在外祖父的直接关心和帮助下,经过自学而由一个念了两年小学的家庭妇女,提高到具有相当专科文化水平的党的干部。”凡是与徐乾打过交道的同志,都深深感觉到徐乾“颇有徐老遗风”。目前,作为中组部副部级离休干部的徐乾,已是94岁高龄,在北京寓所安度晚年。
徐乾的成长历程,不仅是徐特立教育成功的一个典型,同时也充分显现了徐特立的高贵品质和感人风范。
徐乾同志近影
1957年徐特立80岁时合影(后排右起徐守珍、徐陌青、徐乾,吕勤昭(副官)、徐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