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春风和煦的四月天,长白山区刚刚下过一场春雨,空气清冽而透明,窗外初放的杏花仿佛敲击着会议室的窗子,芬芳拥挤着要进到屋子里来。
朝阳透过窗子照在开会的长桌上,让会场熠熠生辉。十几位老同志坐在长桌两边喝着茶水,饱经沧桑的脸庞神情肃穆地看着长桌前头的一位中年人。
这位中年人头发花白,微微驼背,眼神深邃而纯净,有着一派书生的气质和风度。他拿出一沓图画纸,站起身来,先向老同志们一一点头致意,然后拿起一张图画纸,指着上面画的人头像说:“这是请画家根据王军长胞弟王德和先生、加上吕英俊、朴春日等抗联老战士回忆模拟画出来的,王军长的长侄儿王兆荣和一些老街坊、老人家都说像。各位老前辈有见过王军长的,有听人说过王军长相貌的,看看像不像、传不传神,我们一定要让王军长的英雄形象重见天日。”
这些耄耋之年的老同志拿起复印的王军长画像,有的戴上眼镜细看,有的把画像凑近眼前仔细端详,有的侧过脸来让画像迎着阳光,都想看的更清晰一些。
明净的额头,瘦削的脸庞,不怒自威的剑眉,微微含笑的让朋友看了亲切、让敌人看了心惊的眼神,经常用手撩起而略显飘逸的头发,挺拔的胸膛,宽厚的肩膀,有着俊朗的帅气和军人的威武。“像,太像了。”一位老同志脱口而出,拿着画像的手微微颤抖。另一位老同志摘下花镜,老泪纵横,拿出手帕擦拭着眼睛,“几十年了,军长的形象终于再现了,画像上的军长就像当年那样英气勃勃,让人看一眼就觉得亲近和信任。”
老同志们纷纷表示很像,很传神,仿佛当年的王军长又回来了。中年人流露出激动的神情,向在座的老同志们深鞠一躬,说道:“各位老英雄,省人大常委会霍明光主任亲笔为王军长题词:抗日名将,民族英雄。为王军长撰写的《王德泰与抗联二军》也即将出版。今天大家认可了王军长的画像,出书的时候这幅画像就要在书里和读者见面。相信抗联二军的英雄业绩将传播到四面八方,相信王军长的名字将永远留在热爱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抗联精神不朽,王军长英名永存!”此时,中年人热泪盈眶,浑身微微颤栗。
在中年人的提议下,与会人员一起站起来,为王军长默哀一分钟。就在这静默的一分钟里,响晴的天空传来一声令人振奋的雷响,是新一年长白山的第一声春雷。正常季候,长白山的五月才有雷声,这一声春雷提前了半个多月。这是王军长在回应人们对他的怀念吗?这是他的在天之灵在表达欣慰吗?这是王军长在激励后人继续为国家民族英勇奋斗吗?
起风了,窗外的杏花轻轻摇曳,长白山万紫千红的美丽时节正在到来。“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映着志士的鲜血。”
附记:中国工农红军王德泰红军小学简介
大美长白,明月安图,吐月山下、长兴河畔。中国工农红王德泰红军小学坐落于此,学校原为安图县第三小学,始建于1969年。占地1659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09平方米。现有31个教学班,1305名学生,118名教职员工。学校所在地安图县是一类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了以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将军为代表的一大批抗联英雄。英雄的事迹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安图人,红色教育也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为更好地铭记历史,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坚定革命信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安图县委县政府同意,在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县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5月21日,安图三小被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准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王德泰红军小学。
授牌仪式上,中国工农红军王德泰红军小学师生庄严宣誓:王德泰红军小学的孩子,遵照习爷爷的教导,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做党的好孩子,长大以后做国家栋梁,为人民服务。
这项命名,让红色教育扎根于校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实施自主教育,以抗联精神为引领,以“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为办学理念,坚持“多维自主、育己达人”的办学特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