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梁堂华:徐特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组图)
2017-08-08 09:19:55
作者:长沙师范学院徐特立研究所 梁堂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徐特立(1877-1968),湖南长沙人,毛泽东主席最尊敬的老师,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1937年徐特立60大寿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给他写了一封贺信,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指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并高度称赞他“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的学习精神。1947年徐特立70大寿,中共中央的贺信中写道:“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你对别人是诲人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徐特立(1877-1968)

1938年9月徐特立和毛泽东在延安合影

    一、年少时读私塾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出生于长沙县五美乡(今属江背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个憨厚老实的农民,没有文化,不善言谈,辛勤耕种家里的几亩田维持生活,农闲时烧窑,卖点砖瓦,有时还帮人挑担,挣点钱。徐特立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他妈妈由于劳动繁重,身体一直虚弱多病,在徐特立才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去世后,他们一家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了。父亲没办法,只好忍痛将大女儿送给人家做童养媳,自己带着才10岁的大儿子下地干活。4岁的徐特立就留在家里,照看2岁的妹妹。每天黄昏,天渐渐黑了,兄妹俩眼巴巴地等着爸爸和哥哥回家。两人常常搬一条长板凳放在屋子中间,面对面地坐着,互相看着背后,生怕有害人的东西出来。

    少年时代的徐特立,努力地帮着家里干活,放牛、砍柴、参加田里的劳动,什么活都干。他还非常乐意帮助他人。有个叫陈子吉的小伙伴,年纪小,个子矮,上山砍柴时徐特立总是象哥哥一样照顾他,先帮他砍满一筐后,再动手给自己砍。

    徐特立9岁的时候,他父亲因吃惯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想方设法筹措了一点学费,送他到蒙馆读书。徐特立读书非常勤奋,当年背的一些诗词和文章,直到晚年还倒背如流。

    徐特立12岁那年,伯祖父去世,没有子孙,父亲就把徐特立过继给伯祖母做孙子,继续在私塾读书。3年后,伯祖母也去世了,15岁的徐特立被迫辍学,和伯祖母给他找的童养媳熊立诚,一起支撑这个家庭。

    18岁的时候,为了谋生,徐特立开始开蒙馆教书,利用空闲时间勤奋自学。他晚年回忆当年的情形:“日间总是替学生做事;自己读书,要到晚上八、九点钟以后,每日只读两三点钟的书。平日走路,同晚上睡醒了天没有明的时候,就读书。口袋常带一本表解,我的代数、几何、三角,都是走路看表解学的;心理学、论理学,都是选出中间的术语,抄成小本子,放在口袋里熟读的。我读中国的旧书,总是常在要紧的地方划线,以便记忆和复习,有时选出要紧的句子用本子抄。我学《说文》,不晓得写篆字,晚上睡不着及走路时用手指在手掌中写来写去。……我从半教半学,读了许多古书,还读了旧的地理、历史和数学。”

徐特立早年自学过的书籍

    二、20岁制定破产读书计划

    徐特立读书不仅刻苦,还有很有决心和魄力。20岁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书可读了。那时印刷技术还很落后,印一本书很不容易,穷人家书本来就不多,徐特立的家乡五美乡又很偏僻,没什么地方去借书。如果买书,可书太贵了:一部《十三经注疏》要15串,一本《庄子》也要300文,而他第一年教蒙馆的全部收入才不过3串钱,尽管后来逐渐增加到20串钱,但如果买书还是买不了多少。面对这种情况,徐特立反复考虑,下决心做出了一个计划——“十年破产读书”。这就是,将每年教书所得的20串钱作为家里的生活开支,而将祖母留给他的几亩田,逐年变卖,专门用来买书。争取花十年时间,把书读通,但这样也就势必破产。这一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充分显现了青年徐特立的过人胆识与决心。因为面对这种情况,大多人都可能为守家业而勉强度日;相反,如果祖辈留下的财产特别是田产不能保住的话,那会被人称为“败家子”。所以,有人看着徐特立卖掉田产去买书,笑他傻,说田产才是好东西,买那一堆堆的书有什么用?徐特立不顾讥笑,在征得妻子同意后,果断地开始实施这一计划。

    三、30岁改名“特立”

    “破产读书计划”执行到第八年也就是1905年,徐特立28岁了,家里经济濒于破产。此时,清政府废八股,改考经义,并加历史、地理。徐特立决定去试一试,于是设法筹措了几串钱,赴岳州(今岳阳)参加了会试。由于他早就是以求学问作为目标,博览群书,因而初试取得了在3000名考生中名列第19名的好成绩。

    成功似乎已经不远,然而徐特立又面临了一个简单的难题:复试要交一元卷费,哪里去找呢?他正为此发愁的时候,同考的一位富公子表示愿意解囊相助。这时候,徐特立想到考前借贷无门,现在才取初榜,便有人主动资助,不禁感到世态炎凉,而受恩多则立朝难,受私恩就不能秉公理。想到这里,他断然决定不再参加复试,卷起行李踏上了归途,并口占七绝一首以言志:

    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非同泽柳新梯弱,偶受春风即折腰。

    为了表现自己卓然独立、不同流俗、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思想,他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懋恂”改为“特立”,立志勤奋读书,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

    四、40多岁赴法国勤工俭学

    1919年,徐特立已经43岁,是湖南很有名望的教育家。可他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决定到法国去勤工俭学。很多人劝他不要去,说他年纪都这么大了,不要去当“扶拐杖的老学生”。可他说:“一般人都说年老者不能求学。年老的人多半在社会上有些权柄,倘若全不求学,社会上受害就不小,……我今年四十三岁,不觉就到四十四、四十五,一混六十岁来了。到了六十岁,还同四十三岁时一样无学问,这一十七年,岂不冤枉过了日子?这一十七年做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六十岁时来悔,那就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

    徐特立卖掉一些书,筹了一些钱,和一些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一起到法国勤工俭学。一边打工,一边学习。

    到了法国,必须学法语。徐特立缺了两颗门牙,发音常常不准。为了纠正发音,他不但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甚至还时常对碰到的法国小朋友说:“小朋友,我读一个音给你听听,我读得不对,你来纠正,好不好?” 于是,他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一直读到小朋友点头说好,才肯罢休。

    由于年纪大,记忆力也没那么好了,但徐特立坚信“纵愚蠢,断没有一天学一字学两字也不能的”,于是学习更加刻苦。当年和他一起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熊信吾后来回忆:“在木兰公学,我和徐老同住一个房间。一天晚上,我睡得正香,只听见一阵‘嗦、嗦、嗦’的声音,我还以为是回到了故乡,谁在赶狗呢!起来一看,原来是徐老在睡梦中念着‘石灰’、‘白菜’、‘热’三个同音的法文字。解放后,有次我讲起这个故事,还笑着问徐老:‘你那石灰、白菜、热三个法文字,分得清楚了吗?’他深有感触地说:‘读书不用功夫不行啊!我那熟读、熟写、熟背的方法可真好!’”

    经过刻苦努力,徐特立终于能够说法语、读懂法语书籍了。他进入巴黎大学,学习物理和数学。

徐特立(前排正中)与留法同学合影

    五、50多岁学俄语

    1928年底,党派徐特立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去学习。这一年,他已经51岁,但他态度很谦虚,学习非常认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当时同在中山大学学习的李伯钊(杨尚昆夫人)回忆:“他为了深研马列主义的理论,不顾年老,还到这里来做一个老学生,这能不令人感奋吗?本来徐老对汉学就很有研究,并曾留学法国多年,知识很渊博,但他没有任何骄傲和自矜的表现;相反,却有着一种甘当小学生的学习精神。他的门牙缺了,读起俄文字母来,发音很难准确,记忆上也有困难,今天熟读了明日又忘了。但他从没有畏难的情绪,常常是一边在走廊上走动,一边咿咿呀呀地大声读着,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单词,都是一读就是几十遍甚至百多遍,直至完全记住了才止。由于他这样苦学,不多时间,也就有了显著的成绩。”

    六、60多岁学解剖学

    1940年,63岁的徐特立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有一次,徐特立得了胃病,在中央医院住院治疗。一天,同志们去探望他,推开病房门一看,只见桌上摆着骷髅头,床旁吊着人体骨骼。大家吃惊地问:“哎呀,徐老,你这是怎么啦?”徐特立不急不忙,笑着说:“哦,没什么,我这是利用医院现成的设备,抓紧时间研究点新学问呀!”结果,徐特立住了20来天院,又学会了一门新的知识——生理解剖学。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梁堂华:浅谈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
·下一篇:无
·特稿:徐特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组图)
·梁堂华:浅谈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
·特稿:浅谈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
·梁堂华:抗战初期徐特立对张治中的统战工作
·特稿:抗战初期徐特立对张治中的统战工作
·人民之光我党之荣缅怀徐特立先生
·姚老庚:人民之光我党之荣缅怀徐特立先生
·特稿:人民之光我党之荣缅怀徐特立先生
·浅谈徐特立在湘期间抗日战略思想
·徐特立名言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梁堂华:徐特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组图)
特稿:徐特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组图)
梁堂华:浅谈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
特稿:浅谈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
梁堂华:抗战初期徐特立对张治中的统战工作
特稿:抗战初期徐特立对张治中的统战工作
都江堰市长征书院与街道社区联合举行“铭记光辉历史
李崎、刘勇、王丹萍:都江堰市长征书院与街道社区联
特稿:都江堰市长征书院与街道社区联合举行“铭记光
苗贵华:四川华蓥:重走游击之路练意志(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