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红宁万里边关行2013年9月20日在布达拉宫前广场上
向十英雄致敬标语,练红宁摄于2013年9月24日
墨脱路上3700米3600米的嘎隆拉隧道南口,练红宁摄于2013年9月26日
练红宁万里边关行2013年9月30日在藏民身边
西藏阿里烈士陵园烈士碑中心,练红宁摄于2013年10月1日
西藏日土岩画,练红宁摄于2013年10月3日
喀喇昆仑山上的我国最高的烈士陵园康西瓦烈士陵园,练红宁摄于2013年10月5日
练红宁万里边关行2013年10月6日在叶城烈士陵园
练红宁万里边关行2013年10月6日在叶城中印自卫还击战西线战斗纪念馆
转眼间冬天来了,又到老兵退伍时。《解放军报》今天在《今日边海防》版刊登《戍高原守海岛意志如磐撑起钢铁边关 为国家舍小家信念似火谱写壮美青春 敬礼,功臣“老边防”!》,编者的话是这样写的:“伴着大漠朔风劲吹天山南北、寒霜扫过江南落叶满地,边关又闻驼铃声响。在这个初冬时节,从乌苏里江畔到帕米尔高原,从北疆哨所到南海岛礁,敬礼、掌声、泪水成为座座军营里的关键词。有这样一群老兵,有的远离大陆,有的身处极地之巅,他们以岛、以山为家,始终坚持以艰苦为荣、奉献为本,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边防线,用热血和生命筑起万里钢铁边关。回望关山,老兵情重。当初,他们只身而来,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如今,又将只身而去,却毫无保留地把执勤、巡逻心得传授给战友,一如既往地参加执勤、训练,再为军旗添荣光。这些老兵,令人尊敬,令人感动。敬礼,‘老边防’,以共和国全体将士的名义!”同日在《读者之友》版开辟《军旅记忆 临别心语》栏目以《难忘迷彩岁月 难舍战友情深》为题刊登一组战友之间的临别赠言。前天,《解放军报》刊载了新疆武警总队战士退伍还乡的消息。
老兵是不舍军营的,老兵是让人难忘的,老兵是永远可敬的,脱下军装大学毕业,走出军营再创辉煌。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今年9月19日至10月8日再次登上西藏高原,完成万里边关行的西藏西部行。不仅东进两过通麦天险,穿越扎墨线到达了通车前的墨脱县城,而且看到了南迦巴瓦峰的真容,站到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多处边沿,再次感受到西藏江南灵芝的秀美。同时,踏上天路新藏线,惊叹这一中国军民用生命和科学书写的人间奇迹,一睹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札达土林、古格王国、阿里新城、班公湖、界山达坂、喀喇昆仑的英姿风采,更祭扫了孔繁森烈士墓及阿里烈士陵园、我国最高的康西瓦烈士陵园、叶城烈士陵园,踏访了我国乃至世界最高的哨卡神仙湾哨卡和三十里营房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
上高原之前的7月22日,《解放军报》刊登的记者行走青藏和新藏线的《天路行》两个通版,让我读得非常振奋。于是提笔写下了评报《世界屋脊上的大写忠诚和人间奇迹》发表在8月19日《解放军报》新开的《新闻点评》版上。“青藏线、新藏线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英模人物,都让我们梦里追寻,高原散布的烈士墓碑更是我们荡涤灵魂、洗礼人生最深刻的课堂。在我万里边关行的脚步即将奔向阿里的时候,《天路行》专版无疑给我上了出征动员的一课,这一课使我的步伐更加坚定,追寻更加扎实,因为那些为祖国边防奉献的战友正是我要学习的对象、要讴歌的人物,那里有着无限的启迪、无限的丰碑、无限的情怀。”
9月20日刚到拉萨,就从《解放军报》上得悉,解放军报资深记者乔林生在探访岗巴拉雷达站的过程中巧遇与前来慰问部队的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王毅。他说,“上甘巴拉是一个梦想。4年前去边防哨所采访时经过此地,海拔5374米的高度、陡峭而颠簸的山路,以及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人抱憾而归”。是的,去年我进行万里边关西藏东部行时,也曾经经过这里4400多米海拔的圣湖,由于没与部队联系也就没有上去,只是远远地看着岗巴拉雷达站的身影。乔林生写成《中秋走上岗巴拉》发表,并赋诗一首:“久仰雪山雷达兵,当歌西藏边关魂;不上擎天甘巴拉,枉为军报追梦人。”虽然此次我的行程中不再经过这里,但是我同样再一次祝福岗巴拉,祝福高原上的雷达兵。
也许是初到高原的兴奋,也许是去年去过高原的骄傲,刚从机场班车下来,我就和一个北京的驴友一起背着大包逛起了布达拉宫广场。这是初到高原的人特别犯忌的事情,把原氧消耗太多就会高原反应。初上高原应当休息,我在后来采访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一干休所离休干部、先在林芝扎根二十多年又调到拉萨西藏军区总医院工作了十多年的车应龙时,得知他为了工作和出版《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一书,离休后又在高原多待了4年。车老介绍说,高原疾病不少是红细胞增多症引发的。不管是西藏本地人,还是内地上去的人都可能出现。车老解释说,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会自动增多,使一些原本在平原地区生活的健康人的血红蛋白超出正常值,血液黏稠度过高,引发血栓、高血压、心脏扩大等症状。倒是有些贫血的人上了高原贫血症状就消失了。所以他建议如果平常每升血液血红蛋白超过175克以上,最好就不要去西藏高原了。 当被问到在西藏生活了30多年,应对高原反应有什么绝招时,车老笑着说:“高原反应不可怕,但是要重视。一是初进西藏要多休息慢适应,不能马上做消耗大的体力活;二是生活要有规律,除特殊情况,不要熬夜,不要透支;三是高原户外作业最好戴上墨镜,防止紫外线、雪盲症等;四是高原干燥,可以在鼻腔涂抹些凡士林防治流鼻血。”
然而,我们两人连午饭没有顾上吃,就在布宫广场一带背着大包转了达四五个小时,都有点累得精疲力竭了,后来还是找到“风马飞场”车友客栈后才在路边吃了点饭。加上18号晚上,我加班半夜完成了两期预排的金陵晚报双拥周刊版的审校,19号晚上飞拉萨的飞机又在贵阳经停后说是拉萨上空有暴雨不能上去,而且在贵阳的民航酒店休息,本来看好一位拿相机的,哪知这位老哥却是个大烟鬼,整个晚上吸了一房间的烟,也把我这个怕烟的人呛得够呛。这些原因都导致20日晚上头疼得地动山摇受不了,多次起来望天空看星星。其实,这次大意疏忽的还真不少,包括后来我上神仙湾及到康西瓦时,没有带药和氧气罐,一旦突发情况就可能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这都是需要反思和重视的。21日上午,我坚持去参观了西藏博物馆,回来后感觉到还不是太舒服,直接上阿里可能会加重,于是晚上8点临时决定拼团去林芝缓解一下再上来,毕竟拉萨3600海拔,林芝2900,显然不一样的。当然这次进藏,我也犯了欲速则不达的错误,本来早先计划飞林芝的,那样可能多花五六百元,时间上也折腾,要到重庆或成都住一晚,而南京现在开通了经停贵阳或西宁直达拉萨的航班,只有18、19号1360元(含燃油、机场建设费等)的超低价格,20号就2000元了。
22号早上我把大包放在了“风马飞杨”,起早来到布达拉宫白塔处乘车上林芝。经过了松赞干布故里、阿沛出生地,但都没有能停下来细看。在川藏南线国道318路边,矗立着一座高大华丽的牌楼,这座精美巨大的藏式门亭上写着“松赞干布出生地”,左右两侧各有一块石碑,右边刻的是阿沛·阿旺晋美的题字“美丽的墨竹工卡县甲玛乡旅游区”。据了解,过了门亭,左边半山腰上的碉堡式建筑便是著名的松赞拉康,里面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尺尊公主的塑像。这里距离南京对口支援的墨竹工卡县城15千米,海拔4000米。“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曾是吐蕃的一大重镇,是王室大臣会盟、征战、兼并的活动中心,昔日为群山环绕、水草丰足的圣地,是西藏贵族们的“粮仓”。景区4000多平方米的松赞干布纪念馆,按照雅砻部落的崛起、一统高原、革新立法、唐蕃和亲等4个板块、12个展厅进行布展,展厅采用文物复原以及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盛况。
翻越5013米的米拉山口,中途参观了砥柱中流,就是尼洋河中间一块大石头把水分成两条线。经过工布江达县后,会看到一个阿沛新村。这里曾是阿沛家族的领地,原为旧西藏十二大庄园之一的阿沛庄园所在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阿沛· 阿旺晋美就成长在这里。17世纪,阿沛家族以世袭贵族身份开始在江达定居。历代阿沛多为噶伦(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总办西藏行政事务,受驻藏大臣及达赖喇嘛管辖),阿沛·阿旺晋美曾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一代历史名人。原庄园因河流改道等原因仅存遗址,新村由福建省援建,经过规划,道路、自来水、绿地、活动场地等一应俱全,一排排两层藏式小楼彩饰一新,展示了工布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随即我们继续东行,穿过林芝经过色季拉山口直接抵达鲁朗林海。季拉山位于西藏林芝县以东,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滇藏公路所跨越。登临海拔4728米处的色季拉山口,可观日出、云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都说十次经过九次能看到南迦巴瓦峰,此时正是雨季看到的希望更是渺茫,一上车导游就给我们泼了冷水。然而,当我们到达时,虽然山上有些云朵,却还是见到了中国最美的山峰,我们下车赶紧拍照片,不下十分钟,云就把整个山都挡住了,我们到林海参观完毕和第二天到大峡谷也没有再看到它的身影。据说六月份整个山上都是红色的杜鹃,真是美不胜收。
23日早晨,我们又起了个大早,从尼洋河绕过去上雅鲁藏布江南沿,直到派镇,参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这里的大型快餐厅倒是令人感兴趣的,如果我们的景点都有这样的吃饭地,游客也安全健康,值得推广。离开这里,我们来到了南伊沟景区,由于上面演习,没有能进到原始森林,也没有遇到女子边防派出所的战友们。在车上竟然无意间聊起,才知道有两个女孩是同一航班从贵阳到拉萨的,其中一个叫杨烨,她们都是护士。说起来一波三折,那天早晨我们从贵阳民航大厦乘车来到机场,第一班安检后,等了一会就开始登机,哪知才进去10几个人又要我们下机,后来看到前起落架轮子坏了在更换,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再次登机,到达拉萨贡嘎机场已是中午。说来世界真小,杨烨竟然也认识我2004年重走长征路在贵阳拜访过的贵州省军区后槽干休所所长彭祥先,还叫他叔叔并且跟他女儿是好朋友。这天晚上,我们九个人在林芝一家鱼馆里尽情享受了一顿鱼餐。
由于9月21日我从《解放军报》上看到解放军官兵《见证车队进墨脱》的报道,想到要努力实现去年因泥石流和塌方未能成行的愿望,力争赶在通车前闯闯墨脱。24日早晨天不亮,把旅游团的车送走后(他们当天还要去巴松错并返回拉萨)。我也独自摸着夜黑去找汽车站,先是走过了路,后又问回来了,但也等到八九点钟才出发。中间遇到通麦天险月前断了又恢复的大桥段严重堵车,只好走过桥买了干粮跟一个从新疆过来做工程的技术人员一起吃个够,等了两三个小时车才过来了。到了波密已经将近五六点钟,下车时正好遇到一个藏族小伙发名片,说是有车可以去墨脱问我去不去,200元。我先是没有答应,后来我想起去年在悠游道青年旅社听说有驴友包面的去是350到400一个人,而此前我跟一个当地人联系时也是300一个人属于中介式的,这里也说声对不起那位朋友了,想充值感谢和补偿的也没有时间办,也许下次我去西藏时再办吧。晚上看小伙不错,我还是决定跟他的车。9月25日上午,我和一位铺路的工程师、四川菜馆老板和环保局到米日村驻点的一位女干部及林芝大学的一位藏族女大学生共5个人搭乘达次师傅的越野车沿扎墨公路直向墨脱。后来到了10月30日墨脱正式通车,我写了《墨脱公路通车意义重大》一文被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旅游新闻网、中红网等发布或转发。这个小伙叫达次13889046129,开的是一辆越野车,上去时他不仅没有收餐馆老板的货钱,而且还把女大学生送到山上的家里也没有要钱,更给我拉到雅鲁藏布江边几个地方拍照片。墨脱县城1万2千人,海拔仅1100,并且周边还生长有水稻,是西藏江南的江南,绿色映眼帘,环境很舒适,非常的美丽,称得上是摄影家的天堂。10月31日我在微博上写下每日一诗:“墨脱公路喜通车,孤岛莲花不间隔。西藏江南春色美,天堂摄影唱新歌。”得到西藏日报总编辑崔士鑫老师的转发。
9月25日下午晚间返回,竟然有段难忘的历险记。当我们开了一个多小时后,从山沟沟里穿越的车辆突然遇到大灯不亮的窘境,停下来检查后,一时找不出毛病,却无法修复。可能是林多前后前不搭村、后不搭店的地方。最后,先是借着前面有辆摩托车的灯光前行,几近原始森林的山路上,没有过硬的技术是不行的,达次师傅原来就是在这条线上跑货车的5000米的雪山不知爬了多少遍了,这些应该对他不难。后来,摩托车太快灯影看不到了,后面的车超到前面,给我们带路,再后又来了两辆车,看到我们这种状况,也不超车而是护着我们的车。经过约一个小时的穿越,终于走过最烂的路段到达过去著名的徒步起点线80K(兴乃)。前后的好心车是藏GC2659,藏GA5748等。当地有个说法:“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所以这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能通路就不易了,过去从80K到县城只能徒步。这里原来的旧路是144公里,现在是117公里,改造后的路程就节约了27公里,包括3700米海拔的隧道通车后,不要爬四五千米的大山了。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赵世军说“墨脱公路有6个最,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裂度最大、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第二天26日经过嘎隆拉隧道时,我们一车人傻眼了,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幸好,我想起达次师傅昨晚曾经给我用手电,建议我来打手电。达次师傅毕竟见过世面的,他说自己打,于是一手打手电,一手开车,终于将车开过了3.6公里的嗄隆拉隧道。安全回到波密,墨脱之行成功。我请达次吃了一碗汤圆,他还有些不太喜欢吃这个,就乘车赶往林芝了,中午再次穿越通麦天险和大桥,见到了向十勇士学习的标语,晚上十点钟才到达林芝,27日回到拉萨,28日晚上抵达日喀则。
从日喀则再向西过了拉孜的转弯口就一路向南上珠峰和尼泊尔,一路向西开始拉孜到叶城2342千米的219国道的漫漫征程。2012年国庆,我就是从这里去珠峰大本营和樟木口岸的。新藏线(含219)穿越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翻越16个冰达坂,涉44条冰河,全线经过的大部分地段为“无人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道路最险、路况极差和环境最恶劣的高原公路。“行车新藏线,不亚蜀道难。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湾;界山达坂弯,伸手可摸天……”这段顺口溜是新藏线艰险的真实写照,不过随着油路的铺通,路比以前是天壤之别好走多了。如今20小时就能叶城到阿里,2天也就阿里到拉萨了,这还是有路上限速的情况下。赶到老仲巴已是晚上,我们没有进卡子,就在东头的一家重庆饭店休息了,开车的朱师傅是一位威海籍的艺术家,打个小辫子,上高原两年晒成红脸了。他可能跑得多与这家老板挺熟。我们四个人住进了一间房,广西辞职男、北京哥儿还有江西的刚毕业大学生。在与店主交流的过程中,才知道是重庆长寿的,叫姜平13989925476,1963年生,比我大三岁,满脸青筋突暴,古铜色的面庞。他原来还是一个老兵,曾经当过汽车兵,退伍后跑过汽车运输,5年前到这里做生意的,还娶了个漂亮的藏族姑娘29岁的边巴吉拉为妻。这个姑娘蛮利索的,肯干活会经营,店里清清爽爽,两人关系很好。老姜告诉我说,他原来有家室后离婚了,藏族女孩子是不在乎年龄的,后来边巴还把老姜孙女的照片从手机里给我们看。老姜说,到了冬季十一二月份,上来的车就少了,自己和妻子就要回重庆长寿去继续开店了,虽然自己苦了一些钱,毕竟高原上4600米,长期下去身体也吃不消,也准备一两年内把店盘掉回内地生活了。因为我们都是老兵,当我提出请他们一起拍张照片时,他先是说形象差晒黑了,后来大家一起说动了,边巴更是从房间里找出一件红衣服穿上。大家一看这样,都来跟他们合影。我们在这里点了一些菜,也有人还喝了点酒,在高原上我是一点酒都不沾的。大家吃饭是他们家发的电,因为时间早高原上睡觉也不容易睡着,于是大家就一起打扑克,也许是我们沟通得好,他们还送来葡萄给我们吃,好象是买了留着没有舍得吃的。后来大家已经乏力了,加上店里其他客人也走了,我们只好去休息,毕竟第二天要起早赶路。
由于海拔太高,大家基本睡不着,头昏昏的,当然比我去年上珠峰大本营要好些。我是夜里多次爬起来小便(上高原一定要多小便,有利于健康防高反),而且还有一次被一伙计把两点半当成5点半叫起床。早晨,天没有亮,我们饿着肚子就赶路了,毕竟当地人起来晚,有早饭也是十点钟才有得吃。直坚持到圣湖玛旁雍错边上的霍尔乡,大家才吃上了饺子,结果还弄得不吃饺子的人生气,我们只好单独付费。玛旁雍错、纳木错和羊卓雍错是西藏三大圣湖。“错”在藏语里就是“湖”的意思。玛旁雍错海拔将近458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最深处81米,转湖周长大约90公里。坐落在冈仁波齐东南30千米,面积400多平方千米。11世纪在此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藏传佛教噶举派与苯教的争斗逐渐获胜后,便把已经沿用了很多世纪的“玛垂措”改名为“玛旁雍错”,它在藏语中意为“不可战胜的湖泊”、“永恒不败的碧玉湖”,是世界上多个宗教认定的圣湖,也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最负盛名的湖泊之一。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羊卓雍错藏语意为“天鹅湖”,是低浓度咸水湖,是天鹅、鱼鹰、班头鹊等鸟类的重要栖息地。饭后,我们继续赶路后经过了神山冈仁波齐,拍下了它的美丽英姿,他们几个人返回来还要去转山。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顶高度海拔6721米,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南侧断层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玛旁雍错和担昂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盖,分布着28条现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四壁分布极为鲜明对称,形似圆冠金字塔(藏民称像“石磨的把手”),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转山一圈距离为51公里,周围有八座寺庙。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
经过一天的辗转,从219线拐进去120多千米,翻越5210米海拔的陇嘎拉山,终于来到梦寐以求的札达土林,花200元门票参观了古格王国。土林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奇特而且区域大,犹似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映入眼帘,大自然的杰作让人惊叹不已。据科学家考证,这里曾经是一个方圆500公里的大湖,后来逐步隆起的。走到札达县城以西18公里处,距今大约1100年前伫立着强盛一时的古格王国的宫殿和寺院,从现存的残址中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场面的巨大,远非眼前败落景象。古格王国于公元10世纪前半期开始建立,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并达到全盛,于17世纪吐蕃王朝瓦解后结束(被英国殖民者所灭),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下的只有那记录了灿烂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古格王国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至今仍保留比较完整的古格遗址其实是当年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它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住得越高就地位越显赫。古格王朝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晚上我们回到县城,却找不到便宜的宾馆,虽然札达海拔只有3700,毕竟人少呆不住的,加上住宿费高得出奇,300-500才一张床,条件还特别差,我们来到时差一点就没有住的地方,幸好朱师傅熟悉要他们帮我留了,150元一个通铺变成两个板房的标间,要收300,经过我们讨价还价,收我们200,对那个大学生收的150,我们跟他找了全城也找不到住的了,只好跟老板忽悠,老板知道他无生活来源,就答应了。
|