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走党史”到“发掘党史”——代序言 |
2008-03-28 10:13:52 |
|
作者:石仲泉 |
|
|
|
|
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理论,提供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历史上,党的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指导思想既占主导地位,又占绝大多数时间。但错误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左”倾机会主义在全党占主导地位的时间,虽然只是一小部分,其危害却不可忽视。邓小平说:“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左”的错误突出地表现在赣西南苏区发生的那场人为制造的反“AB团”运动酿成的富田事变上。这是我们党在外部极端严重的白色恐怖条件下,在内部出现的一种“赤色运动”。它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大规模的冤假错案,许多同志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受打击迫害、乃至被杀害,对党造成极大伤害。
这一“赤色运动”,发生在第一次反“围剿”之前。1930年上半年,赣西南党组织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清除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地主、富农和“AB团”等反革命分子的多次指示,在赣西南苏区的党和政府中开始进行肃清反革命分子的斗争。不能说这场斗争,没有清除那些反对革命的地主、富农分子,但它却错杀了许多被误认为“AB团”成员的同志。1930年12月,总前委根据一些人在被施以酷刑而招的假供,派人到以赣西南地方武装为主组建的红二十军中抓捕“AB团”分子。驻守东固、富田一线的红二十军中那些眼看自己将被错定为反革命并遭逮捕的负责人,对这种乱抓“AB团”、滥捕滥杀的做法极为不满,便于12月12日带领部队先是在东固捆绑了总前委派来的人,随后到富田释放了被错捕的近百名同志;同时又错误地提出分裂红一方面军领导的口号,将全军拉往赣江以西地区。这就是著名的富田事变。1931年3月下旬,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富田事变的决议》。据此,负责处理此事的领导机关更加错误地认定富田事变是“AB团”所进行的“反革命行动”,逮捕并杀害了红二十军大部分排以上干部数百人,使“肃反”错误愈演愈烈,致使李文林等一批党政领导干部和群众在1932年5月前后被错杀。在这个事件中,红二十军的卷入事变的负责人,制造分裂红军领导、擅自拉走队伍的行动无疑犯有严重错误,但这场由人为制造的反“AB团”运动酿成的富田事变,其涉及面之宽、受株连人之广、滥杀无辜之多、危害之大、影响之坏,成为党的历史的十分沉重的一页。
这段历史是不幸的。但也要看到,正是经历了这段历史,到延安搞“抢救运动”时才可能有“大部不抓,一个不杀”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倡导以党内民主来推进社会民主。这些都可视为历史上那些“左”的错误使党付出沉重代价后换得的历史进步。
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之际,有这么两册《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问世,这对于推动党史学界深入发掘、研究东固、赣西南苏区历史大有脾益。党史学界有的同志提出,东固、赣西南苏区的历史,是党史学界应该去发掘、研究的一座富矿、金矿。我以为这个说法不是没有一定道理。但是,这首先需要该地区的党史工作者做好基础工作,如目前的这两册《史料选编》,就是一个开创这一研究新局面的很好的起点。这样的工作还要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当然,这一时期的党史内容,既非常丰富和悲壮,又非常复杂和敏感。我们要把握好它的本质,注重研究带规律性的东西,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出党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怀着对中央苏区、对东固和赣西南苏区人民的深情和敬意,且将上述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为代序之。
2007年7月28日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