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闫盛霆(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委宣传部)>>正文
蒲伟业:破解蒲松龄印章千古之谜(组图)
2016-12-12 17:01:03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委宣传部 闫盛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今年62岁的蒲伟业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第13代世孙,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村,距蒲松龄故居不到50米。他自幼喜爱书法、篆刻艺术,上小学时,就开始在石头上刻字。1996年企业破产后,他想,自己有篆刻的特长与爱好,现在有时间了,何不将蒲松龄的印章全部临摹刻制?

    据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蒲松龄志》记载,蒲松龄的印章共有4枚,是1966年秋“文革”期间,从蒲松龄墓中被掘出土的。这4枚印章都是粗质寿山石,呈赭色。其中,一枚圆形章刻“蒲氏松龄”,印面直径18毫米,高50毫米,阳文篆字。一枚方形章刻“柳泉小景”,印面19毫米见方,印高50毫米,阳文图景,一枚方形章刻“松龄留仙”,印面18毫米见方,印高52毫米,阴文篆字。一枚方形章刻“留仙”,印面15毫米见方,高50毫米,阳文篆字。蒲伟业仿刻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颇受专家的青睐。

    八十年代初,国家相关文物部门以蒲松龄画像印章等相关遗物为重点进行鉴审,审查中(以蒲松龄画像为主),因该遗物年代久远,纸张老化脆弱,其中的印章印迹内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最终只好将其视作失考处理。其它文物遗迹中藏匿的印章,同样存在着模糊不清,不易辨认的状况。权威部门也作失考或曰不考而致使久置不睬。由此,蒲松龄这宗印章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为了免于国宝泯失,蒲松龄13世孙蒲伟业倾力15个寒暑,对这宗负有多方价值的宝贵遗产进行了考证,最终将其一一破译与论证。它包括蒲松龄画像中的6枚印章;蒲松龄手稿、诗稿、杂记等11枚印章,共计17枚。

    填补国宝空白 完美旷世佳作

    蒲伟业自幼生活在蒲家庄,耳濡目染,受到蒲学和聊斋文化的熏陶。在村中蒲松龄故居的聊斋正房里,悬挂着一幅蒲松龄画像,长258厘米、宽69厘米。这是蒲松龄74岁那年,他的四儿子蒲筠请江南画家朱湘鳞为他绘制的。在这幅画像的上方有蒲松龄亲笔题写的两个跋。跋的前后共盖有6枚大小不一的印章,由于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蒲伟业尽管去过多次,但始终难以近观。2003年春天,蒲伟业偶然从张店的文化市场上购到一幅1985年影印的蒲松龄画像挂历,他如获至宝。当天晚上,他就借助放大镜等工具,对挂历反复进行研究。其中的2枚与墓中出土的相似,而其他4枚却找不到记载。

    为了揭开这一谜底,蒲伟业购买了《金石大字典》、《篆刻字典》、《篆刻大词典》等篆刻工具书,进行仔细研究。为了慎重起见,他还多次赴济南等地,当面请教蒲学的有关专家。由于年代久远,印章模糊,字迹不清。闲暇之际,他拜名师,查资料,历经4年心血,终于破译了其中的内容。并撰写了《聊斋印章探究》一文。他介绍,这6枚内容分别为 “绿屏斋”,长方阳文;“蒲氏松龄”,圆形阳文;“柳泉景”,见方阳文;“卧云”,长方阴文;“自身閒隄”,八棱阴文;“奉天”,见方阴文。

    此像以前一直保藏于蒲松龄后人家中。日本侵华占领淄博矿务局北大井后,驻地日军官员多次以各种方式索求该像,加之国共两党战事发生,致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确保画像安全,由蒲松龄八世孙蒲英谭为主,将画像先后展转于淄川龙泉镇的龙泉村及查王镇樊家窝村亲戚家中保藏。建国后,国家征集该像,蒲英谭欣然差人从樊家窝村取回,无偿捐献于国家。

    1982年,相关文物部门在对蒲松龄画像进行考定时,画像中的人物题跋均清晰可辨,唯独其中的6枚印章模糊不清,难以辩认,只得将其定为失考。2002年,相关文物权威部门在著书立说时再次将这宗印章定为失考且保持原先的错误论断而盖棺定论,载入2003年出版的国家权威性典籍《山东省省志》。由此,这件本该完美无缺的旷世佳作成了一件瘸腿的国家珍宝。对此,蒲伟业力排众议,敢于挑战不可能,最终还原了真面目,使其彰显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展现于世。

    承上启下 尽显印学风采

    蒲松龄生于明末清初,此时正值中华印学史上最鼎盛时期,随着寿山石、青田石这类适合制印材石的出现,此时的中国文人打破了由印人制印的束缚,涌现出了一批文人喜印、制印、用印的潮流。作为有远见卓识、兴趣爱好广泛的蒲松龄,当会置身其中。

    根据史料显现,蒲松龄精通书法,诸体皆备,与印人有广泛的接触,且著有与印学相关著作。他的好友李希梅是当时的金石印学名师之一,两人志向相通,住所很近,接触频繁,则情感至深至老。纵观蒲松龄的印章,其中的创意、设计、篆刻多为自己所为,亦有与印人切磋技艺、精心构思、相互赏析的成份匿于其中。20年前,曾有著名印学专家高石仅就蒲松龄墓出土的四枚印章作过评价,称:“纵观蒲松龄的印章,无论是从文学史角度还是从篆刻角度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所以把它们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必然的。”以“柳泉景”一印章为例,又称“柳泉景”印章,作为把绘画艺术和刻印艺术完善地结合在一起,即是一方布局精严、刀法灵动的篆刻作品,又是一幅有笔有墨的山水画。此印布局运用了转角呼应的对此关系。泉上之崖紧逼印上右上角,先是为蓄势,然后使山泉如一线而泻下,连坡岸之小桥上立一女士,虽小如草芥,却神态生动,面对泉水似有吟咏之状;坡岸上之柳丝飘扬拂动其间,既接山泉下泻之势,又有向文士招手之姿。这一山、一泉、一柳、一居士,大小高下,比例适中,境界空旷萧然,非柳泉居士,谁能当之?说这方印章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遍查清初有关资料,还没有发现以山水入印的先例。蒲氏这方图形印的发现,填补了明清两代山水图形印的空白。纵观蒲氏墓出土的这四方印章,在明清诸流派篆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石头上雕刻的乡愁——李信勇喜获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全市唯一一个(图)
·下一篇:无
·石头上雕刻的乡愁——李信勇喜获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全市唯一一个(图)
·岭子镇:蒲松龄《聊斋志异》始创地(组图)
·山东淄川区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画家绘画迎国庆(组图)
·千年淄砚焕异彩 写在淄砚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之际(组图)
·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淄川区马鞍山将建索道
·闫盛霆、廖爱平、周宝国: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淄川区马鞍山将建索道
·响泉村:古村古街醉游人(组图)
·炫彩琉璃内画瓶在山东淄博问世 并申报国家专利——集“鲁派内画”和“琉璃烧制技艺”两
·中国人民兵工历史博物馆成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闫盛霆:中国人民兵工历史博物馆成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蒲伟业:破解蒲松龄印章千古之谜(组图)
蒲伟业:破解蒲松龄印章千古之谜(组图)
黄乎同志亲属来我馆捐赠文物(图)
刘忠将军亲属来我馆捐赠文物(图)
这份曾经的名报,今天79岁生日!(组图)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深入打造党性教
特稿: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深入打造党性教育基地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文物保护成果丰
特稿: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文物保护成果丰硕
特稿:今天一二.九(红色家园——纪念一二.九运动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