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发表讲话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因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信仰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丰富、深厚的文化信仰、道德信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当更加珍视我们祖先传下的信仰。 世界上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据统计约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但没有宗教信仰绝不等于没有信仰。信仰具有多种形态,文化信仰、道德信仰是最丰富、最深厚、最持久的信仰;人类信仰是多元的,对一个人而言,除了宗教信仰、文化信仰外,还有科学信仰、政治信仰,乃至生活信仰。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反而有许多的人感到困惑迷茫了,许多人感叹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失去了传统的信仰;有人因此提出,传统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过时了,是否应当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千百年来由人民大众一代又一代沉淀形成的;并由孔子、老子等历代学者归纳和提炼的。今天不仅不应把传统的东西全部推倒,而是要结合新的时代环境,重新提炼和发展,在传统价值信仰基础上,形成契合当前时代特征的价值信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当更加珍视我们祖先传下的信仰,同时亦应展现更加进步、更加包容、更加自信的胸怀。 我们为什么要把我们的信仰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呢?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以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文化,全面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他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5000年的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走过来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更根本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须以中华文化为本。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即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都要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历史阶段,一定的历史时期,在很多方面出现了贬低,否定甚至摧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严重错误倾向。众所周知的“文革”对中华优秀文化,对儒学、宗教等领域的文化的破坏及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教训极为深刻。其中最严重的错误倾向就是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教条主义及极左思潮。 习近平对中华文化的论述,可用伟大的转折、历史的飞跃概括: 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实现了伟大的思想转折。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一般的误解是同旧传统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相一致,其历史的继承性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关键是如何继承的问题,只能扬弃而不能实施彻底决裂,应当说,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 第二个伟大的转折,就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实现了从贬低、否定、摧残中华文华到继承、弘扬中华文化的伟大历史转折。 第三个伟大转折,即从近代百余年来丧失民族文化自信心,自毁中华民族伟大文化长城;转变到充分认识中华文化,中华5000年历史文明的伟大辉煌及其对中国发展、世界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的伟大意义,从而恢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民族文化的自觉。 我们要根据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重要指示为指导思想深刻认识: 第一、“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历史进程中凝聚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决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成落后的东西。” 第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华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就源于中华文化。” 第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第四、习近平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五、“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第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几分几合,几遭侵略,都不能被分裂和消亡,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第七、习近平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观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第八、“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