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老故事
浅谈徐特立在湘期间抗日战略思想
2015-07-14 11:37:05
来源:中共延安五老思想研究会
作者:王昕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摘要:徐特立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共产主义战士。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徐特立以八路军驻湘代表身份从延安返回故乡长沙。向湖南人民宣传抗战,促进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直至1940年返回延安。在湘期间,他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根据党的方针政策,联系国内外实际情况,写了大量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章,阐述了有关抗战的许多重要政治问题。如:政党和政府问题,抗战的国际国内战略问题等。由于他的真知灼见,被时人誉为“政治预言家”。本文试结合徐特立在湘期间的相关著述,联系时代背景,对其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加以具体分析,全面诠释徐特立对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形势、抗战任务、战略、战术以及前途的深刻思考与理解,重新认识评价这位“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

    关键词:抗日战争;  徐特立;  战略思想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对我国发起疯狂进攻。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再次制造事变,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强敌入侵,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峻危机。抗日则存,不抗日则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早在1935年,便针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表示捐弃前嫌,一致抗日。一直以来,始终不断积极推动全国抗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随着全面抗战局面到来,第二次国共合作逐步正式形成。

    193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将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在中共的一再催促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随后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正值此民族危亡之际,年逾花甲的徐特立不辞劳苦,不顾年迈,临危授命。以八路军驻湘代表身份,从延安返回长沙,向家乡人民宣传抗战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战,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从1937年11月到达湖南长沙,到1940年8月返回延安,徐特立在湖南工作了近三年时间。在此期间,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根据党的政策,分析国际国内形式,对抗战的任务、战略、战术以及前途,做了科学预见和精辟论断。他的这些战略分析和观点,不仅很快为发展的事实所证实,而且对于当时讯息相对闭塞,不易听到真理声音的湖南人民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极大的坚定鼓舞了湖南人民的抗日斗志,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以后对抗日战争的具体分析,战略构想、抗战政策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启迪作用。

    徐特立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站在马列主义的高度,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纵观国际风云,联系中国国情,运用唯物辩证法,具体详细的阐明了他对抗日战争必定胜利的看法及战略思考。深刻通透、鞭辟近里、入木三分,充分展现了他“政治预言家”的才能,也彰显了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徐特立的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国际、国内两方面。国际方面,即对世界形势的把握,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反侵略民主阵线,分析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抗战的影响等。国内方面,即中国抗日战争,对敌我双方战略战术的把握,对抗战能否胜利和前途的分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等。现就徐特立的战略思想加以具体阐释:

    一、国际方面

    (一)国际形势

    国际形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所有互相关系的现状及其动态。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正是欧洲及世界形势风云变化之时。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矛盾。为了转嫁危机、摆脱困境,不少国家走上了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道路,发动侵略战争,试图以此解决问题。面对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挑衅,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采取了绥靖政策,“姑息养奸”,并试图将“祸水东引”引向苏联,以“坐收渔利”,大大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使得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处于战争的阴影之中。日本侵华战争正是在这种国际形势下进行的。

    徐特立早年赴法留学,深刻地体验并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无法解决的根本矛盾。对帝国主义列强间的冲突也了然于胸。他在谈到我党为什么主张在国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反侵略民主阵线的问题时,就十分正确的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这种国际形势。他认为,要认清当时的国际形势,就必须要分析各国政党、政府和人民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他说:“目前的国际纠纷的祸根在西方是地中海问题和中欧问题;在东方是中国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关于世界的集体安全,都是全世界各国的政党政府与人民厉害切身的问题。这三个世界问题,其中之一起了变化,不独影响其他两个问题,还影响到各国的内政与外交。” 他详细分析了各帝国主义之间及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种种矛盾情况,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他们相互之间可以分为破坏均势,和维持现状两个集团,同时国内有维持民主和法西斯蒂两种普遍的斗争。......目前侵略的战争更迫切的威胁着世界的人类,无论哪国的民众都是反对侵略的。因此侵略国内部的矛盾,便随着战争的发展,一天天增加。他们正在打国外的敌人时,同时要防国内的家贼。目前的日本正是这种现象。其他反侵略的国家,却与之相反,当着政府发动了反侵略的运动,国内的矛盾反而一天天和缓,同时还可得到各国人民的同情和帮助。” 这些独到的见解,极大的鼓舞了中国民众的抗战热情,在复杂纷纭的国际环境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二)国际矛盾与冲突

    国际矛盾与冲突是不同国家为争夺权力、地位、资源以及因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的国家之间目标的不可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产生相互压制,消灭对方的行为,引发国际危机或战争。这在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尤为突出,利益与权力之争正是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本质所在。徐特立巧妙地洞察到这一奥秘,用来分析中日战争,他指出:“我们应该严重注意,应该深刻地认识德意两国,是日寇进攻中国的支持者,而不是我们的朋友。同时,社会主义只能建设在独立国家之上,所以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殖民地的解放,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苏联和全世界的民众,尤其是前进的无产阶级,就不会让日本灭亡中国;他如英美尽力维护在华利益,也不会让日本独占的。尤其是日本占领沿海各省,得到海军根据地的便利以后,更威胁了英美在太平洋海军的地位。因此,英日和日美的矛盾,是随着中日战争问题而发展的。英美需要中国做它的与国打击日本。 ”徐特立这一番精辟的论述,阐述了中国在帝国主义矛盾中举重若轻的地位,也表明了中国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得到外援,进行伟大的抗日战争,绝不会轻易灭亡。

    在如何看待当时气焰嚣张、疯狂不可一世的德、意、日法西斯问题上,他强调指出:“我们应该知道:法西斯蒂疯狂的进攻,并不表示他们力量的强化,而是表示他们国内矛盾的强化。试看中日问题,关系的变化,是反映着日本法西斯军阀与民主势力的冲突,例如反共团与民政、政友两党的冲突;德奥问题,是反映德国代表地主阶级的国防军部与代表金融资本的希特勒的冲突;至英德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反映德奥的变化,另一方面则反映意国财政的困难。意国得了阿比西尼亚,而无力开发财源,德意进攻西班牙徒然消耗物力人力,没有得到补偿。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只能做到对中国的破坏,战争不停,建设就没有可能,还要继续消耗军费,目前实力削弱的是侵略国日德意,而不是和平阵线。目前的国际变化,根本上是由于侵略国内部矛盾促成的,是与国内形势的变化相互交错的。” 通过具体细致的矛盾分析,徐特立作出结论“过高估计法西斯的力量,是错误的。”及其正确的估计了敌人的力量,对于抗战形势分析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坚定了广大君民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他也强调不可盲目乐观“我们也不要把法西斯集团孤注一掷的侵略作用,过于忽视,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国际法西斯疯狂的进攻,有引起中国失败主义者从新鼓吹投降的危险。”对于正确认识抗日战争,分析敌我力量,战争成败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国际反侵略民主阵线

    徐特立在分析了国际形势、国际矛盾之后,根据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指示,进一步提出国际反侵略阵线的主张。这自然与我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脉相承。虽然“国际反侵略民主阵线”并不是徐特立首创,但是他极力赞同认可并宣传这种策略,极大的领会了这种策略的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徐特立指出“目前侵略的战场更迫切的威胁着世界的人类,无论哪国的民众都是反对侵略的”,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针对法西斯国家咄咄逼人的强硬态势,将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互相帮助,团结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孤立法西斯侵略势力,最终战胜法西斯国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是中共一贯的策略方针,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徐特立将它放大到国际社会;联合起来、互相援助反对法西斯侵略。他的这种高瞻远瞩,逐渐在日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体现。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天,英国、美国政府均表示对苏联给予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夺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是徐特立在1938年的湖湘大地所坚持主张的这种国际斗争策略,足见徐特立对世界局势把握的精准,分析的透彻。无愧于“政治预言家”的美誉。

    二、国内方面

    (一)抗日前途

    中国的抗日战争能不能取得胜利?前途怎样?这是抗日战争初期,全国民众最为关心和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不少民众因为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前线战场的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丧,面对日寇的猖狂进攻,情绪低落,从而陷入“亡国论”的阴影中。然而徐特立,则在此时期,大胆断言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而且中国可能从半殖民地性质转变到完全独立的国家,但是战争必须是持久的。并且例举了充分的理由:“中国人口众多、面积广大、物产丰富,在物产上是一个大国,数十年来,流血的革命经验,和英勇牺牲的决心更证明他的伟大......”此观点先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而提出,俨然显示了徐特立与毛泽东相似的战略眼光,都看到了“敌小我大”,看到了日本是一个资源稀少、人口稀少的岛国这一缺陷,而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优势;同时又看到“敌强我弱”,日本是现代化的工业化帝国主义强国,而我国则是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徐特立认为,抗战必须是持久的,以此来“拖垮”日本。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徐特立特别提出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中国革命是经过各种不同的阶段,在鸦片战争以后,由锁国的国策,进到富国强兵,再转到甲午以后的维新运动和辛亥的革命运动;由物质救国,转到政治救国;由政治改良,转到政治革命,这已是进了一大步。民国十四年到十六年的大革命,给工农以政治的权力,又进一步。此后还经过国共两种不同的经济建设,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两种不同的军事建设;战略战术,两方面都有自己适合国庆的特点。以上这些富足的经验,是历史不经见的,和国际间所没有的。这也是保证我们抗战可以获取胜利的一个条件。但是在历史上所犯的严重错误,是不可继续的重演,致否定了我们可宝贵的历史教训。” 他在这里说的“历史的教训”,就是在正告国民党当局,不能再打内战,必须搞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给工农以政治权力”,实行全民动员,全民武装,这样就一定可以克敌制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战略战术

    1.敌我战略分析

    徐特立在阐释他的抗日战略思想时,首先进一步分析了日本过去敢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原因,是由于英美的旁观,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内部的不统一,整个世界除中国少数爱国军官和士兵外,没有任何人与日本抵抗。这是孙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是日本政略的胜利,而非战略战术的胜利。而我们,“我们和日本作战,在卢沟桥事变以前完全是政略的失败,自卢沟桥事变以后,政略和战略,都有错误,而失于政略者居多数。南京的失陷,战略政略均有所转变,而政略还落后于战略。但是抗战到底的国策,战胜了投降主义,统一了政治的目标,是政略上伟大的胜利。这一胜利,奠定了今后战略胜利的基础。”

    在具体分析日本的战略战术时,指出“先天不足的日本独吞富于革命经验而且地大物博的中国,只能用蚕食政策”。指出“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进攻中国的战略,主要是歼灭我们大的兵团,消灭主力,求得我们投降,为城下之盟。……” 他还分析了日本占领东北四省以后,又继续的占领华北、华中、华南及沿海若干地区而始终不向中国宣战的原因,是“因为宣战以后,就只有或和或战的一个条件。不宣而战,就可以经常在战争过程中提出和平,随时用和平条约取得前次战争的过时和扩大第二次战争。”同时他强调“目前日本只能做到破坏中国,而不能肃清或巩固已得权益,更谈不上建设。虽然占领了中国不少的地方,但都是破坏成为荒野。……如果我们不与他言和,(日本)必然要遭到军事冒险的失败,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便是前车之鉴。”除此之外,他还再次指出,中日战争的发展,战略战术的变化,在国际上固然要受以下方面的影响:一、英国外交政策的动摇;二、美国外交政策的孤立态度;三、中欧弱小国家在法德意关系中起了变化;四、国际联盟本身发生了问题;五、各国国内的政变。但主要的还是中国国内的因素,因为外因必然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目前外患十分紧张时,除对于抗日有重要关系的问题外,应当采取许多妥协的办法以便集中力量,与日寇作战” 。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辛亥革命时期的吴玉章
·下一篇:甘为“焦官”的谢觉哉
·徐特立三不要的家规
·纪念徐特立先生诞辰140周年(组图)
·徐特立故居和徐特立纪念馆
·徐特立故居和徐特立纪念馆
·徐特立,毛泽东最敬佩的老师
·王太行:纪念徐特立先生诞辰140周年(组图)
·梁堂华:徐特立在南昌起义中(图)
·特稿:徐特立在南昌起义中(图)
·谷安仕、梁堂华:徐特立与熊瑾玎:亦师亦友一生情(组图)
·特稿:徐特立与熊瑾玎:亦师亦友一生情(组图)
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