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岔战斗后,王德泰率领二军四师一团和二团三连及六师一部,来到抚松濛江交界的小汤河村(今白山市江源县松树镇大安村),与四师二团团长毕书文率领的二团一二连会合。
小汤河村是一个仅有60余户农民的小村庄。这一带是抗联二军经常来往活动的游击区之一,常在村里召开群众会议,进行抗日宣传与建立抗日组织工作。村里的群众抗日热情高,积极帮助抗联二军传送情报、筹集物资等,多方支援二军的抗日斗争。村里的伪甲长刘海林也同情支持抗联二军,白皮红心,秘密帮助抗联二军开展抗日斗争。
这次王德泰带领二军四师与六师一部来这里休整,首先召开了群众会议,由王德泰军长亲自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号召群众积极参加与支援抗日武装斗争。同时,由王德泰主持召开了抗联二军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四师政委周树东、参谋长朴德范、一团团长崔贤、二团团长毕书文和六师政委曹亚范等人。会议分析了敌人发动冬季大”讨伐”后的形势,研究确定了打破敌人“讨伐”的战斗部署。
敌人得到抗联二军一部在小汤河村驻扎的消息后,立即纠集驻扎松树镇及抚松、濛江等地的伪军骑兵第七团和部分教导队,共600余兵力,准备“讨伐”小汤河。
王德泰从伪甲长刘海林那里得到了敌人将要来“讨伐”的情报,立即部署转移。但是,狡猾的日本指导官和伪军骑兵第七团提前发起了行动。伪军骑兵第七团在伪邴团长驱使下,于11月7日凌晨从松树镇出发,天亮前即赶到小汤河村附近,突然向抗联二军发起了袭击。
战斗打响后,敌人依仗兵力多,火力强,抢先占领了制高点阎王鼻子山头,并以山北坡的一片树林做掩护,向抗联二军防守的小汤河南山发起了猛攻。面对600余名敌人气势汹汹的进攻,王德泰沉着镇定,临危不乱,立刻指挥200多名战士奋勇迎敌。王德泰把部队分成两路,一路向西、一路向东,抢先占据小汤河南山的东、西两个小山头,迅速展开进行阻击。王德泰率四师与六师各一部登上了距敌较近的西山头,四师一、二团则登上了东山头。登上山头的二军指战员以四挺轻机枪为主要火力,向冲到阵地前沿的敌人猛烈射击,顶住了敌人的正面进攻。
在激战中,王德泰军长警卫班的机枪手金山浩不幸中弹牺牲,副射手接过机枪继续射击。过了不久,副射手也中弹牺牲。王德泰悲痛万分,心中燃烧着复仇的怒火。为了不给敌人喘息时间,王德泰军长亲自架起机枪向敌人猛射,打得敌人蒙头转向。战士们看见军长越战越勇,信心倍增,打的更加英勇顽强。
这时,战场的形势开始转变,敌人的火力被我军压住,冲到前面的一批敌人被我军压制在两山之间的洼兜里,进退不得。王德泰抓住战机,命令四师一部抽出一个连,从村西的草爬子沟迂回到敌人侧后,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击,迫使敌人乱了阵脚。
趁敌混乱,王德泰指挥部队从正面向敌人发起反冲锋。敌人做梦也没想到,600多人的队伍,又有追击炮的配合和轻重机枪的封锁,竟会被抗联队伍抄了后路。敌人被前后夹攻,顾头不顾腚,一会儿往下滚,一会儿往上爬,整个阵脚乱作一团,迫击炮再厉害也用不上了。
在二军部队的两面夹击下, 敌人被打得人仰马翻,死伤惨重,渐渐支持不住,不得不向南逃窜。抗联二军指战员则乘势追击敌人,翻过阎王鼻子山峰, 一直追到离松树镇仅有三四里路的平川沟。
这次战斗从早7时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共击毙敌军60余名,击伤十余名,伪军骑兵第七团伪邴团长也被击伤。我军牺牲13人。在战斗即将胜利之际,王德泰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2014年9月1日,王德泰的英名列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一个为生计四处奔波的青年,一个从未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农家子弟,在党的引领下,从战争的硝烟中成长起来,精通游击战术、严格执行政策,带领各族战士以弱胜强、屡战屡胜,在广阔的战场上展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王德泰军长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有着传奇色彩的一生。他的超越常人的学习力、领悟力、思想力,他的惊人的勇敢、机智、顽强,他的亲和、友谊、诚挚,都是每一位奋斗者应当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白山松水,将铭记他的抗日功勋。长白山春天怒放的冰凌花将激励后人像他那样不怕冰雪、拥抱天地,绽放出奋斗者生命的芬芳。王德泰军长不朽,永远与长白山同在。每一位走进长白山的旅人,都能在他的故事里感受到大仁大义、感受到取义成仁,感受到铁血男儿救民于水火的耿耿丹心。
小汤河战斗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神仙仗,但是参战的二军指战员们没有胜利的喜悦,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四师政委周树东用一床军毯包裹好王德泰军长的遗体,和几位战士默默地抬到村北往西头羊脸山下的小汤河口石碰子上,挖开冻土,一人一把土埋葬了王德泰。
看着小小的坟茔,战士们才意识到军长永远离开了他们。这些刀山火海面前毫不畏惧的勇士,这些历尽艰辛的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无声的垂泪,任由泪水在脸颊冻成冰晶,任由寒风冻的手脚像断了一样痛,一动也不动,仿佛要化做一棵棵青松守候在军长的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