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9月中旬,王德泰、魏拯民率领军部继续在抚松境内活动,牵制敌人,等待第二军第四师南下会合。这时,交通员送来二军五师参谋长陈翰章的捷报,王德泰军长看后非常高兴,当即请交通员转达军部对五师的祝贺,希望五师努力奋斗,取得更大的战果,并向史忠恒师长表达问候。
1936年9月12日,五师一部在道南特委书记张中华、第二军第五师第四团团长侯国忠指挥下,成功颠覆日伪970次军用列车,共击毙日军第十二师团士兵100余人,伤30余人:毙伤军马160匹;缴获步枪354支、机枪10挺、追击炮3门、步兵炮1门、子弹5万多发。不能带走的武器、机械、建筑物资和其它器材与军用列车一起焚毁。战斗中,二军四团七连连长张颜明、战士梁洪章、张发思等9人牺牲,负伤12人,1人失踪。陈翰章参谋长在捷报中说:人民群众称赞此次战斗是“惊天动地的大胜利”,“博得吉东美评”。
抗联第二军第二师指战员在传达“河里会议”精神之后,即根据抗联第一路军编制序列改为抗联第一路军第二军第五师,继续在绥宁与延边北部地区进行游击活动,同抗联第五军并肩作战。第二军第五师继续以宁安县南湖头、房身沟一带为中心.活跃于西至额穆,东到穆棱、东宁的广大游击区,并不时派出兵力返回延边老游击区,打击敌人,鼓舞群众,在统一领导中东路东段道南绥宁地区及延边地区的道南特委领导下坚持抗日斗争。
1936年5月起,日伪调动大批兵力对宁安县南部区域进行疯狂“讨伐”。为粉碎敌军的“讨伐”,第二军第五师第五团主力于7月自宁安进行东移,第五军军部也于8月初从宁安东移。
9月10日,五军军部在向东转移途中,周保中军长收到牡丹江方面传来的情报:两日之内有一列军用列车从哈尔滨出发开向北满国境线绥芬河方向。周保中查看地图,发现12日晚列车大概经过牡丹江东部代马沟一带。
当时,五师四团团长侯国忠和道南特委书记张中华率领的部队正在这一带活动。于是,周保中决定二军五师四团3个连、五军军部警卫营两个连,与反日山林队黑山部联合行动,总计兵力400余人。决定这次战斗由第五师参谋长陈翰章统一协调各参战部队,张中华、侯国忠负责一线指挥。
11日夜,部队秘密运动到中东铁路滨绥线代马沟与九站之间设伏。我军设伏地点叫小砬子,地势险要,两侧砬子上长满了几米高的柞树棵子,视野开阔、居高临下,易于隐蔽。
侯国忠将400余人的兵力分成四部分,侯国忠和张中华各率150人埋伏在砬子两侧,担任主攻。四团金连长带40人埋伏在砬子东头,黑山队头领“双好”率部60余人埋伏在砬子西侧,拦阻打击逃跑之敌。
午夜时分,侯国忠团长亲率一个排隐蔽接近铁路线,指挥战士们用铁路养路工用的撬棍把枕木上的道钉起下来,再用大扳手拧掉铁轨连接处的螺丝,在铁轨底下埋上手榴弹,引上拉火索。一切准备停当,战士藏在密林里,静悄悄地等待着列车的到来。
炎热的夏季,密林里又湿又闷,树丛里蚊虫嘤嘤叫着,大家却不能拍打,怕弄出声音被敌人发现。许多战士的手上、腿上都被蚊子叮出了血,痒的直咬牙,还是挺着一动不动。
一个侦察员匆匆跑来报告:“团长,鬼子火车来了!”侯国忠掏出怀表,晚上8点40分,远处传来火车的轰鸣声。他命令:“准备战斗!”同时用炭火向对面山岗发出准备行动的暗号。对面山岗用炭火在黑暗中划了两个圈,然后把火熄灭了,回应准备完毕。
敌人军用列车驶到被破坏的路段,先是颤抖、继而扭动起来。侯国忠命令:“起爆!”轰隆隆、轰隆隆,巨大的爆炸声里,军用列车从中间被炸断,巨大的冲力一下子把列车颠覆到路基旁,像一条被打断七寸的黑蛇。
列车被颠覆后,敌人鬼哭狼嚎,懵头转向。还没等敌人回过神来,两边山冈上我军密集的子弹射向了敌人,成群的手榴弹投向了敌人。侯国忠命令吹响冲锋号,战士们随着号声呐喊着杀向敌人。
突然,“哒哒哒”,第一节车厢里重机枪吐出火舌,冲在前面的几个战士不幸倒下了。缓过神的敌人用重机枪拦阻我军冲锋,战士们被敌人的重机枪压得趴在地上,抬不起头来。
侯国忠从枪声中判断,一二节车厢火力密集、是日军,三四节车厢火力较弱、是伪军。他命令集中火力向一二节车厢射击,压制日军火力,同时让战士们向三四节车厢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这时,随着一二节车厢接连爆炸,日军的机枪哑了。侯国忠明白了,这是张中华书记带队从另一侧炸毁了敌人的重机枪。他大喊一声:“冲啊!”带头冲了上去。战士们呐喊着跟着侯国忠冲上了车厢,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