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选登 >> 第一卷 通讯员之路
22.要“快”更要“准”
作者:王开忠
浏览次数:
2024-11-26 17:24:29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搞报道要讲究“快”,但同时必须严格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做到准确无误。如果求“快”而忽视“准”,往往会出问题。

    1987年5月中旬,铁道部十七工程局报道员宋占波同志向我提供一个报道线索,说南同蒲铁路复线边施工边行车已经2300多天无事故。我认为这条线索不错。但是,这件事涉及单位多,一定要把具体情况弄清楚。于是,我们先后找承担施工任务的铁道部3个工程局的有关领导同志进行了采访,还向担负运输任务的北京铁路局临汾分局进行了调查。稿子写好后,又请这些单位一一核实。有一个单位的领导同志对其中一个数字提出疑义,并建议我到铁道部机关审核一下。我去铁道部机关找有关人员,正巧他外出了。3天后才能回来。这时,有的同志对我说:“稿子不能再拖了。再说,那个数字不一定有问题,快发走吧。”我也急着发稿,便把稿件装进了信封。朝邮箱投寄时,我犹豫起来,万一那个数字错了咋办?为了保险起见,我又把稿子拿了回来。等了3天,铁道部机关的那位同志回来一审核,那个数字真的错了,竟比实际数字大了1倍!我吓出一身冷汗,要是当时急着把稿子发走,岂不出了大问题。于是,我当即作了更改。后来,稿子被新华社播发了。

    这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体会到,新闻要“快”,但更要“准”。我们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在“准”的前提下求“快”,千万不要单纯为了“快”而忽视了“准”,宁肯晚发稿或不发稿,也不能让失实的报道出现在新闻媒体上。

    附:南同蒲铁路复线边施工边行车 创两千多天无事故全国纪录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通讯员王开忠、宋占波)  截至5月25日,国家重点工程南同蒲铁路复线施工创造了边施工边行车2337天无事故的全国最高纪录。

    南同蒲铁路是晋煤外运的一条重要通道。为了加快晋煤外运速度,1980年,国家决定修建铁路复线,同时要求施工服从运输,新线施工时,旁边老线继续通车。这样给安全施工和行车带来很大困难。1981年底以来,承担施工任务的铁道部十二、十五、十七工程局与北京铁路局临汾分局密切协作,实行分区间施工、分区间竣工、分区间开通的方法,保证了施工、行车两不误。施工中,各工程局推行安全目标管理,层层制定安全包保责任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班组和人头,上下形成安全施工网,有效地避免了各种事故隐患的出现。

    由于复线施工,新线距老线很近,采用机械化作业安全系数低,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行肩扛人抬的施工方法,把一根根枕木、一节节钢轨铺设在三百多公里长的铁路线上。承担列车运营任务的临汾铁路分局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开通运营时间,没有发生一次行车事故。现在,这条铁路线上,每天列车通过能力由原来的20.5对增加到28对,大大提高了晋煤外运能力。

    原载1987年5月27日《山西日报》等报纸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23.耳朵要“长”
·下一篇:无
·23.耳朵要“长”
·24.选择最佳角度
·25.注意“首次”
·26.脚板底下出新闻
·27.反映众多人关心的问题
·28.广交朋友能使耳聪目明
·29.要“挑着吃” 不要“碰着吃”
·30.眼睛要“尖”
·31.要“产销对路”
·32.注意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报道
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