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到这个时候,“南京大屠杀”必成热词。然而在以往的新闻报道和人们平时的口传表达中,总是出现不应有的简称错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错简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被错简成“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以致还有“纪念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不当词语总是出现,让人匪夷所思,必须加以纠正和提醒,特别是媒体表达不能再知错不改、以讹传讹了。
众所周知,我们纪念和公祭的是遇难同胞、是死难者,而不是“南京大屠杀”,否则意思全反了,岂能“纪念”日本鬼子十恶不赦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不是授人以柄、让人笑话吗?语言需要严谨,而不是信口开河,随意表达。虽然南京地区的媒体比较严谨些,有时用简称“江东门纪念馆”,也有简写成“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但外地不少媒体就不太注意这个问题了。因此,除了我们力求尽快找出大家都认可的简称外,而且在12月13日及清明节前后最好进行必要的新闻用语提示,使得大家记住“遇难同胞”“死难者”这样的词语不可少。
纯洁和规范语言,媒体应当走在前列,无论是写文章的记者、读稿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是版面编辑、责任编辑都要熟知这一常识,切实防微杜渐,防止弄巧成拙,避免这类错误失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同时,新闻专业教育也不妨将这一表达宜错的问题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授,让未来的新闻工作者铭记于心,防患未然。
当然,我国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和平环境,不少人的国防意识十分淡薄,用词更是马马虎虎了。然而忘战必危,只有准备打仗,才能保证和平。想想当年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多少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才打败了日本强盗,才打败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而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美日动作频频,挑战我们的底线,破坏我们的安全环境。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随时准备着捍卫国家安全,只有牢牢掌握主动权和威慑力,战争才可以避免,才能赢得更长的发展时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强民富军壮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