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皖南突围中的新一团
2009-12-16 13:31:35
作者:张铚秀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我们继续向西北方向行进,这时只剩下200多人了。给养也完全中断,只得靠采撷山茅野菜,掺和有限粮食来充饥。队伍踏着沉重的步履翻山越岭,涉水渡河,边走边收拢兄弟部队被打散的同志。天天都是夜行晓宿。有一个白天,我们在一个山头上,发现敌人搜索并放火烧山。我们隐蔽在一片疏林里,敌人没有看到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同敌人正面硬拼。为了不暴露目标,我们以小分队的方式,散开隐蔽,避开敌人。我带领的一个小组。刚刚来到靠近一幛茅屋的斜坡上,却清楚地听到了敌人的说话声。眼看战斗就要打响,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急中生智的小警卫员伸手把我拉到鸭棚的的水塘里。恰好鸭棚四周长着密密实实的芦苇,外面的人看不清里面,站在水塘里却能清楚地看到外面的动静。我们在齐腰的鸭棚水塘里,整站了一个白天。傍晚时分,大概敌人也害怕遇到我们的部队,便咒骂着,吆喝着下山了。
    在高山野岭中隐蔽行军,常常是三五天才能吃到一顿饭。遇到敌人搜山,又得时常分散,然后集中。白天蹲山头,看地势辨方向;夜深人静才进入纵横交错的山林小道,摸索着往前赶路。饥饿、疲劳又延缓了行军速度。按路程计算,从皖南地区到繁昌的江岸边,不过百多里路,然而,我们却走了一个多月。直到2月底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终于渡过了长江,到达无为地区,三营营长郑贵卿开始一直同我在一起,两天以前分散隐蔽时分手了,到了江北,我们才会合。一营营长李元,是我到达无为后的一个多星期才见面的。
    新一团在皖南突围中,历尽了艰辛和曲折。尽管付出了重大牺牲,遭受重大损失,但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仰,为解放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在极端艰险和困难的时刻,直至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为敌人所压倒的决心和对胜利的信念,始终是鼓舞我们的巨大力量。尽管新一团连同零星收容的同志最后只留下两百多个人。然而,作为一个有建制的战斗集体,我们始终不屈不挠地战斗着。这200多人,是200多颗火种,播撒到大江南北如火如荼的抗日前线。我到皖中以后,军部命令我带几十名突围出来的干部到达盐城,在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进行短暂的学习。接着,奉陈毅军长和刘少奇政委的命令,我又随傅秋涛同志一起来到新建七师的战斗岗位,踏上了新的征途。
    皖南事变中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指战员,为国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谱写了我军作战史中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我是亲身经历过这段往事的幸存者,皖南事变的情景,常常唤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我认为,作为一个指挥员,一个共产党员,在象皖南突围时处于敌众我寡、甚至陷入绝境那样极端困难、严重危急的情况下,应该更坚定勇敢地站在斗争的前列,团结和带领群众,依靠群众的智慧,利用一切条件和力量,抱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去战斗。作为一个指挥员,一个共产党员,还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想到党的领导和革命的根本利益,牢记烈士鲜血换取的教训,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和指示,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为保卫和建设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让革命旧址成为历史丰碑 永远耸立在人民心头——记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文物事业发展历程
·下一篇:新四军后代向我馆捐赠革命文物
·封一(组图)
·封二、封三(组图)
·高层微妙关系使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失利
·与蔡长雁同志发表的《试论曹甸战役与皖南事变之间的关系》一文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略论新四军文化建军之路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分
·爱国主义进校园 铁军精神育后人——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铁军精神进校园”巡展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5•18国际博物馆日
·先辈浴血奋战九死一生 后代寻迹思源继承遗志——“皖南事变战地行”寻访活动纪实
·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再次“拥抱”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地址:安徽省泾县云岭镇罗里村 邮编:242546
电话:0563-5901022 传真:0563-5900315
E-mail:N4A19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