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固新政权,雄踞赣西南,人民齐拥护,世外小桃源。 反蒋不揭杆,威力振吉安,领袖李文林,富田蒙奇冤。 罪名AB团,残杀七八万,相煎何太急,同心为共产? 错杀王和袁,丢掉井岗山,江西失民心,苏区持久难。 伟人刘志丹,割据陕甘边,红旗高高举,穷人把身翻。 身处狼虎间,智慧不平凡,斗争有策略,善于搞统战。 极左掌大权,肃反又重演,多少好同志,含恨去黄泉。 陕西民风悍,怒火燃三边,内斗无休止,据点将丢完! 恩来力阻拦,泽东高声喊,刀下须留人,救出英雄汉。 中央到赤安,带来好骨干,革命有希望,力量大发展。 宗派起祸患,团结向前看,忠良习仲勋,相忍为明天。 降职无怨言,主政新正县,探索三三制,一心谋抗战。
一.“左”与“右”的历史沿革
用“左”与“右”来区别政治团体和政治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绝大多数支持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右边;第三等级的代表反对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左边。后来,第三等级的代表召开国民会议,形成左右两派,也沿用这种座次安排。主张民主、自由的山岳派在左;主张保皇、保守的吉伦特派在右。19世纪,欧洲国家的议会也以议长坐椅为界,分左右两派就坐。政治上激进、革命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反动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右派”或“右翼”。当时还出现一些没有固定政治见解,随机应变的政党或政客,被称为“机会主义”。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两种派别。一种称“左”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急功近利,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采取过于激进、冒进的行动,也叫“左”倾盲动主义或关门主义;另一种称右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事,为了眼前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企图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政党的私利,也叫右倾保守主义或投降主义。 两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有时会离奇的相互转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左派是革命的、进步的,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作用,而“左”倾机会主义却一点积极作用也没有。“左”倾机会主义表现为激进、冒进、盲动的,往往是形“左”而实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左”倾机会主义的“左”都加引号。右派无疑是保守的、反动的,右派和右倾机会主义不会引发歧义,没有必要加引号。标明极左时的“左”可以加引号,也可以不加引号。
由于历史原因,现代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党或派别,也有自称或被称为左派或右派的。
二.极左思想对我党的严重危害
党内右倾容易导致保守主义、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左”倾容易走向空想主义、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忽左忽右,但更多的是犯了“左”倾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我们党从极右走向极“左”,政治上的关门主义和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灾难。毛泽东总结说:“白区损失了百分之百,苏区损失了百分之九十”。
1933年,中共的城市工作开始塌台,数以千计的党员干部被捕,绝大部分自首变节,相继引发的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1935年后,整个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唯一继续保持着一定活力的组织系统,只有中共华北特科和平津的部分党组织了,其它都已瘫痪。
白区内中共组织多半毁于国民党特务、警察之手,但中共苏区和红军可以说是毁在自己人手里的。极左当局实行极端的阶级政策,排斥一切中间力量,所有根据地里都进行过令人毛骨悚然的“肃反”斗争。
1930年12月富田事变后,“左”倾领导人在全国各苏区掀起了大规模的肃反高潮,尤以江西中央苏区的肃“AB团”运动最为惨烈。萧克将军回忆录记载:中央苏区肃反累计屠杀了10万红军。国民党在中央红军长征前多年来消灭的红军也没这么多。由于被杀的红军太多,长征出发前,苏区五个月紧急“扩红”8万人,完不成任务的就杀。
中央苏区地处江西、福建,在它存在的四年中,人口在全国下降最多。根据中国人口统计,从1931年到1935年,江西根据地内为中共完全控制的15个县(不包括为中共部分控制的边缘县),人口减少50多万,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闽西根据地的减少幅度也差不多。中央苏区人口共下降70万。由于住在这些地带的人很难外逃,这70万基本上应属于死亡人数。
三.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兴衰历史
土地革命时期,在赣西南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是毛泽东;还有一块东固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是李文林。被毛泽东誉为“第二井冈山”,被陈毅誉为“东井冈”。 当时老百姓说:“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
毛泽东介绍东固说:“我们到了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毛泽东把东固秘密割据称为“李文林式” 的革命根据地。
1929年2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和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取了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相结合的战法。朱德、毛泽东转战到东固,与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会师。1930年1月,李文林所部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李文林任第一旅党代表。2月,当选为红军第四、五、六军总前委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常委。
1929年下半年开始,赣西南的党组织与总前委之间产生分歧,由肃“AB团”引发了富田事变,肃“AB团”运动变本加厉进而掀起了全国各苏区大规模的“肃反”高潮,导致根据地和红军的惨重损失。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富田事变发动者及其有关人员:李文林、金万邦、段启凤、龙超清、萧大鹏、谢汉昌、朱昌偕等均被平反,并追认为烈士。富田事变领导者刘敌、丛允中、段良弼不在平反之列。1949年以后,中央对苏区被冤屈的一部分人进行平反;1956年中央代表团访问苏区期间,又为8427名被错杀者平反;1983年,江西有238844肃反被杀的人被政府追认为烈士,这只是有名有姓的受害者。
1991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记载:肃清AB团和社会民主党的斗争,是严重臆测和逼供信的产物,混淆了敌我,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其中AB团被害7万多人,社会民主党被害6352人,改组派被害2万多人。
四.硕果仅存的陕北革命根据地
由于当时极左思想占据领导地位,加上工农群众朴素的阶级感情,我们党犯了全局性的“左”倾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蒙受重大损失,不可否认这是红军被迫长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这个时候,陕北苏区风景独好,红色政权却奇迹般的存在着。陕北苏区给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陕北这个特殊的地方风景独好,得益于刘志丹、习仲勋的正确领导,得益于陕北苏区的民主政治,得益正确的统战政策。1932年春,两当兵变后,习仲勋到陕北,被选举为陕甘宁苏区政府主席,并很快使陕甘、陕北两块苏区连成一片。在陕甘、陕北苏区建设问题上,刘志丹、习仲勋与脱离群众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当其它苏区实行“左”倾关门主义的时候,陕甘苏区在刘志丹、习仲勋领导下,对地方武装既联合又斗争,争取开明人士的支持,保存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但是极左当局并没有善罢甘休,企图重演江西苏区大肃反,又把黑手伸向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领袖,刘志丹、习仲勋险些成为李文林第二。据习仲勋回忆:“当时,蒋介石正在对陕甘边区进行第三次‘围剿’。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怪现象:红军在前方打仗,抵抗蒋介石的进攻,不断地取得胜利,‘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却在后方先夺权,后抓人,把刘志丹同志等一大批干部扣押起来,红二十六军营以上的主要干部,陕甘边县以上的主要干部,几乎无一幸免。白匪军乘机大举进攻,边区日益缩小。‘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的倒行逆施,引起了群众的极大疑虑;地主、富农乘机挑拨煽动,以致保安、安塞、定边、靖边等几个县都‘反水’了。根据地陷入严重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